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盟軍登入諾曼第開闢第二戰場後,為求儘快擊敗納粹德國,結束持續多年的戰爭,遂由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向艾森豪提出代號市場花園作戰(Operation Market Garden)計畫。本計畫的提出,一方面是因為蒙氏與美國巴頓將軍的競爭,由於巴頓所率之美國第三軍進展迅速,使蒙氏吃味,他不贊成艾森豪堅持的廣正面進攻策略。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希特勒對英國本土實施飛彈攻擊(指V2火箭),情報指出火箭發射地點可能位於荷蘭境內,為免除英國國內的輿論壓力,邱吉爾亦贊成此一攻擊計畫,以消除飛彈威脅。
市場花園作戰,其中市場指的是空降部隊;花園指的是地面部隊。計畫中以三支空降部隊分別是美國第82空降師及101空降師,與英第一空降師組成第一空降軍團。由傘兵們先行空降敵後占領橫跨萊茵河上的五座大橋,鞏固後待裝甲部隊抵達會合,再一舉進入德國邊境,然後主力將掃向魯爾工業區,使德國失去經濟命脈而提早結束戰爭。
市場花園具體計畫: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轄美國第82、第101空降師,英國第1空降師,波蘭第1傘兵旅,司令為L.H.布里爾頓中將)在地面部隊發起進攻前30分鐘,沿艾恩德霍芬至奈梅亨、阿納姆公路空降2個師,在阿納姆空降1個半師,以奪取威廉敏娜運河、南威廉斯運河、馬斯河、馬斯河-瓦爾河運河、瓦爾河和下萊茵河上的橋樑,另留1個師機動,待占領機場後再向阿納姆空降(代號為“市場“),保障地面部隊(登普西的第2集團軍向阿納姆進軍,與空降部隊會合;霍德羅克斯第30軍的一個半裝甲師,2個半步兵師擔任主攻先鋒部隊;第12軍的一個裝甲師,2個步兵師負責掩護30軍的左翼;第8軍的一個裝甲師,一個半步兵師保衛30軍的右翼)前出到下萊茵河右岸(代號為“花園“)。空降兵從英國起飛,採用兩條航線分三批空降。這些部共15萬人。
此計畫是美英爭奪軍隊指揮權,和物資分配使用的產物,蒙哥馬利的真正的目的是柏林,在占領阿納姆後,讓手下的第2集團軍及4個半空降師繞過魯爾區的北部,越過德國北部平原直撲柏林;霍奇斯的第3集團軍從東路經亞琛抵達科隆,由南面保衛魯爾區,與登普西會師後進攻柏林。
這個計畫剛開始就遭到了美軍將領的激烈反對,布萊德雷認為這個計畫充滿詭計和欺騙,冒險戰略,簡直不象是出自極端保守的蒙哥馬利之手。但由於來自盟國高層的壓力,艾森豪遂同意此一計畫。但是事與願違,由於過份樂觀,蒙哥馬利麾下的情報部門忽略荷蘭境內有武裝黨衛軍裝甲部隊駐防之情報,還有開戰後各部隊聯絡協調問題,致使戰役最後沒有成功。
9月17日12時30分~14時05分,約1550架運輸機和近500架滑翔機載運各空降師突擊梯隊空降,掩護兵力為1113架轟炸機和1240架戰鬥機。18日,1360架運輸機和1203架滑翔機空運各師的後續梯隊。美國第101空降師在費赫爾地區空降,當日奪取附近南威廉斯運河大橋並攻占宗鎮,18日與地面先頭部隊會合,日終前攻占艾恩德霍芬。美國第82空降師在赫拉弗地區空降,當日奪取馬斯河和馬斯河-瓦爾河運河大橋,19日與地面先頭部隊會合,20日日終前奪取奈梅亨附近的瓦爾河大橋。英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地區空降(離預定目標12英里遠,要徒步去占領大橋),遭德軍裝甲兵和步兵猛烈反擊,未能奪取下萊茵河大橋,被迫轉入防禦。該師後續梯隊及21日在下萊茵河南岸空降的波蘭傘兵第1旅,遭德軍大量殺傷。25日夜,該師向下萊茵河南岸撤退;次日拂曉,未渡河的6000餘人被俘。此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降戰役,盟軍出動運輸機5500餘架次,滑翔機2400餘架次,在敵後空降3.5萬餘人、火炮568門,車輛1927輛、物資5230噸,空降兵損失約14700人,德軍損失3300人。