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現有農戶539戶,有鄉村人口2322人,其中農業人口2322人,勞動力83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28人。全村國土面積 7.37平方公里,海拔2240米,年平均氣溫10℃,年降水量 90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567.73 畝,人均耕地0.7畝,林地8781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8.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5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67.73 畝(其中,地1567.73 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8781畝,林果;荒山荒地7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四通(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75戶通自來水,有35戶飲用井水,有15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2.5 %)。有4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1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2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戶(分別占總數的7.9%和5.5%)。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 輛,機車1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98.5畝,有效灌溉率為7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1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8.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80.6萬元,占總收入的33.1 %;畜牧業收入85.57萬元,占總收入的35.2%(其中,肉牛980 頭,肉羊342 頭);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0.5 %;第二、三產業收入75.6萬元,占總收入的31.2%;工資性收入91.74 萬元,占總收入的27.5 %。農民人均純收入1145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勞務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1.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3人(占勞動力的72%),在省內務工60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2.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 %。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9戶,共鄉村人口2322人,其中男性1180人,女性1142人。其中農業人口2322人,勞動力831人。該村以回族族為主其中回族2322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38人,參合率85 %;享受低保3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9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2.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9戶,占農戶總數的0.0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00人,距離鄉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0人,其中小學生200人,中學生80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7.7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735.33 畝。有固定資產8.8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2 人,少數民族黨員42人,其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13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上馬家院子、下馬家院子、垴包上等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5 人。
人文地理
該村位於新街鄉中部。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信仰伊斯蘭教。有清真寺1所。大部分村民每逢事情和節日都身著民族服裝到清真寺禮拜。
該村現有農戶539戶,共鄉村人口2322人,其中男性1180人,女性1142人。其中農業人口2322人,勞動力 831人。該村以回族族為主,其中回族2322人。到2006年底,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38人,參合率 85 %;享受低保36人。
該村現已實現五通,水、森林、礦產資源豐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9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3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2.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9戶,占農戶總數的0.04 %。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00人,距離鄉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0 人,其中小學生200人,中學生8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傳統的種養技術落伍,科技含量低。
2、老百姓科技意識不強。
3、水資源利用及村組公路相通成為老百姓急需解決的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主題、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林果、種植和勞務經濟。
發展大棚蔬菜,種植面積20畝;發展養殖業,牛1000頭、羊53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145元增加到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