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碗菌

嚴重時培養料面上子實體密集叢生,食用菌菌絲的生長收到抑制,出菇少或不出菇。 發生因素在培養料有機質豐富、菇房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該菌極易發生。 培養料進行高溫堆制和二次發酵,利用高溫殺死培養料中的病菌。

簡介

中文名:地碗菌
英文名:peziza
地碗菌為食用菌的重要競爭性雜菌,經常發生在蘑菇、平菇及生料栽培金針菇的菇床上,大量消耗培養料中的養分。

為害症狀

食用菌播種後,在菇床表面長出近圓形、顆粒狀子實體,如綠豆至黃豆般大小,顏色因種類不同而異。長大後,頂端開口形成杯狀或碗狀的的子實體,半透明,近無柄。後期顏色變深,邊緣開裂成花瓣狀。嚴重時培養料面上子實體密集叢生,食用菌菌絲的生長收到抑制,出菇少或不出菇。

病源物

地碗菌種類主要有:疣孢褐地碗菌Peziza badia Pers和土生硬皮盤菌P.astracoderma Korf.。

侵染循環

[侵染]地碗菌平時生活於土壤及有機質上,其子囊孢子可隨培養料及覆土進入菇床,也可隨氣流飄散到菇床上,形成初侵染和再侵染。

發生因素

在培養料有機質豐富、菇房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該菌極易發生。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覆土消毒。高溫殺菌、覆土粒暴曬、甲醛熏悶、漂白粉拌土等,都可有效殺滅覆土中攜帶的病菌。培養料進行高溫堆制和二次發酵,利用高溫殺死培養料中的病菌。及時檢查菇床,當害菌發生時,應立即立即挖出並補填經過消毒處理的新料,以防止此菌的蔓延。對摘除的子囊果,應立即燒埋,以防交叉感染。
(2)藥劑防治:必要時也可在床面噴灑0.2%的漂白粉、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