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09畝,人均耕地1.19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9000畝;荒山荒地13034畝,其他面積87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五通)。有1193戶飲用井水,有1193戶通電,有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1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6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8戶。該村到中心集鎮的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1輛,機車56輛。 到2006年底,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0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9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31.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6.53萬元,占總收入的40.61%;畜牧業收入85.4萬元,占總收入的13.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38頭,肉羊2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4.74萬元,占總收入的2.33%;工資性收入 245.01萬元,占總收入的38.79%。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4.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49人(占勞動力的36.8%),在省內務工667人,到省外務工48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03戶,有鄉村人口5496人,其中男性2813人,女性2683人。其中農業人口5473人,勞動力3119人。該村是漢族、苖族混居,其中漢族人口有5053人,苗族人口為443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人,占人口總數的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人,參合率 %;享受低保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7公里。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兩委"收支情況、社會保障資金、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的發放等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的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1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全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小,加快發展的基礎很薄弱,經濟形勢嚴峻,建設資金嚴重缺乏。二是基礎設施依然滯後,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三是貧困面大、返貧率高,勞動者素質低,農民增收難,扶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任務艱巨。四是人口負荷重,教育辦學條件差,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發展滯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弱,就業、再就業壓力大,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任重道遠,社會事業發展任務十分艱巨。。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面對未來,該村將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再鼓幹勁,確保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是全力做好農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教育培訓等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抓好防汛、防火和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三是採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努力做好人口文章。四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協調服務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努力為民辦實事。五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六是切實實現幹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機制三個轉變,為促進農民增收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