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社會

《城市與社會》是2009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鳳祝。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介紹、研究西方城市社會學理論的著作。全書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闡述德國社會學家的城市社會學理論;二是介紹西方後現代主義對城市社會學理論的發展與貢獻;三是追溯了古代和非西方的城市起源與城市理論。最後,作者建構了一個獨具個性的後城市時代的理論模型。

作者簡介

黃鳳祝,福建晉江人。早年在菲律賓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物理學、哲學、國際政治學和漢學,1982年獲得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同濟大學和德國科隆大學。香港《明報月刊》專欄作家,藝術策劃人和藝術評論家。長期致力於西方社會學理論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 已出版的主要專著和譯著有:《Staatstheorievon Marx und ihre Aktua]itaetin unterentwickelten Laendern》、《海因里希·伯爾傳》、《縱火的故事——1968年以來德國紀事》、《沉默》、《空空集》、《陽光經濟——生態的現代戰略》、《自然不可改良》、《Li Qing Zhao Gedichte》、《解讀凱爾泰斯》等。在海內外學術刊物和報章雜誌上發表眾多學術文章、藝術評論、文學作品和時事評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第2章 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第3章 中東和地中海城市的起源

第4章 城市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理論

第5章 大城市與精神生活:齊美爾的城市理論

第6章 城市與理性主義:韋伯的城市理論

第7章 倫理社會與法權社會:滕尼斯與梁漱溟社會理論之比較

第8章 城市與人類生態:帕克與芝加哥學派的城市理論

第9章 資本主義空間與社會:本雅明的城市理論

第10章 空間的產生:列斐伏爾的城市理論

第11章 城市與自由市場機制: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思想

第12章 城市與消費社會:卡斯特爾的新城市理論

第13章 城市與風險社會:貝克的現代化理論

第14章 陽光城市與現代生態戰略:舍爾關於城市現代化的理論

第15章 存在與空間

別論:此在與人的獨特的存在

第16章 後現代主義與後城市時代

第17章 文明衝突與和諧社會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1章 緒論

在經歷了50多萬年的狩獵生活後,人類進入農耕社會,之後很快又步入了城市化的生活。人們通常認為,這是一種進步。按照黑格爾或者馬克思的觀點,如果歷史的進程是朝向一個理念目標推進的話,那么,這種歷史的發展就是進步的。但是,如果歷史的發展,不是因循一個固定的走向,並不存在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么,進步就無從界定。一種沒有目標的發展,也許可以稱之為一種進化,或是一種變異。進步與進化常常被人們視為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事實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定命的概念,一個是自由任意的發展理念。人類社會從狩獵社會到城市社會的發展,並不是一種有意識的進程,而是自發的行動。

人類城市化的進程始於大約1萬年前,也就是《聖經》中耶利哥(Jerieho)建城的時代。根據現代西方城市的定義,這些原始的城市,並非“真正的城市”。根據社會學家索佳(Edward W.Soja)的看法,在此之後4000年,“真正的城市”才開始形成(Soja,2000)。如果把人類城市化的進程設定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2000年間,那么我們可以把城市化粗略地劃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耶利哥建城到烏魯克城(Uruk)的興起,即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這一時期。第二階段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776年,也就是從烏魯克建城到希臘城邦的興起,即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召開為止。第三階段是從希臘城邦的興起到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即公元前776年到公元408年。第四階段是從日耳曼帝國興起到文藝復興時期,即公元408年到公元1500年。第五個階段是從公元1500年到公元2000年,即現代城市化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