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地熱資源勘查(geothermal resource exploration)為查明某一地區的地熱資源而進行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綜合調查以及鑽探與試驗、取樣測試、動態監測等地質工作。根據勘查工作程度,可分為調查、預可行性勘查、可行性勘查和開採等階段。
地熱資源勘查
目的為開發與保護地熱資源提供資源/儲量及其所必須的地質資料,以減少開發風險、取得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並最大限度的保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勘查的主要內容1、查明熱儲層的岩性、空間分布與常溫含水岩層的水力聯繫等主要因素;
2、查明地熱流體的溫度、狀態、物理性質及化學組分,並對其利用的可行性做出評價;
3、查明地熱流體動力場特徵、補徑排條件;
4、重點是在查明地熱地質背景的前提下,確定溫泉地熱資源的形成條件和地熱資源可開發利用的區域及合理的開發利用深度;計算評價地熱資源或儲量,提出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建議。
1、按地熱田的溫度、熱儲形態、規模和構造的複雜程度,將地熱田的勘查類型劃分為兩類六型。
(一)高溫地熱田(Ⅰ):
Ⅰ—1:熱儲呈層狀,岩性和厚度變化不大或呈規則變化,地質構造條件比較簡單;
Ⅰ—2:熱儲呈帶狀,受構造斷裂及岩漿活動的控制,地質構造條件比較複雜;
Ⅰ—3:地熱田兼有層狀熱儲和帶狀熱儲特徵,彼此存在成生關係,地質構造條件複雜。
(二)低溫地熱田(Ⅱ):
Ⅱ—1:熱儲呈層狀,分布面廣,岩性、厚度溫度或呈規則變化,構造條件比較簡單;
Ⅱ—2:熱儲呈帶狀,受構造斷裂控制,地熱田規模較小,地面有多有溫、熱泉出露;
Ⅱ—3:地熱層兼有層狀熱儲和帶狀熱儲特徵,彼此存在成生關係,地質構造條件比較複雜。
2、地熱田規模按可開採熱(電)能的大小分為大、中、小三型。
地熱田規模 | 高溫地熱田 | 中、低溫地熱田 | ||
電能/MW | 保證開採年限/年 | 熱能/MW | 保證開採年限/年 | |
大型 | >50 | 30 | >50 | 100 |
中型 | 10~50 | 30 | 10~50 | 100 |
小型 | <10 | 30 | <10 | 100 |
3、地熱資源按溫度分為高、中、低三級
溫度分級 | 溫度t界限,℃ | 主要用途 | |
高溫地熱資源 | t≥150 | 發電、烘乾 | |
中溫地熱資源 | 90≤t<150 | 工業利用、烘乾、發電 | |
低溫地熱資源 | 熱水 | 60≤t<90 | 採暖、工藝流程 |
溫熱水 | 40≤t<60 | 醫療、洗浴、溫室 | |
溫水 | 25≤t<40 | 農業灌溉、養殖、土壤加溫 | |
註:表中溫度是指主要熱儲代表性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