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侯麥[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埃里克·侯麥[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埃里克·侯麥[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埃里克·侯麥,1920年4月4日出生於法國南錫,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59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獅子星座》 。1967年,憑藉執導的劇情片《女收藏家》獲得第1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969年,執導劇情片《慕德家一夜》獲得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第2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1976年,憑藉劇情片《O女侯爵》獲得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983年,執導愛情片《沙灘上的寶蓮》獲得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86年,憑藉編導劇情片《綠光》獲得第4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998年,憑藉愛情片《秋天的故事》獲得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2001年,獲得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07年,執導劇情片《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 2010年1月11日,埃里克·侯麥在法國巴黎去世,享年89歲 。

基本信息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7年《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電影
2005年《紅色沙發》短片
2004年《三重間諜》電影
2001年《貴婦與公爵》電影
1998年《秋天的故事》電影
1996年《夏天的故事》電影
1995年《人約巴黎》電影
1993年《大樹、市長和文化館》電影
1992年《冬天的故事》電影
1990年《春天的故事》電影
1987年《女友的男友》電影
《雙姝奇緣》電影
1986年《綠光》電影
1984年《圓月映花都》電影
1983年《沙灘上的寶蓮》電影
1982年《好姻緣》電影
1981年《飛行員的妻子》電影
1978年《柏士浮》電影
1976年《O女侯爵》電影
1972年《午後之愛》電影
1970年《克拉之膝》電影
1969年《慕德家一夜》電影
1967年《女收藏家》電影
1965年《六大導演看巴黎》短片
1964年《變化的風貌》紀錄片
《娜嘉在巴黎》短片
1963年《麵包店的女孩》短片
《蘇姍娜的故事》電影
1959年《獅子星座》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7年《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電影
《我想我愛我老婆》電影
2005年《紅色沙發》短片
2004年《三重間諜》電影
2001年《貴婦與公爵》電影
1998年《秋天的故事》電影
1996年《夏天的故事》電影
1995年《人約巴黎》電影
1993年《大樹、市長和文化館》電影
1992年《冬天的故事》電影
1990年《春天的故事》電影
1987年《女友的男友》電影
《雙姝奇緣》電影
1986年《綠光》電影
1984年《圓月映花都》電影
1983年《沙灘上的寶蓮》電影
1982年《好姻緣》電影
1981年《飛行員的妻子》電影
1978年《柏士浮》電影
1976年《O女侯爵》電影
1972年《午後之愛》電影
1970年《克拉之膝》電影
1969年《慕德家一夜》電影
1967年《女收藏家》電影
1965年《六大導演看巴黎》短片
1964年《變化的風貌》紀錄片
《娜嘉在巴黎》短片
1963年《麵包店的女孩》短片
《蘇姍娜的故事》電影
1959年《獅子星座》電影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64年《變化的風貌》紀錄片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63年《麵包店的女孩》短片
《蘇姍娜的故事》電影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71 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慕德家一夜 (提名)
  • ▪ 1970 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慕德家一夜 (提名)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1976 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O女侯爵 (獲獎)
  • ▪ 1976 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O女侯爵 (提名)
  • ▪ 1969 第2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慕德家一夜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2007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 (提名)
  • ▪ 2001 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獲獎)
  • ▪ 1998 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奧賽拉獎-最佳編劇獎 秋天的故事 (獲獎)
  • ▪ 1998 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瑟吉奧.特拉薩蒂獎-特別提及 秋天的故事 (獲獎)
  • ▪ 1998 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秋天的故事 (提名)
  • ▪ 1986 第4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綠光 (獲獎)
  • ▪ 1986 第4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西阿克獎-最佳影片 綠光 (獲獎)
  • ▪ 1986 第4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綠光 (獲獎)
  • ▪ 1984 第4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圓月映花都 (提名)
  • ▪ 1982 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好姻緣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2004 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三重間諜 (提名)
  • ▪ 1992 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競賽單元 冬天的故事 (獲獎)
  • ▪ 1992 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競賽單元 冬天的故事 (獲獎)
  • ▪ 1992 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冬天的故事 (提名)
  • ▪ 1983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沙灘上的寶蓮 (獲獎)
  • ▪ 1983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競賽單元 沙灘上的寶蓮 (獲獎)
  • ▪ 1983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特別提及-新電影論壇 沙灘上的寶蓮 (提名)
  • ▪ 1983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沙灘上的寶蓮 (提名)
  • ▪ 1967 第1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特別獎 女收藏家 (獲獎)
  • ▪ 1967 第1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最佳適合年輕人長片獎 女收藏家 (獲獎)
  • ▪ 1967 第1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女收藏家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 2001 第1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貴婦與公爵 (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 1988 第1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劇本獎(原創或改編) 女友的男友 (提名)
  • ▪ 1985 第1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圓月映花都 (提名)
  • ▪ 1985 第1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圓月映花都 (提名)
  • ▪ 1985 第1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圓月映花都 (提名)
  • ▪ 1983 第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好姻緣 (提名)
義大利大衛獎
  • ▪ 1990 第34屆義大利大衛獎盧奇諾·維斯康蒂獎 (獲獎)

