職業黨員在國外即代表個人的利益和觀點,也代表政黨的集體觀念和政治目的。在競選的時候,為了能夠得到勝利,更多的是尊重政黨的長遠觀念和利益,但是在組建政府後,議會中的議員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因此,不見得所有同一黨派的議員會同意或者支持政府的所有決定,因此政府還需要團結其他力量,儘早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相關詞條
-
中外執政能力比較研究
資產階級政黨的執政理論一、英國執政黨及其執政理論二、美國執政黨及其執政理論三、法國執政黨及其執政理論四、德國執政黨及其執政理論五、日本執政黨及其執政理論...
作品目錄 -
黨派聯盟
黨派聯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黨或政治派別,為了共同目的而結成的政治聯盟。參加聯盟的各個黨派仍然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和政治特徵。在大多數情況下,黨派聯盟是鬆散...
黨派聯盟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的通過的時間及正文引言(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
執政建設 主要經驗 總體目標 第一要務 堅持領導 -
世界華人保釣聯盟
世界華人保釣聯盟由來自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全球華人組成的、旨在保衛中國領土釣魚島的民間團體。保釣聯盟於2011年1月2...
簡介 標誌 組織結構 保釣行動 聯盟章程 -
外國執政案例選編
《外國執政案例選編》,陳薔娥 主編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本書精心挑選了對我國有參考價值的、有些涉及的問題是我們已經遇到或將要遇到的;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
卡爾馬聯盟
卡爾馬聯盟(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Kalmarunionen,1397年-1524年),亦作卡爾馬聯合或卡爾馬同盟,是14世紀末至16世紀初由丹麥、瑞...
聯盟成立 內部矛盾與瓦解 最終結局 君主列表 -
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
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簡稱基社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巴伐利亞州的聯盟黨派。1945年10月建立,其前身為威瑪共和國時的巴伐利亞人民黨。...
簡介 歷史 政黨規模 組織結構 政治主張 -
泛美聯盟
泛美聯盟是指1889年以後由美國控制的一系列美洲國家會議逐漸形成的國際組織。最初目的是抵禦歐洲的殖民侵略。
泛美聯盟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第二次反法聯盟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年-1802年),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大將拿破崙的軍隊被困於埃及的時機,再次發起反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