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不同於高架高壓線路,電纜常鋪設於電纜溝、隧道、管道或室內。進入現代社會後,由於城市用地緊張,交通壓力大,市容建設等原因,大城市普遍採用地下電纜輸電方式。相對於架空線,電纜具有占地小、輸電可靠、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 。
電纜的分類:電纜有電力電纜、控制電纜、補償電纜、禁止電纜、高溫電纜、計算機電纜、信號電纜、船用電纜等。
直埋電纜要求
基本要求
1、電纜敷設前後必須用500伏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一般不低於10兆歐。
2、電纜芯線應採用圓套管連線。套管一般分為銅套管和鋁套管,銅芯電纜用銅套管壓接,銅套管為含銅99.9%以上的銅管制成,壁厚不小於1mm,長度是套管直徑的8-10倍;鋁芯電纜用鋁套管壓接,鋁套管的含鋁應不小於99.6%,壁厚不小於1.2mm,長度同樣是套管直徑的8-10倍;如果敷設的電纜是銅芯和鋁芯電纜的連線,應採用銅鋁過渡接頭,並且需要對銅鋁過渡接頭在與導線壓接前進行退火處理 。
3、在地埋電纜線路的接頭和轉角處必須設定手孔井或標樁,為便於維修和查勘,手孔井的間距應小於50m。
4、在電纜溝、手孔井內以及進入控制箱、配電櫃的電纜和中間接頭、終端頭均應配有記載電纜規格、型號、線路名稱或迴路號數的電纜指示牌。
5、電纜連線的中間頭或終端頭必須密封防水。剖切電纜線是不能將電纜線芯絕緣外皮損傷。每次的電纜線路施工都應有施工的原始記錄,這其中包括:電纜型號、規格、長度、安裝日期、中間接頭和終端頭的編號。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防止電纜線路的變動和修改,方便地埋電纜線路的查勘和維修每次地埋線纜線路有所變動時,都應該及時更正相應的技術資料和電纜指示牌,確保線路資料的正確性。
地下直埋電纜線路的要求
1、地下直埋電纜線路應採用鎧狀電纜。電纜的埋設深度應由地面至電纜外皮不小於0.7m;電纜外皮至地下建築物的基礎0.6m,不得小於0.3m;電纜相互間距:水平接近時最小為0.1m,不同部門的電纜相互間距0.5m;電纜互相交叉時最小淨距0.5m;電纜與熱力管道、煤氣、石油管道接近時的淨距為2m,相互交叉時淨距為0.5m;電纜與樹木主幹的距離不小於0.7m。
2、直埋電纜溝內不得有石塊等其它硬物雜質,否則應鋪以100mm厚的軟土或沙層,電纜敷設後上面再鋪以100mm厚的軟土或沙層,然後蓋以混凝土保護板或磚,覆蓋的寬度應超出電纜兩側各50mm。
3、直埋電纜在進入手孔井、人孔井、控制箱和配電室時應穿在保護管中,且管口應做防水堵頭。與城市道路、橋樑等交叉時應增加保護管,保護管的頂部到路面的深度不小於0.7m,保護管兩端伸出車道不小於0.5m。電纜從地下引出地面時,地面上應加一段2.5m的保護管,管根部應伸入地下0.2m,保護管須固定牢靠。
電纜線路在管、溝內敷設的要求
1、電纜溝的砌築應考慮分段排水,溝底應有良好的散水坡度,溝的蓋板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蓋板,室內經常需要開啟的電纜溝一般用鋼蓋板。整條電纜溝都應裝設連續的接地線,接地線的兩頭和接地極連通。金屬電纜支架必須與接地線相連,接地線可採用40×4扁鋼(最小截面不小於80mm2),溝內金屬構件均應經全部熱浸鋅。電纜在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終端、轉彎以及電纜接頭的兩側都須加以固定,電纜支架的水平間距為0.8m,垂直間距為1m。
2、在橋上敷設的電纜應加墊彈性材料製成的襯墊,橋兩端和伸縮縫處應留有電纜鬆弛部分,以防電纜由於結構脹縮而受到損壞。
3、電纜穿保護管長度在30m以下時,直線段保護管內徑不小於電纜外徑的1.5倍;有一個彎曲時不小於2倍;有兩個彎曲時不小於2.5倍。電纜穿保護管長度在30m以上時,直線段保護管內徑不小於電纜外徑的2.5倍,過長時應設手孔井或人孔井。
