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起砂處理

地坪起砂處理

地坪起砂處理是指對水泥地面起砂的問題進行治理的方法。

基本信息

地坪起砂原因

1.水灰比過大: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導致混凝土表面泌水,降低混凝土表面強度。

2.砂石料的級配不合理、含泥量高:骨料級配不合理、過細的土砂也易導致地面起砂,影響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結。

3.施工過程中的過分振搗:加劇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導致混凝土表面強度較低。

4.養護不當:未能及時養護或養護不充分,暴曬或大風導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表面得不到充分水化,導致強度較低。

5.其它原因:壓光時間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達到一定的強度就上人作業、低溫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凍等。

工地上常常使用界面劑攪拌水泥進行塗刮,希望將起砂部位覆蓋,事實上這樣不會達到預期效果,一般情況乾燥後表層又會龜裂,剝落,大面積起殼。這是由於基層未處理好的原因,基層起粉,想通過覆蓋達到修復的效果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如何治理

分兩步進行,先進行增硬處理,再進行耐磨處理即可。

材料特點

1.無毒、無味、綠色環保,通過與混凝土滲透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緻密結晶體。施工簡便,只需噴灑和塗刷即可達到理想的耐磨、增硬、增亮效果;

2.滲透固化:有效滲透1~3mm,與混凝土中的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緻密整體;抗壓強度提高10%~40%,有效提高硬度、密度;

3.增亮抗滲:增硬後的地面具有光澤,感觀效果好,防止水分油污滲入混凝土內部。

材料用法

1.基層要求

對於起砂地面進行清掃,無浮灰,保持乾燥(可允許潮濕,但不得有明水);

2.增硬處理

直接噴灑地面起砂處理劑,保證基層充分浸潤吸收,隨時補充被吸收的處理劑,保持浸潤狀態,使整個地面完全浸透;

隨時將低洼處多餘的處理劑掃至已吸收處,應保證2小時內基層充分吸收處理劑,且不應有餘料堆積;

起砂嚴重的地面可連續四天重複噴灑處理劑一遍。

解決辦法

混凝土路面修補料可以治理水泥地面起砂的問題。它的主要原理是:複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產物會堵塞、固封混凝土的結構孔隙,強度的提高帶來表面硬度的提高,密實度的提高帶來抗滲性的提高。減少水份流動的路徑,即減少有害物質的侵入,從而大大增強了混凝土的抗化學物質的侵蝕能力。所以混凝土表面密封固化劑能帶來長久的密封、堅固、耐磨、無塵的混凝土表層。

滲透到混凝土裡面的化合物與已凝結的混凝土中所含的半水化水泥,游離鈣,氧化矽等物質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產生硬質性物質,這些化合物最終會使混凝土表層的密實度提高,從而提高混凝土表層的強度、硬度、耐磨性、抗滲性等指標。

如何防止

l 嚴格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響砂漿強度。水灰比過大,地面強度就低,地表面粗糙,不耐磨,易起砂;多餘的游離水分蒸發,致使水泥漿面層出現毛細孔,降低了砂漿的密實性,易磨損起砂。

l 儘可能使用普通矽酸鹽水泥 ( 強度等級不小於 42.5MPa)

普通矽酸鹽水泥與礦渣水泥、火山灰質水泥相比,具有保水性較好、乾縮性小,早期強度高的優點,對確保地面質量和施工進度均很有利。採用普通矽酸鹽水泥是保證水泥砂漿強度,防止樓地面的起砂所必備的前提。

l 禁止使用過期水泥和受潮水泥

水泥存放期超過三個月者稱為過期水泥。過期水泥用於地面面層時,其強度、硬度及耐磨性能都會顯著下降,導致起砂。受潮水泥是水泥與水發生作用凝結成塊,從而活性大大降低,膠結性能差,與過期水泥相比,質量更劣,所以不能用在地面面層上。

l 地面面層砂漿不要用細砂

地面要承受各種壓力、磨擦、撞擊,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和耐磨性能。粗砂、中砂無論在強度上還是耐磨上都勝過細砂。細砂拌制的砂漿乾縮性大,易開裂。保水性也差,不利於壓光。砂子的含泥量不要大於3%,否則會降低砂漿強度,導致樓地面起砂。

l 掌握好壓光時間

水泥砂漿應隨鋪隨拍實,用木抹抹平,鐵抹壓光。壓光工作要控制在終凝前完成。壓光過早,表面會游浮一層水,必然影響砂漿強度;壓光時間過遲,會擾動或損傷水泥凝膠體的凝結結構,影響砂漿強度的增長,表面的毛細孔也難消除,也會導致起砂現象。

l 要有足夠的養護時間

養護的好壞對地面質量的優劣關係極大。一般養護時間要大於7天。養護時間不夠,則在乾燥空氣中,水分不斷蒸發,就會減緩甚至停止硬化,面層砂漿就無法達到設計強度,起砂也就在所難免。同理,在強度較低時過早使用,勢必中斷養護,影響強度增長,面層會遭損傷。

l 水泥地面的冬季施工

冬季施工時,面層厚度薄,應防止受凍。確保施工環境的溫度應在5℃以上。砂漿受凍後,體積膨脹,致使空隙率變大,形成鬆散顆粒,面層強度將大大下降,使用時出現起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