人物評價

埃里克·侯麥不僅是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引領人之一,也是著名的電影評論家。他的電影,無法與新浪潮脫離關係,但相對於激烈自白的特呂弗或政治煽動的戈達爾,侯麥是完全不同的,也是唯一將真實的自我在影片中書寫終生的,他的嚴謹、理性、審美,更接近於18世紀的思想者,就像他常常在電影中引用的格言一樣。他用最深邃的浪漫和最真實的欲望溫暖激盪著他的影迷,在侯麥電影雅致端莊的表面之下,是人類思想與情感最動人的突圍 。 (搜狐娛樂評)

埃里克·侯麥是一個謙遜的人道主義者。他的影片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寫出了他的人物在一些“小時刻” (相對於大時代的大事件)脆弱、迷惑和煩躁不安的一面。同樣不能說侯麥是個電影藝術的保守派。他是個古典型的男人,喜歡優雅的法國傳統。對他來說,真正新穎的不是形式,而是隱藏在這些形式後面那些永不會過時的思想——對人類永恆的矛盾境遇的個人化思索。他是現代電影中的“新古典主義者”。他影響了世界上很多電影人,從他的同胞伯那德·塔弗涅爾,到香港的王家衛,但侯麥是獨一無二的 。 (網易娛樂評)

埃里克·侯麥是一名偉大的導演,他的作品經典又浪漫,睿智而反叛,光明又嚴肅,兼富情感和道德,他創造了‘侯麥’風格 。這位偉大的作者將在未來的數年裡繼續 (通過作品)與我們對話並啟發我們的靈感 。他的電影“非常個人化、很有原創性”,對影迷和電影觀眾都造成了深刻影響 。他開創了一種獨特的電影語彙,從法語語言中吸取到種種細微精妙,他的電影與那些善於分析人物內心世界的法國文學大師繆賽、馬里沃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 。 (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法國文化部長弗雷德里克·密特朗評)

埃里克·侯麥的影片不是一時的流行之作,而是非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他證明了低成本同樣可以拍出偉大的作品 。儘管侯麥的電影並不“流行”,卻永垂不朽。他證明了你可以用很小的預算來製作偉大的電影 。他有時通過浪漫的方式,有時通過溫暖的幽默,來表現影片人物的道德抉擇。你無法將他的人物歸類,因為他們都有很強的獨創性 。 (坎城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里·弗雷莫、美國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

埃里克·侯麥最舉世聞名的是他獨特的個人電影風格,他不厭其煩地糾纏於讓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他的電影常常充滿了微妙的對話和富有哲理的深思。侯麥的電影與其他大師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他幾乎永遠在描寫普通青年人的心理狀態,而這些看似平常的情節就是影片的全部,平淡與輕鬆中卻意味深長 。他的電影始終是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與友誼 。 (新浪娛樂、中國新聞網評)

埃里克·侯麥是法國“新浪潮”諸將中最高大、最安靜的一位,也是最具古典情懷和最愛思辨的一位。在別的導演忙著“大格局”、“大立意”時,侯麥一輩子都將鏡頭對準青年男女的小世界,通過一串串嘮嘮叨叨卻無比動聽的對白或者獨白,思考著愛的意義。從美學觀點上講,侯麥可能是法國“新浪潮”諸將中最保守的一位。與讓-呂克·戈達爾將電影當作“武器”不同,侯麥一生都堅持著對電影美學的追求,更貼近18世紀思想家們的人文情懷 。 (東方早報評)

