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

生活垃圾從被投放開始,經收集到被運至中轉站或處理場的過程,是垃圾的收集過程。收集過程主要在居民區、商業區等城區範圍內完成,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環境。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大對環衛的投入,環衛基礎設施和環衛裝備有了較大發展,我國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己經初具規模。

垃圾的投放

混合投放

混合投放是指將所有的垃圾進行混裝投放的處理方法。由於其管理方法比較簡單,且費用相對較低,所以在開發中國家套用的比較廣泛,我國大部分地區也還在使用。但混合投放將所有的廢棄物集中,這個過程會將其中一部分有回收再利用價值的廢棄物污染,破壞其回收利用價值。例如,廢棄物中的使用後仍然乾燥的物品,如紙張、塑膠、金屬瓶罐等,會由於收集過程的不利環境變得潮濕腐蝕,或是被其他有害液體污染,造成回收成本增加,失去回收價值,甚至增加垃圾處理成本。且可回收垃圾的減少意味著需要處理的垃圾體積量的增多,會對垃圾最終處理造成很大負擔,不利於環境可持續發展。

分類投放

分類投放是指居民將生活垃圾按不同的成分進行分類後,投放至不同的容器內進行處理的方法。分類投放為有效地實現廢棄物的重新利用和最大程度地廢品回收提供了重條件, 是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的最優選擇,現己在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城市中廣泛實施。分類投放在垃圾源頭的工作要比混合投放複雜,各國根據情況對垃圾採取不同程度的分類方法,當分類後對垃圾的暫存同混合投放類似,使用垃圾桶或分類式集裝廂收集點接受。分類投放後的接收與混合投放有些不同,分類後垃圾一般採用分時間段、分不同的車輛分批接收某成分垃圾,或者使用的收運車輛設有多個車廂、裝有多個分類垃圾桶進行同時接收,運至處理地後再以桶為單位進行分類處理。現我國已有部分城市進行了分類投放的試點工作, 並取得了不錯的垃圾回收處理效果。在上海, 現可隨處看到用於分類投放乾濕垃圾的垃圾桶。但還需要在居民中普及分類投放垃圾的知識,讓每一個人都認識到分類投放的好處,並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垃圾處理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垃圾的接收

垃圾桶接收

垃圾桶是指放置於居民區街道旁用來接收和暫存垃圾的專用收集容器。垃圾桶主要以塑制桶為主,其形狀、尺寸大多符合國際通用的標準。垃圾廂主要是與拉臂式垃圾車相配合的鋼製廂體,一般較多放置於廠區、大型超市等垃圾集中投放的地區。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嘗試分類收集的方法,其中多數地區採用了使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也有的地區採用具有多個隔間的垃圾廂進行收集,都起到了不錯的收集效果。垃圾桶一般為露天擺放,常會出現由於蓋子開合不便,或是人為操作不當,而使桶蓋長時間不密閉,垃圾散落、散發臭氣影響周邊環境,也會有雨水灌入影響收集作業。因此一些地區建造小屋來擺放垃圾桶,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垃圾房接收

垃圾房接收在本文內是指垃圾房內沒有擺放任何容器,直接將垃圾投放於房內的一種接收方式。由於這種方式會污染地面, 而且在裝車作業時會增加勞動作業強度,因此近幾年來它逐漸被垃圾桶所取代。在一些地區,環衛部門通過對垃圾房的改造,如增加地面沖洗設備、投放口自動感應開閉等設備,進一步改善了垃圾房的環境影響。

垃圾袋接收

垃圾袋接收垃圾後置於道路邊或集中後,等待垃圾車的收集。這種方式主要用於商業區,如賓館、寫字樓等地,接收過程方便、衛生。但對後續處理不利,收集成本也相對較高,不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接收方法。

管道接收

垃圾管道分為無動力管道和氣力輸送管道。無動力管道是利用垃圾重力進行輸送,實際是一種垃圾通道,由高處垃圾向低處投放的一種方式。一般不具備除塵、除臭、降噪等環保設備,對環境較大,因此被使用的越來越少。氣力垃圾輸送管道是一種利用管道內抽氣形成低壓,靠空氣壓力完成管內垃圾輸送的接收設備。它一般由投放口、管道及管道附屬設施、吸氣閥、排放閥、垃圾收集站、電力和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由於具有密封性好、環境污染少、不對周圍交通影響、系統操作靈活高效等優點,是一種先進的垃圾收集方式。但由於投資及運行費用很高, 只在一些對環境要求高的高新開發區、商業區、高檔小區等地使用。

收集及運輸

固定站點收集

固定點(站)收集是指將一個區域內分散的垃圾集中到一處,進行裝廂的收集方式。一般固定點(站)收集需要建造收集站房,站房內設定有垃圾收集廂體和壓縮裝箱設備等。在使用固定點(站)收集時,一般需要使用小型運輸工具,將垃圾源頭的垃圾駁運至收集點(站)內。固定點(站)收集的優點有:一般固定站點均設有建築,垃圾裝料作業均在建築內進行,可以減少噪聲、揚塵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且固定點(站)內設定污水收集系統,所以作業過程對二次污染有足夠的控制。另外在固定點(站)對垃圾進行收集處理時,使用的是電力能源,不會產生如流動收集車作業時的排放尾氣。還有一些固定點(站)還設有垃圾分揀設備,可將垃圾中可回收物進行回收利用。

