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簡介
均禾街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北部,是白雲區的地理中心,東望白雲山,北臨流溪河。轄內面積15.0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61萬人,管理人口約30萬人。由4個經濟聯社和11個社區居委會組成。內有機關、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近5000家。
成立歷史
均禾街成立於2002年7月,素有“桃花之鄉”美譽,桃花種植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春節前後,萬畝桃花爭相開放,成為均禾一大美景。轄內的均禾墟始建於民國四年(1915年),由石馬、平沙的知名人士及周邊6鄉的鄉紳,共同洽商選址建墟,並專門聘請上海工程師主持規劃設計,墟市建設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商業街區。均禾墟至今還保存的平和大押距今已有80年歷史,是目前廣東省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當鋪建築,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9層高的碉樓式倉庫一直為均禾墟的制高點。
榮譽稱號
近年來,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建設“和諧社區”、“平安社區”、“文明社區”的目標,加快經濟發展,強化社會管理,打造投資環境,保障改善民生,不斷提高街區的城市化水平。歷年來,街道先後獲得全國百家示範鄉鎮(街道)工會、廣州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集體、廣州市擁軍優屬標兵單位、廣州市城市體育先進街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街道轄區政治穩定,商貿繁榮,交通發達,文化濃郁,形成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空間。機場高速、新廣花、新廣從、106國道、華南快速三期、捷運三號線等數條交通幹線的匯聚使得均禾街成為廣州市北部交通網路的樞紐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均禾街既有傳統特色農業的持續興旺,又有新興工業的蓬勃發展。九州通、優比速、TNT、大田聯邦、宅急送等60多家物流企業先後進駐,金潤針車市場、良勝五金鞋材市場初具規模,已成為拉動均禾街GDP增長的新動力。
街道片區
目前,均禾墟片區將得到保護更新,建成騎樓古建築商業區、酒店商業區、現代住宅小區以及村民住宅復建區四大片區。平和大押與均禾公所將原地保護,平和大押置換為商業博物館,均禾公所置換為民俗博物館。藉助實施中的河涌整治、均禾墟片區改造和未來規劃中的白海面人工湖,配套現有的石馬桃花公園、流溪河堤岸觀光帶,均禾街將呈現集商住、觀光、生態旅遊等為一體的宜商、宜居新風貌。
名稱由來
街道名來自百年老墟均禾墟
問起“均禾”一名,均禾街文化站的關月珍順口說:“肯定是來自均禾墟。”均禾墟是曾經旺極一時的郊區墟市。乘車到“均禾墟站”下,入眼是現代化的鋼筋水泥高樓,遠遠的可以看見一處古老的四方樓,這就是均禾墟遺址中的平和大押所在地,平和大押是舊時均禾墟的制高點。
未有均禾墟的時候,均禾地區的民眾都到大朗附近的橋頭市趕集。民國四年(1915年),廣州遭遇了特大洪水,史稱“乙卯年大水”。洪水沖毀了橋頭市,鄉民迫切希望能夠在附近有個新的墟市可以進行貿易。於是,當時的石馬村和平沙村的知名人士黃潤和、黎絡宗、袁子文、黃以材等4人以及周圍石馬、大朗、亭崗岑村、龍湖、滘心、清湖等6條鄉的知名鄉紳聚在一起,共同商討建設新的墟市,最後選址均禾。
現在的均禾墟遺址還保留著舊時的一些建築,這些舊騎樓有的還有人居住,有的還在作為商鋪使用,讓人感覺這個老墟並未逝去。從殘留的樓房看,這些建築都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所有臨街商鋪門面均為東西向帶騎樓的兩層建築。均禾墟創建以後,很快就吸引了周圍的鄉民前來交易。特別是在1938年到1945年,日本入侵中國占領廣州,當時附近的高塘墟被日寇炸毀,很多商人轉到均禾墟來發展,使得均禾墟進入了鼎盛時期,一度成為禺北地區首屈一指的繁榮墟市。
日前,經專家和區有關部門評審通過,均禾墟保護規劃初步成果出爐。據了解,均禾墟將打造成集文化、商業、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傳統文化區。保護範圍東至機場高速,南至新石路,西至30米規劃路,北至白雲四線,總用地面積37.28公頃。其中平和大押與均禾公所是均禾墟歷史街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改造後基本保持原來的形態,平和大押將改建為商業博物館,均禾公所將改建為民俗博物館。重新保護更新後的均禾墟將劃分成騎樓古建築商業區、酒店商業區、現代住宅小區和村民住宅復建區。
街道遺蹟
平和大押見證百年老墟的興旺
大押就是當鋪。當鋪是舊時收取動產作為抵押,向對方放債的機構。以小本錢臨時經營的稱小押,反之則成為大押。當鋪建築是廣州商業經濟和貿易發展的一個明證。平和大押建於民國17年(1928年),高達20多米,曾經是均禾墟的最高點。平和大押從設計到建造都十分細緻考究,據居住在均禾墟的一位老人黃伯介紹,當鋪的建築費用高達3萬多銀元,在當時是一筆頗為龐大的費用。