4、鋼管敷設彎曲角度一般不小於90°,彎曲半徑應不小於鋼管直徑的6倍,條件許可時可以做到鋼管直徑的10倍,明管敷設只有一個彎曲時,可為4倍。鋼管用束節連線時,必須牢固並塗防腐油脂,束節兩端的鋼管要有可靠的電氣連線。管口必須光滑、無毛刺,管內清潔無雜質。在預埋時,各類保護管管口套用木塞堵住管口,以防雜物進入管內。導線在管內不準有接頭或傷痕,導線穿管後套用絕緣布包紮或用塑膠套管,嚴禁兩種不同規格材料的導線穿在同一根管中。
施工方案
1.施工前準備
1)開挖前向作業人員進行施工交底
2)在開挖前向施工部門提出申請,對施工內容作出風險評價,採取防範措施,報HSE部門批准。
3)畫線首先根據根據施工圖紙確定電纜溝的走向,然後根據溝內電纜根數、電纜間的距離確定電纜溝的寬度。
4)根據圖紙要求確定電纜溝的挖掘深度,當路面不成型時,應考慮規劃路面的標高,以保證路面修好後電纜的深度能滿足規程的規定,與管線交叉時,應根據實際條件加深電纜溝或加保護設施。
5)挖溝時應將路面的堅硬材料與下層的細土分散電纜溝兩旁,以便電纜敷設後從溝旁取細土覆蓋電纜(或將余土外運至現場外);溝兩側應各留0.3m寬的走道,以利工作人員通行,並防止溝邊石塊等硬物掉入溝內
6)挖溝時應考慮土質情況及臨近建築設施,作好措施,防止塌方和危及臨近建築的安全。
7)挖溝時還應根據交通安全的要求設定圍欄、警告標誌、夜間設紅燈
2.首先組織施工班組及有關人員熟悉有關施工圖、資料、規範、標準等,主管技術人員向施工班組作技術交底並作好技術交底資料,使施工人員熟悉該工程的技術要求及要領,以便順利完成電氣安裝工作。1)勘察電纜線路所經地段的地形及有無障礙物,核對和記錄各地段的長度。2)事先與各有關單位聯繫,了解及核對地下設施,防止在施工中誤傷各種地下管線..3)確定電纜穿越各路口的地下涵管已施工完畢根據電纜路徑的特點和每盤電纜的長度,制定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確定挖溝和敷設電纜的方法和次序,準備好必要的工具、材料,主要為挖溝用的挖機、鐵鍬、鎬以及敷設電纜用的保護磚塊、細砂、警示帶和鋸斷電纜用的斷線鉗、鋼鋸等。
4)電纜溝槽的開挖
3.敷設電纜
4.電纜敷設常用的有兩種方法,即人工敷設和機械牽引敷設。無論採用哪種敷設方法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和電纜施工質量,都得先將電纜盤穩妥地架設在放線架上(或用起重機將電纜盤吊起)。架設電纜線盤,要將電纜線盤按線盤上的箭頭方向滾至預定地點,再將鋼軸穿於線盤軸孔中,鋼軸的強度和長度應與電纜線盤重量和寬度相結合,使線盤能活動自如。我方擬採用人力敷設電纜,首先根據路徑的長短,組織勞力由人扛著電纜沿電纜溝走動敷設,也可以站在溝中不走動用手抬著電纜傳遞敷設。敷設路徑較長時,應將電纜放在滾輪上,用人力拉電纜,引導電纜向前移動,
1)直埋電纜敷設前,應在鋪平夯實的電纜溝先鋪一層100mm厚的細砂或軟土,作為電纜的墊層。
2)在檢查所有過路涵管中無異物堵塞後,穿好繩索、鐵絲,有多根電纜平行敷設時,應核對和查清電纜位置,防止穿錯。
3)按所需數量在電纜溝旁放好保護磚塊和細砂。
4)嚴格分工,指定電纜線盤、電纜牽引頭、各過路管、電纜轉彎處等各項工作的負責人、聯絡人和現場安全負責人,並布置各崗位的職責。5)指定專人核實電纜敷設長度及預留長度。
6)電纜施放完後,核對長度及位置無誤,並對電纜進行外觀檢查,多根電纜並列敷設時,應將電纜按規定的距離排好,電纜在電纜溝內不必拉直,應有適當的鬆弛,以免承受拉力
7)電纜放於溝底後,上面應覆蓋100mm的細土或細砂,然後蓋保護磚塊並按要求放置警示帶,保護磚塊應超過電纜外徑兩側各。
8)直埋電纜在直線段每隔50~100m,處、電纜接頭處、轉彎處、進入建築物等處,應設定明顯的方位標誌或標示樁。以便於電纜檢修時查找和防止外來機械損傷。9)電纜放完鋸斷後,電纜端部要密封,防止進水受潮。直埋電纜回填土前,應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對電纜的埋深、走向、坐標、起止點及埋入方法等作好隱蔽工程記錄。
普查工序
外業作業工序
1、打開待作業的工作井A,用i5000對待識別電纜C加信號尋蹤,確定軌跡,找到該電纜經過的下一個工作井;
2、打開尋找到的工作井B,將電纜識別儀的發射機在A電纜井內給待識別電纜C加信號;
