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腳

坡腳

坡腳,即坡腳飯店。在雲南峨山縣,坡腳飯店曾經是一個聲名遠揚的餐飲品牌,坡腳飯店的雜菜、扣肉和蒸臭豆腐也曾經讓眾多南來北往的食客為之駐足並牽腸掛肚,因為這個品牌,當地一個不足千人的小村落更是傳奇般地被稱為“峨山的小香港”,上演了不少創富故事。

簡介

在峨山縣,坡腳飯店曾經是一個聲名遠揚的餐飲品牌,坡腳飯店的雜菜、扣肉和蒸臭豆腐也曾經讓眾多南來北往的食客為之駐足並牽腸掛肚,因為這個品牌,當地一個不足千人的小村落更是傳奇般地被稱為“峨山的小香港”,上演了不少創富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車輪滾動到品牌、商標被高度關注的今天,這個具有濃烈鄉土色彩的餐飲品牌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追尋這一品牌的沉浮、變遷之路,希望能喚醒一些記憶,或者做點反思。 峨山坡腳,曾經因為飯店餐飲業而獲“小香港”之稱,而今歸於寂落。

隨著坡腳飯店的沉浮、變遷,在峨山縣城,已經鮮見這樣的“坡腳”招牌。

歷史淵源

坡腳飯店,213線上的財富傳奇

2010年1月22日,一個叫侯躍明的昆明男子在峨山一家坡腳飯店吃完飯,付完賬之後感嘆道:坡腳不再了!

在峨山,“坡腳”其實是峨山縣雙江鎮廠上村委會下轄的一個小村落,因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飯店餐飲業集群而名噪一時。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峨山的小香港”之稱。

坡腳村坐落於峨山縣城以西213國道十餘公里處,因為特殊的地緣關係,自古是馬幫、商賈往來昆明和思茅、景洪的必經之地。當地人很早就有經商的傳統,或開馬店或開客棧,曾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坡腳,穿村而過的213國道上車輛和客商往來日漸增多,坡腳人的商業意識被喚醒。1983年,坡腳婦女楊文英率先開起了飯店兼旅店,方便過往車輛和客商。由於過往車輛和客商一路車馬勞頓,加上飯店的飯菜物美價廉,楊文英的飯店一開業並深受歡迎,生意火暴。受楊文英的帶頭示範,此後,不少坡腳人群起效仿,飯店如雨後春筍出現在坡腳村和213沿線,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路邊飯店群。

緣於213國道的交通主幹道作用,坐擁地緣優勢的坡腳飯店業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最盛。據了解,坡腳餐飲業最盛時,僅坡腳村就有飯店經營戶21戶,以坡腳為中心,213沿線前後不到十公里範圍內的飯店經營戶甚至一度超過40家,這些飯店一年的營業額最高時逾千萬。“當時飯店從上午九點開業,開車的司機剛走一撥,又來一群,一直可以持續到夜間兩三點鐘”,一個曾經在坡腳經營飯店的魏姓男子這樣描繪當時坡腳村的熱鬧場景。因為當地一帶的飯店餐飲業發端於坡腳,又以坡腳村飯店最為集中,往來客商大多習慣性地把當地一帶的飯店稱為“坡腳飯店”並口口相傳,“坡腳飯店”因此聲明遠揚。

在方便過往車輛和客商的同時,不少坡腳村人也在飯店經營中創造著山村的財富傳奇。1990年開飯店的坡腳人沈建武透露,他的飯店生意最好時,共有十四、五人在忙活,一天上千元的營業收入,到停業時,他的飯店已為他賺取了上百萬的利潤,成為小山村裡的百萬富翁。據了解,因為經營飯店,當地至少產生了5戶百萬富翁,資產積累上十萬的飯店經營戶更是比比皆是。當時人口不到千人的坡腳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人村。

風味特色

坡腳菜,物美價廉揚名四方

坡腳飯店群得名於地名“坡腳”,而揚名於坡腳菜。坡腳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對飯店經營業確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這似乎並不能構成眾多車輛和客商駐足留步的充分理由。而考量眾多的坡腳飯店群,他們在經營上並沒有太多特別之處,經營的菜品也多是雜菜、肘子、扣肉和蒸臭豆腐之類的家常菜。

在坡腳村,當地人至今還流傳著兩個故事:其一,上世紀80年代,一個美國遊客途經坡腳村,在坡腳飯店中吃過坡腳雜菜後,大快朵頤,連叫“OK”。回國後,其一直對坡腳菜念念不忘,在報紙上撰文對中國的坡腳雜菜大加讚賞,還曾經托人來信索取坡腳雜菜的做法。另外一個故事是,一位在213國道上跑運輸的緬甸司機在坡腳飯店吃過飯後,每次經過坡腳必作停留,在吃飽喝足之後,他一定要多加一份扣肉、肘子和蒸臭豆腐,帶回國去孝敬他年邁的母親。兩個故事的真實性現在已無據可考,至多只能算是坡腳人對坡腳菜表達自信的一種方式。但當時在昆明、思茅(現普洱)、河口等地出現以“坡腳”命名、以坡腳菜為招牌菜的飯店卻也足顯“坡腳”當時的名氣。

