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城牆

城陽城城牆最高處7米,牆基寬25米,四周壕溝寬30米,從城牆斷面夯窩及遺物看,年代和歷史記載相符。 外城,亦名防禦城,東西北三面基本為自然地勢防禦,只有南面是城牆,南牆西接內城南城牆,全長1000米。 在城西南400米的山坡上,是著名的楚墓群。

位於信陽市平橋區。該城為春秋早期所築,是楚國的軍事重鎮,秦漢時為城陽郡,魏晉以後才逐漸廢棄。城址包括內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城陽城保存完整,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5484米,面積68萬平方米;外城東、北、西三面以河為勢南牆向東延伸1公里至淮河邊,面積182萬平方米。
城陽城城牆最高處7米,牆基寬25米,四周壕溝寬30米,從城牆斷面夯窩及遺物看,年代和歷史記載相符。內城分南北兩城,南城是較早的城池,平面呈梯形,四面城牆長度為東牆500米,西牆325米,南牆524米,北牆530米,周長1879米,城牆外有壕溝痕跡,說明南城原為一座獨立城。北城是在南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四面城牆的長度是東牆640米,北牆770米,西牆在南城西牆的基礎上向北延長422米,南牆在南城的北牆基礎上向東延長406米,周長3587米,總面積68萬平方米。城區西半部有明顯的高台地,很可能是當時的宮殿區。現在內城牆大部分保存完好,南牆和西牆最高處6米,其斷面夯土,每層10至20厘米,夯窩直徑6厘米。城外四面有壕溝,寬約30—40米,輪廓清晰可辨。外城,亦名防禦城,東西北三面基本為自然地勢防禦,只有南面是城牆,南牆西接內城南城牆,全長1000米。大部分都夷為平地,高度在0.3—0.5米之間。在城西南400米的山坡上,是著名的楚墓群。
多年來,城陽城一帶出土了許多青銅器、木漆器、陶器、郢爰、蟻鼻錢等。1957年發掘了一、二號楚墓,據顧鐵符先生考證,該墓主人是楚左司馬和夫人的墓葬。該墓共出土1000多件文物,曾轟動一時,其中大量彩繪木漆器,展現了當年楚國貴族狩獵、宴飲、伎樂、歌舞和征戰的歷史畫卷,品種繁多的樂器,更是對中國音樂史研究的貢獻,錄製的用其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樂曲,1970年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太空迴響。
關於城陽城和墓葬的研究,我國著名學者郭沫若、顧鐵符、黃盛璋等,都發表過重要文章。這裡曾做過楚的臨時國都,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都,楚頃襄王逃至城陽,“亡羊補牢”的典故就出自此時此地。
時至今日,城陽城及墓葬在楚文化研究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現有六座楚國城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最具考古價值的一座城。
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