據介紹,舊時每到下種時期,一些貧民都會前來押貨。此外,舊時均禾墟還有很多酒樓與賭場,有的人沒錢了或者輸錢了,也會到平和大押來典押物品。
平和大押由主體建築包括前座平房的營業鋪面和后座的碉樓狀倉庫,以及南北側院、東西後院組成。據了解,為了保護客戶的典當物,倉庫同時進行防潮、防蟲鼠,樓里的9層儲物間,均以鐵鉤懸掛為主。整座主樓牆體非常堅固,1938年,日軍侵入均禾地區,整整花了3天時間才攻下平和大押,現在的頂層還堆放著當年用於防禦的石塊。2005年9月,平和大押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街道名片
石馬桃紅喜萬家
廣州又名花城。每到春天,到處百花盛開,有一種花格外嬌艷,這就是均禾街石馬桃花。石馬桃花的種植到現在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以其花蕾多、花朵大、花期長、色澤艷、味幽香的特點,在眾多桃花品種中脫穎而出,聲名遠播海外,素有桃花之王的美譽。由於廣州人每年春節都有買桃花“轉桃花運”的習俗,因此石馬桃花非常受歡迎。特別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桃花的經濟效益比食用桃還高,更是大規模種植。
由於上世紀,文壇的陳殘雲與畫壇的關山月等文化藝術家經常呼朋喚友來石馬雅集,石馬桃花成了文人墨客筆下常常出現的素材,並已經發展成為廣州頗具人文底蘊的景觀。廣州市、白雲區的文藝界每年都在這裡舉辦賞桃雅集。有詩讚曰:“我歌石馬風光好,歲歲桃紅喜萬家”。
現在,均禾街石馬和附近的羅崗、平沙、清湖等村桃花種植面積有1500多畝,品種以“大緋紅”為主,傳統品種“茶盅腳”等也有少量栽培,部分出口到港澳台、東南亞等地,深受人們喜愛。
均禾街的石馬建有桃花公園,這是廣州市第一個以桃花為主題的公園,是集休閒、觀光、運動、娛樂及文藝展覽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是我區面積最大的綜合性區級城市公園。
社會事業
2009年
年計生工作按照“三為主”的工作方針要求,狠抓基層基礎建設,實行計生工作重心下移,為廣大育齡民眾提供優質服務。一是深入開展生育關懷全程服務活動、“生育文化在廣場”和“關愛女孩”系列活動,提高民眾依法生育的自覺性,深化計生優質服務。二是改造計生服務陣地,將街道計生服務室改造達到五星級標準,各經濟聯社也將計生服務室改造成生育文化屋,為育齡民眾提供舒適的服務環境。三是組建社級計生專業隊。針對我街流動人口數量較多的實際情況,4月份,按照《均禾街關於組建計生協管隊的意見》,由各經濟社分別聘請1-2名人員共67名,正式組建社級計生專業服務隊,負責協助居委會對本社的常住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的管理和服務,並主動上門宣傳計生知識,效果明顯。
2 、切實加強勞動保障工作
切實加強勞動保障服務工作,以社區為平台,依託社區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發社區就業崗位,開展各類綜合性服務工作,竭力幫扶轄區失業人員以各種形式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今年,街道舉辦三場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現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4516個,達成招工意向241人次,當場招聘成功140人。目前,街道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12個。在勞資監控方面,街道制定《均禾街加強勞動糾紛監控和處置工作方案》及《均禾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格線化管理的方案》,有效加強了勞動監察的力度,遏制勞資糾紛和欠薪問題的發生,並最大程度地將問題解決在基層。
3 、“教育強街”穩步推進
規範化學校建設工作是今年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街道努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以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要求為目標,促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基本達到規範化學校的要求。目前,清湖國小綜合樓基本完成建設,進入竣工驗收階段;羅崗村國小教學綜合樓的用地報建基本完成,已在辦理財評,將於年底施工;新科、長紅、羅崗村、清湖國小2009年規範化學校建設投入資金105萬元,正在辦理政府採購工作。新科國小、長紅國小、清湖國小和羅崗國小已通過規範化學校的驗收,完成街道規範化學校建設的工作目標。
4 、民眾文體生活進一步活躍
