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埃曼努爾·格魯希](/img/9/020/nBnauM3X1QDNycTM1UDMzkzM0MTM4UTO0gTMwADMwAjMxAzL1A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波旁王朝復辟期間,格魯希被任命為監察長,百日王朝期間,格魯希又為拿破崙服務。1815年4月15日,因為鎮壓了保王黨在南部的叛亂,格魯希被授予元帥權杖,時年48歲,他也是拿破崙所晉升的最後一名元帥。格魯希先是指揮北方軍團的騎兵軍,後來指揮北方軍團的右翼(第三、四軍和第一、二騎兵軍共3.3萬人)參加了6月16日的利尼之戰和6月18日的瓦夫爾之戰(均是擊敗普魯士軍隊的戰爭)。由於格魯希既未能支援數英里之外的皇帝在滑鐵盧的作戰(滑鐵盧之戰在6月18日展開,從上午打到傍晚),因為他從來唯命是從,死抱著6月17日拿破崙給他發出的命令,又沒能阻止皇帝讓他追擊的布呂歇爾軍團支援威靈頓的英荷聯軍,從而加速了皇帝的戰敗。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後,格魯希為避免遭受政治迫害而流亡美國,這個決定無疑是英明的,沒有出國的元帥們都遭到了迫害,其中米切爾·內伊元帥更是丟掉了性命。
晚年歲月1821年,格魯希被赦回國,1831年11月19日,法國政府恢復了他的元帥軍階,次年,格魯希進入貴族院。1847年6月7日,格魯希病逝於巴黎,享年80歲。1873年,他的回憶錄經其孫德·格魯希編輯整理後出版。
人物評價
格魯希作為騎兵指揮官是勇敢果斷的,奪取了許多作戰的勝利,但在需要獨立指揮作戰和指揮大型戰鬥時,格魯希顯然缺乏魄力和信心。拿破崙一世對格魯希在滑鐵盧的失誤並沒有過分指責,因為他知道格魯希的弱點,把一半主力交給從來沒有獨立指揮經驗的人率領顯然是不謹慎的;同時,拿破崙也認為他未能給予格魯希以明確的指示,但格魯希缺乏主動精神卻是其自身的缺陷。
大事年表
1766年生於巴黎。
1812年出任新建大軍團騎兵第三軍軍長,參加對俄國的遠征。
9月7日參加博羅迪諾會戰,負責進攻庫爾乾納炮壘。
11月擔任神聖騎兵隊的指揮。
1815年4月鎮壓昂古萊姆公爵的叛亂,接著受命組建騎兵預備隊。
4月15日晉封元帥。
6月15日擔任北方軍團右翼部隊的指揮官。
16日在利尼擊敗布呂歇爾。
17日奉命率部尾隨敗退的普軍偵察。
19日接到增援命令時,與普軍提里曼部激戰,未來得及增援拿破崙,也是滑鐵盧之戰失利的一個因素。後逃亡到美國。
1821年從美國回到法國。
1831年恢復元帥軍銜。
1847在巴黎去世。
著名戰例
追擊普軍格魯希最關鍵的戰鬥是從追擊普魯士軍開始的。
拿破崙準備向威靈頓的部隊進攻。為了防止布呂歇爾的軍隊與威靈頓的軍隊會合,他抽調出一部分部隊去跟蹤追擊普魯士軍,以阻止他們與英軍會合。他把這支追擊部隊交給了格魯希元帥指揮。
17日上午11時,拿破崙第一次把獨立指揮權交給格魯希元帥。就在這一天,在這短暫的瞬間,唯唯諾諾的格魯希跳出一味服從的軍人習氣,自己走進世界歷史的行列。
![滑鐵盧之戰期間格魯希的部隊](/img/6/787/nBnauM3XyUDO2QjM1UDMzkzM0MTM4UTO0gTMwADMwAjMxAzL1A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但是,格魯希並未意識到拿破崙的命運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於17日晚間出發,按預計方向去追擊普魯士軍。因為敵人始終沒有出現,被擊潰的普軍撤退的蹤跡也始終沒有找到。正當格魯希元帥在一戶農民家裡急急忙忙進早餐時,他腳底下的地面突然微微震動起來。這是聖讓山上的炮火聲,是滑鐵盧戰役開始的聲音。副司令熱拉爾急切地要求:“立即向開炮的方向前進!”所有的人都毫不懷疑:皇帝已經向英軍發起攻擊了,一次重大的戰役已經開始。可是格魯希卻拿不定主意。熱拉爾看到他如此猶豫不決,便懇切地請求:至少能讓他率領自己的一師部隊和若干騎兵到那戰場上去。格魯希考慮了一下。他只考慮了一秒鐘。
然而格魯希考慮的這一秒鐘卻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拿破崙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格魯希使勁地搖了搖手說,把這樣一支小部隊再分散兵力是不負責任的,他的任務是追擊普軍,而不是其他。就這樣,他拒絕了這一違背皇帝命令的行動。
格魯希的部隊繼續往前走。隨著一小時一小時的過去,格魯希越來越沒有把握,因為令人奇怪的是,普軍始終沒有出現。顯然,他們離開了退往布魯塞爾去的方向。但格魯希只是懷著愈來愈不安的心情,繼續等待著訊息,等待著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沒有訊息來。只有低沉的隆隆炮聲震顫著大地。
後來,布呂歇爾的部隊趕到了滑鐵盧的戰場,威靈頓勝利了。拿破崙慘敗後,不再拘泥於皇帝命令的格魯希才決心鼓起勇氣,挽救拿破崙帝國,但是已經太晚了,永遠是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