流動收集

流動收集是指收集車輛行駛到各個接收點,對接收後的垃圾進行裝車收集的方式。流動收集一般根據接收點垃圾的接收方式配備相應的收集車輛,如採用垃圾桶接收時配備後裝或側裝垃圾車,採用垃圾袋接收時一般配合後裝垃圾車。流動收集的優點是無需設定建築,也無需將接收點的垃圾運出來。但流動收集由於在室外對垃圾裝載作業,會產生二次污染和噪聲。流動收集車須進入接收點才能進行收集,故接收點最好設定於道路邊,或收集車容易到達的地點。

氣力管道收集

氣力管道收集利用氣體力學原理,通過埋設的管道收集垃圾。由於管道深置於地下,垃圾收集過程中的氣味和污水都被密封在管道內,既不會污染環境,也不會影響景觀,收集全程空間化,方便投放,有利環境。但是氣力管道收集設備的建設投資成本很高,運行費用也較其它收集方式高,因此目前使用較少。

收集模式及分析

模式一

模式一為混合投放 + 垃圾桶接受 + 固定點(站)收集模式。這種模式在我國許多城市或鄉鎮被採用,由於垃圾被混合投放,導致後續的綜合利用較困難。固定點(站)收集較大地方便了其周邊地區居民或單位的垃圾投放。目前我國各地較多利用國際通用的標準型號垃圾桶,但這種垃圾桶只能與流動收集垃圾車配合,不便於運輸至固定收集點(站)內進行卸料,現主要是通過人力小車或電動小車解決垃圾源與收集站之間的運輸問題。這種小車不與垃圾桶配套,由環衛工人將垃圾桶內垃圾卸入小車,再運輸到固定收集站內。因此存在著系統中部分設備不匹配的問題。

模式二

模式二為混合投放 + 垃圾桶接收 + 流動收集車收集模式。這種收集模式的作業過程方便、快捷,而且各種設備匹配較好,也是現在國內主要使用的收集模式。但也存在諸如對收集點的交通要求,和作業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一般的收集車都要求收集點靠近道路,方便收集,但城內一些較老的街區道路狹窄,不方便大型收集車進出作業;而且收集車載作業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揚塵、垃圾飛揚、壓縮噪音和車輛運作噪音等問題,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模式三

模式三為氣力管道收集模式。氣力管道收集系統解決了前面兩種模式的缺點,各種設備匹配性好,而且整個過程密閉程度高,沒有對周圍環境的污染,而且設備都設定於地下,不存在噪音污染的問題。但是氣力管道收集系統的投資建造和運行費用都很高,不適合普遍使用。

收集模式展望

為了滿足建設現代化城市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城市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應在資源化能源化、收運過程密閉化、作業機械化自動化三方面進行發展。我國垃圾收集模式的發展也應該遵循這一方向,具體的發展趨勢如下。

垃圾投放方式的發展

生活垃圾中很多是具有回收再利用價值的,可進行資源化利用,成為二次資源進入新的產品生產循環,從而減少需要填埋處理的垃圾量,減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垃圾分類投放是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礎,雖然混合收集在我國將會存在一段時間,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會逐步被分類投放取代。分類投放可提高垃圾處理的有效性,垃圾在源頭按種類被分得越細,其後續處理工序越簡單,回收的效益、效果也越好,所以分類投放的趨勢是在源頭逐漸進行細分收集。隨著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對環衛工作進行細化,分類投放垃圾也將不斷完善, 成為將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垃圾接收設備的發展

目前垃圾的接收設備主要是各種垃圾桶,雖然方便投放,但對周圍環境污染不小。在垃圾接收中要做到全密封、無污染, 就要改變現在的垃圾桶接受方式,通過居民使用各自的磁卡開啟進行投放,或將桶分戶記名,方便進行垃圾收費,即能提高收集經濟性,也能減少垃圾收集量。對於國內, 可以根據情況逐步推廣垃圾收費, 達到“誰生產誰交費”的目的,如先推廣商業區的按戶收費制,分類收集各種垃圾,有回收價值的可少收或不收,無回收價值或有害的按照類別收取費用設定密封的、有收費和分類功能的垃圾接收設備。在垃圾接收中達到密封無污染、垃圾減量,並且逐步對垃圾收費,配備垃圾自動回收機等設備,將是將來的趨勢。

垃圾收集設備的發展

目前垃圾收集中主要是流動垃圾車收集、小型壓縮站收集。流動垃圾車收集流動作業的特點雖然方便,但是燃油等資源消耗也很大,也有如車廂密封不好造成的二次污染,比小型壓縮站對環境影響程度大。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考慮,流動垃圾車收集將會逐漸減少,小型壓縮站將逐漸增多,而且會有更密封、壓縮能力更好、消耗資源更少的站點出現,收集後的運輸工作也將主要由更密封的專用垃圾箱運輸車,如拉臂車完成。在垃圾收集中將會逐漸減少資源的消耗,並使壓縮設備更加節能、脫水、低噪、高效,使收集車輛機動性好、低噪、無污染,使環衛工作成為一個綠色行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