在坡腳飯店,“坡腳雜菜”最為著名,據當地人介紹,坡腳雜菜其實由川味菜系中的水煮肉片演變而來。之所以這道菜廣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前,開車的司機收入並不高,坡腳人看準這點,在水煮肉片上做起了“加”“減”法,減少肉片的比例,增加一些蔬菜和當地乾菜的分量,如此一來,既可降低價格,又可讓車馬勞頓的司機們吃飽,因此大受歡迎。事實上,最初的眾多坡腳飯店經營戶也一直秉承薄利多銷的思想,誠實厚道經營,贏得了食客們的青睞。“過去,一個司機吃一頓飯一般在三四元,價高了不行”,曾經在坡腳經營飯店逾十年的坡腳村民李明華說。事實上,在讓過往車輛和客商獲得物美價廉的消費體驗後,也在旅途奔波中對坡腳菜產生了牽腸掛肚的情結。

“坡腳據守交通要道,坡腳人誠實厚道,坡腳菜物美價廉,坡腳飯店不揚名都不行”,坡腳村所屬村——廠上村委會黨總支書記趙建華這樣理解。因著天時、地利、人和,坡腳飯店一度成為峨山縣餐飲業的一張名片。

發展現狀

高速路通車,坡腳飯店好景不再

緣於213國道的路邊區位,因著自古以來的商業傳統,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眾多坡腳人的經營下,坡腳飯店從上世紀80年代初一路走來,演繹了一個村落從平靜到熱鬧,一個品牌從名不見經傳到名噪一時的地方傳奇。直到1999年,隨著一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坡腳及坡腳飯店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1999年,玉元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昔日車水馬龍的213國道上過往車輛急劇減少,坡腳飯店群的命運也隨之改變。在喪失了大部分客源基礎後,眾多坡腳飯店的經營好景不再,一些經營戶選擇了停業,一些選擇了外遷,少數則選擇繼續留在當地慘澹經營。曾經盛極一時的坡腳飯店群在當地土崩瓦解,坡腳村也因此沉寂下來。

在外遷的飯店中,除少數到縣外開拓市場外,大部分在縣城落腳。令人稱“奇”的是,儘管一直以來外界都習慣性地把坡腳213國道沿線的飯店稱為坡腳飯店,但在多年的經營中,各家飯店的名稱都是各自獨立的,順風飯店、龍泉飯店、龍艷飯店,花蘭飯莊等飯店名稱至今有跡可循。而在眾多飯店從坡腳外遷後,卻都不約而同地打上了“坡腳”牌。坡腳風味店、正宗坡腳飯店、坡腳第一店、某某坡腳飯店等等不一而是。甚至一些對“坡腳”一無所知的外鄉人也打起了“坡腳”旗號,一時間,“坡腳”牌成為眾多飯店免費爭食的唐僧肉。

由於喪失過去的獨特區位優勢和客源基礎,又不得不面對外界餐飲業的多元競爭,坡腳飯店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的局面,再加上部分經營戶拋棄了過去誠實厚道的經營傳統,“精明”起來。在此後的幾年間,雖然打“坡腳”旗號者依然甚多,但更多的坡腳飯店淪為了不起眼的街邊小店,食客對坡腳飯店以及坡腳菜的評價值日漸走低。

商標持有與使用之爭,坡腳漸行漸遠

2008年,一場糾紛重新引發了人們對坡腳飯店的關注。這年3月,許多打著“坡腳”招牌的經營戶紛紛接到工商部門責令限期整改拆除“坡腳”牌的通知。眾多以坡腳為旗號的經營戶方才明白,早在2002年,在玉溪城內開飯店的坡腳人王利祥就已經註冊了“坡腳”商標。不經授權自己是不得擅打坡腳牌了。而據統計,僅在玉溪,以“坡腳”為旗號的飯店經營戶就有17戶之多。為維護商標持有者的合法權益,工商部門對市內10多戶擅自打“坡腳”招牌的飯店經營戶下發了整改通知,並拆除了部分“坡腳”招牌。

由執法部門介入的這場執法行為似乎並不簡單。在得知不得再擅用“坡腳”字樣招牌後,對於土生土長並一直靠打坡腳牌經營餐飲業的坡腳人來說,“坡腳”被註冊專用更像是對他們切身利益的一場悄無聲息的剝奪,合法不合理。對執法部門的執法通知,部分坡腳飯店經營戶在採取拖延策略的同時積極找相關部門反映,一些人則把怨氣發在了“坡腳”商標持有者王利祥的身上,責難他不仗義。“坡腳”被村民註冊、獨享的行為同樣讓廠上村委會不滿,在村委會看來,“坡腳”本身是個村子名稱,又非王利祥獨創,他不該擅自把自己轄區內的村名註冊為商標。

由於事情牽扯多方利益,2008年,在相關部門的組織斡鏇下,商標持有者王利祥與部分經營坡腳飯店的坡腳人和廠上村委會達成協定,允許坡腳本地人在經營餐飲業上繼續打坡腳牌。

事情到此似乎應該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了。不然,對於商標持有者王利祥來說,因為自己的維權行為,到頭來非但沒能實現有效維權,還得罪了眾鄉親和村委會,這樣的局面實在是他不願意看到的。而對坡腳人來說,經過工商部門的前期執法整改,自己經營的“坡腳飯店”形象難免受到質疑。事實上,在經過商標使用糾紛事件後,一些坡腳經營戶也不願意再在“坡腳”牌上糾纏,自行拆除或改掉了“坡腳”招牌。謝利波是坡腳村最早經營“坡腳飯店”者楊文英的女兒,如今,她的飯店取名“峨山坡卻飯店”。在峨山縣城集結的幾戶坡腳飯店也因為城市規劃拆遷而四散,淹沒在眾多餐飲飯店中難覓蹤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