盟軍因錯誤估計德軍在阿納姆地區的兵力,空降地域距目標過遠,地面部隊進展緩慢等原因,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在電影《奪橋遺恨》中,空降在阿納姆的英國空降第1師一直和該師空降到萊茵河大橋的一個營聯絡不上,致使該營(營長由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在堅持到7天后大部被殲滅,而且和地面其他部隊聯絡不上,也無重武器,彈藥,補給短缺,再第九天后被迫後撤(這時地面部隊僅距他們1英里,而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後撤),在丟下重傷員和牧師後,全師撤退到後方,該師也在戰役結束後僅剩下2000餘人。
這次戰役一開始就是個錯誤,首先是此次戰役計畫的提出完全是英軍對指揮權爭奪的產物,再有就是戰役準備不充分,這在戰役開始後暴漏無遺,比如,聯絡通信(在空降之後的聯絡問題,使擔任火力掩護的裝甲部隊也未與空降部隊會合)火力支援,後勤準備(前線部隊等過河的衝鋒舟耽誤了一天時間)等等,又因為英國國內的天氣阻礙空投計畫,還有就是英國人的保守,明明英軍裝甲部隊衝垮了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可是不繼續加速推進,與空降部隊匯合,就在原地等什麼步兵,照本宣科,貽誤戰機(美軍指揮官都看不過去了,問為什麼不走,被包圍的可是英國人,那個英國軍官說我聽從命令,沒有命令我不能前進)致使德軍從容的調來增援的部隊組織防線,黨衛軍裝甲部隊困住了英空降1師,攸關全局也是計畫中最遙遠的安恆大橋始終不能固守
相關詞條
-
柏林戰役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爭背景 雙方兵力 戰役過程 雙方損失 戰役特點 -
菲律賓戰役
菲律賓戰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 給以...
企圖 地點 兵力 大概過程 詳細過程 -
上海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對國民黨軍重兵據守的上海市進行的城市攻堅戰。
概況 戰爭過程 解放軍序列 國軍序列 難忘一刻 -
攻克柏林[二戰戰役]
柏林會戰又稱柏林戰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
戰爭背景 雙方兵力 戰役過程 雙方損失 戰役特點 -
梅斯戰役
1944年9月至11月間,在這個小城裡,美軍第20軍和一群頑強的德國國防軍官兵進行了殊死的戰鬥。 美軍於1944年11月8日開始了新的攻勢,美軍選擇的突...
-
柏林戰役[二戰戰役]
柏林會戰又稱柏林戰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
戰爭背景 雙方兵力 戰役過程 雙方損失 戰役特點 -
花園鎮[湖北省孝昌縣花園鎮]
花園鎮位於鄂東北部,大別山南麓,素有楚北重鎮之稱,古有“占據花園、逐鹿中原”之說,是孝昌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孝昌縣政府所在地。現轄32個行政村,9...
介紹 革命史 經濟 教育 其他 -
德勒斯登[城市]
德勒斯登(德語:Dresden;索布語:Drježdźany,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台灣音譯為德勒斯登),在德國德勒斯登是“文化的代言詞”,德國薩克森州首...
城市規模 城市結構 自然環境 軍政狀況 歷史發展 -
德勒斯登戰役
德勒斯登戰役是在第六次反法聯盟(SixthCoalition,俄國、普魯土、奧地利、英國、瑞典)反對拿破崙法國的戰爭期間,奧地利元帥施瓦岑貝格統率的波希...
德勒斯登 簡介 點評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