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

城市表情

《城市表情》是2009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錚。 本書介紹的是包括了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三十多位各國攝影家的都市攝影實踐。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透過攝影,這個世界變成了一連串互不相干,獨立存在的碎片……

照相機分解了現實,使之成為可以操控的、曖昧不清的所在……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的是包括了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三十多位各國攝影家的都市攝影實踐。他們之中既有阿傑這樣的以純粹記錄都市全部細節為自任的攝影家,也有通過為都市中人造像來聚焦都市生活形態的攝影家桑德,既有像克萊因這樣的以都市為自己的感情宣洩對象而在與都市的對抗中形成了自己風格的攝影家,也有像荒木經惟這樣的一直把都市看成是一個欲望發生裝置而始終在以攝影與之調情的攝影家。通過對這些觀念、手法、風格各異的攝影家的了解,希望讀者能夠發現,原來攝影是一種與活生生的現實有著如此的親和力的媒介,原來攝影是一種具有如此豐富的表現力的視覺手段,並因此而從此能夠經常地將攝影與人類社會的各種實踐聯繫在一起思考,就像這本書把攝影與20世紀都市生活聯繫在一起展示一樣,從而獲得對攝影這個”20世紀的媒介”的全新的理解。

作者簡介

顧錚,1959年生於上海,現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中心研究員。1998年畢業於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獲學術博士學位。學術興趣:20世紀現代藝術,當代中國紀實攝影,視覺文化與圖像傳播研究、攝影史等。著有《國外後現代攝影》(2000)、《自我的迷宮——藝術家的“我”》(2003)、《城市表情——20世紀都市影像》(2003)、《世界攝影史》(2005)等。策劃的主要展覽有:第一屆亞洲攝影雙年展《生活在城市》(中國策展人,2001,漢城)、《記錄中國——當代攝影與社會變動》(2004,美國貝茨學院美術館、華美協進社,2006,史密遜博物館)、《在現實與記憶之間——攝影中的中國社會生活與記憶》(2004,美國新學院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城市·重視——2005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等。還擔任《視界》叢刊、《藝術家茶座》、《中國攝影》、《歐洲攝影》(柏林)等刊物的編委。

目錄

攝影與都市(自序)

舊巴黎影像百科的編纂者——歐仁·阿傑

新興紐約的觀察者——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為都市人造像——奧古斯特-桑德

夜巴黎的闖入者——布拉塞

1930年代的倫敦眾生相——比爾·布蘭特

一個先鋒藝術家眼中的莫斯科——亞歷山大·羅德欽科

巴黎“驚異之美”的鍊金術師——曼雷

紐約的“肖像攝影師”——貝雷尼絲·阿波特

照亮“裸城”紐約的阿拉丁神燈——維基

從馬德里到武漢——羅伯特·卡帕

紐約捷運中的偷窺者——沃克·埃文斯

獻給紐約“城中之城”的《哈萊姆文獻》——阿倫·西斯金

巴黎的“決定性瞬間”——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紐約街頭的都會牧歌——海倫·萊維特

巴黎紐約“雙城記”——安德烈·柯特茲

“醜陋”的都市現實——麗賽特·莫德爾

塞納河邊的”左岸之戀”——埃德·凡·德·埃爾斯肯

“布拉格詩人”——約瑟夫·休德克

在都市這個影像實驗室里——哈里·卡拉漢

彩色的“大蘋果”紐約——恩斯特·哈斯

現代都市生活的叛逆者——南·戈爾丁

“自然的眼光,偶然的真實”——羅伯特·弗蘭克

紐約的“喧譁與騷動”——威廉·克萊因

與迷宮匹茲堡的影像格鬥——尤金·史密斯

來自邊緣的都市表情——黛安娜·阿巴絲

現代都市生活的荒謬圖景——加里·維諾格蘭特

撿拾都市中的自我——李·弗里德蘭德

都市:“照片的海,照片的森林”——森山大道

作為風景的現代都市——托馬斯·施特魯特

世紀末東京物語——荒木經惟

早熟的都市攝影大師——張才

上海街頭的夢遊者——陸元敏

既是上海的,又是中國的——羅伯特·凡·德·希爾斯特

沉默的饒舌——朱浩

“格是阿拉格上海!”——“鳥頭小組”

超級異托邦與攝影的“空間轉向”——曾力

新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