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地震層序通過利用整合地震波組特性等地震探測方法確定出沉積層的時間地層單元。地震層序與沉積層序相對應,它是沉積層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上,找出兩個相鄰的不整合面,分別追蹤到整合面處,則這兩個整合面之間的全套地層,就是一個完整的地震層序。地震層序頂部邊界關係包括侵蝕、頂超和整合三種。地震層序底部邊界關係包括上超、下超和整合三種。地震層序劃分之後,可進行海平面相對變化分析,研究地震層序的沉積特徵和確定地震層序的地質年代,即地震層序年齡。
目前地震分辨力較好條件下的地震資料中,一個地震波的周期代表了一個厚度至少為幾十米的地層單元。地震層序僅代表較大(厚)規模的沉積層序,小級別(如十幾米到幾毫米)的沉積層序地震上無法鑑別出來。
標誌
地震層序的劃分首先應確定層序的界面,層序界面的確定就是根據地震反射界面的類型完成。根據地震反射波同相軸的特徵和幾何接觸關係可將地震反射界面分為整一界面,不整一界面兩大類。
整一界面
整一界面:上下同相軸產狀平行或亞平行,整一強調的是產狀的平行性。整一時可以是連續面,也可以是不連續面。
不整一界面
不整一界面:某一地震反射界面兩側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軸產狀不協調。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是通過反射終止的識別來確定的,不整一反射有四種基本的反射終止現象: 頂超、 削截、 上超、 下超。
頂超:在層序的頂部發生的反射終止,一組下傾的地震反射波以較大的幾何角向上逐漸收斂於頂面。其下同相軸向上逐漸終止於該界面。
削截:在層序的頂部發生的反射終止,一組上傾的地震反射波通常以較大的幾何角度突然終止,與角度不整合面對應。其下同相軸以較大角度向上終止於該界面。
上超:發生在層序的底部,地震反射波沿底界逐層向上終止。
下超:發生在層序的底部,向原始傾斜面的下傾方向終止。
當地層受後期構造運動的影響而改變原始地層產狀時,上超與下超往往不易區分,可統稱為“底超”。
層序劃分
地震剖面上層序的劃分是通過層序界面的追蹤對比來完成。一個層序界面,必須是一個不整一界面,或者至少在盆地邊緣是一個不整一界面,這一界面向盆地延伸可逐漸表現為一個連續沉積的整一界面(如盆地中心)。
層序的劃分步驟:
(1)找反射終止現象;確定不整一界面(層序界面)
(2)在全盆地內追蹤對比層序界面的空間
(3)確定層序頂底面,在頂底面之間無不整一地震反射波
層序級別
按地震層序規模的大小,沉積層序劃分為三個級別:
1)超層序-從水域最大到最小時期沉積的沉積層序。超層序反映兩次大的構造運動控制的完整的盆地發育旋迴
2)層序-局部或區域性的水域擴大或縮小期間沉積的地層層 序。層序反映控制盆地發育的主要構造運動幕或水進水退旋迴。層序疊加在一起組成超層序。
3)亞層序-局部範圍的水域變化或沉積體系的變化形成的地層層序。亞層序反映盆地的次要構造運動幕或水進水退旋迴。一個層序包括一個或幾個亞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