埃里克·侯麥用極低的成本、規模極小的攝製組拍出水準極高的作品。無法欣賞侯麥者會覺得他的影片單調或者沉悶,的確,在他的影片裡,所有的角色永遠都在喋喋不休得說話、沒完沒了的走路。但對侯麥作品食髓知味的觀眾卻興趣盎然。侯麥的魅力在於簡約雋永的影像風格,兼具文學氣息與人生哲理的精妙對白,還有,敏感、脆弱、優柔的主人公們 。 (網易評)侯麥是“直面自我,在市場經濟壓力和美學風格變幻中卓爾不群”的電影工作者,他的電影在紀錄時代的社會意義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評)

埃里克·侯麥的戲劇性不在於把主角放在西方的戲劇定義下衝突的角度,或者是跨度很大的悲歡離合,侯麥的電影其實往往是人生自然不過的東西,那是每個人心裡都會存在、真正屬於個人化世界中的生活細節。侯麥終其一生受到巴贊的影響,選擇非常紀實的呈現方式作為自己的電影語言,看似全不用力氣,但其中的智慧、幽默、浪漫,甚至是對人生的嚮往、追求,對人性中自私、愚昧的調侃,都在那些看似空泛的語言下傳遞給觀眾,這是侯麥電影一以貫之的趣味。侯麥沒有那么強的批判色彩,他的哲學立場是比羅伯特·布列松稍微清淡的天主教哲學思想 。 (電影評論者焦雄屏評)

埃里克·侯麥是一位細膩、善於分析人性的導演。其美學風格是如此獨一無二,以至於令整個法國電影都曾受到影響。他始終用細緻的筆觸隱藏著人物的隱秘內心,是我們身邊那些熱愛生活且懂得如何去談論它的人其中之一 。他不僅是法國電影界的大師之一 、還是發現世間萬物的偉人 。他的作品因其原創性和革命性在法國電影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熱衷探索哲學和美學上的各種可能性 。 (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前法國文化部長傑克·朗評)

作為法國新浪潮的旗幟人物之一,埃里克·侯麥是難以形容的。他的畫面不具有顛覆性的衝擊力,題材也不具備奪人眼球的政治敏感性,劇情更算不上充滿懸念引人入勝,他的作品緩慢、優雅、細膩,但絕不是那種一味追求唯美的形式化影片,他用人物連綿不斷的語言與思辨,勾畫出電影中少有的文學性 。他的影片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內在聯繫,有人將他的影片比做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他的影片既嚴肅又幽默,大多探討了諸如忠誠、倫理、社會價值這樣一些道德問題。他的大多數影片表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道德情感,深得法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的知識分子的喜愛。侯麥向來奉行“業餘電影”的主張,雖然他的大多數影片為低成本影片,但始終能夠贏利,這是他不斷進行藝術創作的前提和保證 。 (騰訊娛樂評)

埃里克·侯麥的電影向來極為樸實、簡單、自然,既沒有華麗的場景服裝,也沒有眩目的聲光特效,更沒有曲折離奇的複雜情節。侯麥的電影宛如萬紫千紅中一株優雅的白色百合花,盛開在四月的綠色原野間,自然散發出淡雅的一抹清香;又仿佛是一壺怡人香醇的紫色薰衣草,茶香甘甜適然沉澱於唇齒間。觀看侯麥電影會讓我們仿佛忘記攝影機的存在,一腳踏入影片角色的尋常生活中,無論在夜裡、在白天,侯麥的電影總能讓我們藉由觀看他人而檢視自己,侯麥的電影也許稱不上偉大,但卻最貼近生活 。 (網易評)

埃里克·侯麥的電影在整個法國電影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他的電影真正體現了‘作者電影’的精神,從劇本、對話寫作、導演、攝影、聲音表現到剪輯,都完美地為他的畫面服務。而且,他的電影無需太高的成本,從經濟的角度拓展了藝術家創作自由的可能性。從意義上說,侯麥的電影獨一無二,它們完美地在話題、風格、素材和客觀條件之間找到了平衡。作為導演,他成為後來的電影工作者不能不提的精神導師。他的電影不但啟發了後輩在講故事的形式方面進行創新,他在電影中對美學、人文和社會問題所提出的質疑和思考也啟發了整整一代人 。 (讓-米歇爾·傅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