3、將電纜識別儀的接收機在工作井B接收,對井內每根電纜分別接收信號,記錄數據,綜合分析比較最優數據,確定電纜C;4、對電纜井及電纜路徑編號標識;
5、畫剖面圖草圖、拍電纜井各個斷面照片、記錄電纜缺陷。
內業整理工序
1、內業整理人員完成最終外業數據的電子化-電纜井剖面圖(CAD),照片命名;
2、變電站數據採集完成以後,分線路整理電纜路徑圖(CAD)、單線圖(CAD);
3、將外業原始數據整理進《綜合信息表》模板;整理《標識牌模板》並提交,製作標識牌。
整理提交成果
1、採集電纜井、電纜起始點、中間接頭等位置坐標,整理進《綜合信息表》模板,重數據核查人員新核查待提交的數據成果;
2、提交數據成果,建模人員依據提交的數據成果整理導入模板;
3、將模板內數據入庫,關聯相應電纜進通道;
4、批量導入照片;
5、數據錄入人員根據提交的原始成果數據再次核查導入系統的數據。
安裝標識牌
將製作的標識牌安裝到固定的電纜井、井內電纜、電纜通道、中間接頭唯一位置。
防護措施
一、施工前,主動聯繫設備管理單位,詳細了解地下管線埋設情況,並根據相關圖紙資料及管線標識情況,詳細做好地下管線調查工作。如果對既有線電纜位置不清楚或設備管理單位無法提供準確位置時,由設計單位會同施工、設備管理單位共同探查、核實,劃定防護範圍 。
二、電、光纜地段開挖,應採取人工開挖探槽,探清管線數量及線路走向,嚴禁盲目開挖、挖掘機等開挖作業。
三、大型施工機械施工前,施工單位必須對地線管線進行了詳細調查,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和設備管理單位到現場進行交底,明確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並履行簽認手續。
四、電、光纜加固採用切實可行的加同方案,管線安全防護可採用硬塑膠管材等進行管線外套防護,應進行相應的支撐或懸吊吊掛方法,在管線兩側設警示標識牌,同時設定機械施工的安全距離。
五、為防止損傷運行的電、光纜或其他地下管線設施,在施工範圍內不應使用大型機械來開挖溝槽,挖到電纜後設備管理單位人員到場指導施工,方可繼續進行,以免誤傷電纜。
六、挖出的電纜或接頭盒,如下面需要挖空時,應採取懸吊保護措施,不得使接頭盒受到拉力若電纜接頭無保護盒,則應在接頭下面墊上加寬長木板,方可懸吊。電纜懸吊時,不得用鐵絲或鋼絲等,以免損傷電纜護層或絕緣。在開挖過程中將開挖出的余土就近堆放,但堆放點距離溝槽邊不少於2米,溝槽開挖過程中均應進行臨時施工排水。挖出電纜線的溝槽處,應設定好警示標識牌。
七、施工單位與相關設備管理單位簽訂安全配合協定時,要有既有線電纜安全防護措施,設備管理單位未派人員到現場配合和盯控不允許施工。
八、施工現場要有設備管理單位配合簽到單,大型機械在既有線附近作業要建立聯簽制度。施工單位要妥善保管各種簽字記錄備查。
故障定位儀
功能及用途
能在不挖開復土的情況下,方便而準確地查出地下通信電纜、電力電纜的走向、埋土深度及故障點。是電力、通訊部門和廠礦企業不可缺少的設備和得力助手 。
特點
*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
*檢測方法簡單,維護簡便,具有自動保護功能;
*電源電壓低,交直兩用,適用性強;
*發射機功率大、效率高;
*檢測誤差小、抗干擾能力強;
*性能穩定可靠,對環境適應能力強。
主要技術指標
(一)發射機技術指標:
*發射功率:≥25W,可調;
*發射頻率:1K±0.1Hz,節拍頻率1-2Hz;
*輸出阻抗匹配:0-100Ω;
*發射距離:≤5Km(5公里以外可逐級移動);
*工作電流:≤3A,1-3A可調;
*工作電源:12V(蓄電池組或汽車電源);
*重量:2.8Kg(不計電池重量);
*外形尺寸:99×220×220
(二)探測儀技術指標:
*靈敏度:0.1mV;
*走向位置偏差:<20cm;
*探測深度:≤5m;
*工作電源:6V鎘鎳蓄電池組;
*重量:0.9Kg;
*外形尺寸:60×160×120
檢測原理及方法
通過向地下管道傳送出特定的電磁波信號,探測儀利用探頭與磁力線地平面垂直相切時,收到的信號最小(幾乎為零)的原理來測定埋地電纜的走向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