組織轄內各群體大力開展各類文體活動,使轄內廣大居民文明素質得到有效提高,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5月份,我街選送的合唱隊參加“愛國歌曲大家唱——白雲區慶祝建國60周年暨‘迎亞運創文明’民眾性歌詠活動”獲得白雲區合唱類比賽第一名。在區第五屆運動會上,我街派出的運動健兒取得了成年組團體總分第二、少年組團體總分第十三的好成績,其中足球賽獲得男子少年組第一名,廣播體操獲得街鎮組第一名。在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中秋舞火龍已經成功列入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外工會、團工委、婦聯、老乾、檔案、武裝、雙擁、愛衛、環保、社區建設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績。
(四)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1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按照中央、省、市、區的要求,從3月份開始到9月份,在全街範圍內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現已基本完成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我街始終嚴格按照區委的安排和部署,並結合街道的實際情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緊緊按照“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民眾得實惠”這個總體要求,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均禾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全面學習,黨員受到教育;深入調研,提出科學發展思路;主題實踐,幫助基層排憂解難。精心設計各個階段的活動,使各項工作安排既符合上級精神,又反映基層實際,努力實現“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均禾科學發展”。在此次學習實踐活動中,28個領導幹部作了輔導報告,開展集中學習活動近300場次,參加各種形式學習的黨員幹部達6000餘人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2 、開展機關服務年工作
將機關服務年活動與科學發展觀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全面開展主題為“民生機制 服務三促進,共克時艱黨旗紅”系列實踐活動。從關注民生、創新機制、最佳化服務三方面著手,轉變作風,服務企業、服務民眾,提升機關服務效率與水平,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3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
繼續貫徹落實好區委21條、25條,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的核心領導作用,強化對基層組織的監督和管理。繼去年完成街道辦事處、14個社區和6個經濟聯社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建設後,今年8月繼續完成羅南社區和富力城社區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建設,使黨的遠程教育工作實現全社區覆蓋。認真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5月份開展2009年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對86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黨課培訓。做好34名黨員的發展和29名預備黨員轉正工作,其中,非公經濟黨組織確定8名發展對象,發展2名黨員。
文化習俗
獨具特色的中秋舞火龍
舞火龍是均禾街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現在已經被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登記立項。每年的中秋,均禾街的石馬、平沙、清湖、羅崗等幾條自然村的村民們用榕樹枝或者稻草等編制草龍,舞者皆為本村青年男子,於中秋夜開始舞龍,由本村小祠堂向著大祠堂出發。村民們爭相擁著火龍出發,萬人空巷,異常熱鬧。
據《新市鎮志》記載,清代鹹豐10年(1850)秋天,正當禾苗抽穗楊花之際,突然由北面飛進大量蝗蟲,危害禾苗。當時的均禾一帶都是以農為本,眼看百姓一年辛勞將葬送蟲口,人們非常心焦。時值中秋,趁著星光月朗,均禾街鄰近四個村石馬、平沙、清湖、羅崗的村民都想著晚上在莊稼地里舞火龍,以驅趕害蟲。四個村一起接應,一直舞到次日凌晨之後才從田裡回。說來奇怪,自從舞了火龍之後,害蟲飛走了,收成也保住了。從此之後,舞火龍就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舊時傳說掌握火龍頭的舞者可以生到男丁,每到舞火龍時候,民眾參與踴躍。現在中秋舞火龍活動已經成為我區節日文化元素,用以表現淳樸的民俗風情。據了解,均禾街舞火龍成員原來只能是青少年,現在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可以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