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踏勘

地質踏勘

地質踏勘(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簡稱踏勘。為了使某項地質工作的設計和部署切合於實際,需要事先對工作現場的地質和施工條件等進行實地的概略調查和了解,以便確定填圖單位、工作部署等,這種工作稱地質踏勘。各項地質工作的最初階段都有踏勘,例如區域地質調查中的選區踏勘、礦點踏勘、剖面踏勘等。

工作目的

地質踏勘的主要目的是:將地面地質調查野外施工設計帶到現場檢查和驗證。地質踏勘的主要任務包括:(1)了解岩層出露及覆蓋情況,主要地層單位的特徵和填圖單位的劃分標誌,地質構造與複雜程度,油氣苗和其他礦產的種類與分布;(2)了解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環境、選定基地和宿營地;(3)對前人資料的可利用程度、前人用過的方法技術的效果作出評估;(4)踏勘結束,提交踏勘報告。提出對施工設計的修改與補充意見,提出人員組成、裝備和交通工具的配置意見,提出貫徹HSE的措施和經費預算方案。

踏勘可利用航片或衛片配合地面踏勘,提高工作效率。對通行條件困難地區,可用航空目測踏勘。

踏勘分類

野外地質踏勘有兩種類型:直接的和間接的。

1.直接的野外地質踏勘

直接的野外地質踏勘是在目標盆地里進行的,所觀測的露頭建造代表著地下建造。有露頭的地方,出露地層是地下相關地層最好的信息來源。直接野外地質踏勘的結論能被外推到地下:直接野外踏勘所得數據的解釋者必須研究是否有從地表到地下橫向變化的特殊地層,有時候其變化範圍達成百上千公里。

2.間接的野外地質踏勘

間接的野外地質踏勘是在目標盆地之外進行的、它可套用其他探明區域進行類比、指導解釋、預測模型。

間接的野外地質踏勘套用這樣的概念: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地質單元(例如,一個在地表,一個在地下)有著相似的地質屬性,就可以用已探明區域作為模型來解釋間接的野外地質踏勘用於釆油地質和開發時特別有用,了解儲集相帶的分布和大小有助於確定開發井的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