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記者

“土記者”,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時髦的名稱、很被推崇的行當、很被尊重的“職務”。 因此,應運而生了一批業餘寫稿的人,現在叫通訊員,那時稱“土記者”。 因當時寫稿的人很少,這些“土記者”很被民眾關注、很被領導推崇。

“土記者”,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時髦的名稱、很被推崇的行當、很被尊重的“職務”。1966年開始的“文革”進入1968年後,停刊、停播的報紙、刊物、電台紛紛復刊、復播,急需寫稿的人。1968年9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主席關於新聞宣傳的重要指示,號召“不應當少數人關門辦報,要民眾辦報”。鼓勵民眾寫稿。因此,應運而生了一批業餘寫稿的人,現在叫通訊員,那時稱“土記者”。因當時寫稿的人很少,這些“土記者”很被民眾關注、很被領導推崇。這些“土記者”,當年大都是完小、初、高中畢業生,剛剛步入社會,年齡在16、7歲至20多歲。那時,作為新生事物的“土記者”,得到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
土記者”們都是業餘寫稿,白天與農民們一樣幹活,晚上或中午及不能幹活的陰雨天採訪、寫稿。
“土記者”因為讀書、看報學習多、對問題研究探討多、接觸幹部和民眾多、搞採訪組織能力鍛鍊多等原因,大都進步很快,很快成為社會有用人才。
“土記者”,說其“土”是因為業餘通訊員沒有職稱,沒有證件,也沒有國家的固定薪水,是名副其實的“雜牌軍”,各種車船費用都是自掏腰包的,所得到的稿費是不能和所付出的艱苦勞動成正比的,不過正是有這群“土記者”微笑面對生活,熱愛新聞事業,與記者編輯們,紅花綠葉相互輝映優勢互補,才使得新聞更加生動鮮活,亮點倍增。因此,“土記者”夾縫生存也精彩!中國“土記者”,許許多多的“土記者”,專事為了平民百姓而仗義執言。
現在的土記者大多是單位的從事宣傳工作的宣傳幹事,據了解,目前全國從事土記者這個行當的人數保守估計在十萬人之上。
雲南龍陵縣:把黨的聲音傳到田間地頭的“土記者”——鄭垧靖
山西孝義市:鄉情“土記者”——李竹華
江西湖口縣:辛勤耕耘的黨員土記者——殷美生
四川仁壽縣:筆耕田野的“土記者”——梁瑞祥
河北秦皇島:七旬“土記者”——王家驥
陝西神木縣:神木縣的“土記者”——劉慧斌
貴州福泉市:勤奮的苗家“土記者”——蘭毅
河北饒陽縣:執著筆耕衡水"土記者"——趙澤民
陝西丹鳳縣:舉報黑磚窯的“土記者”——盧書平
江西瑞昌:范海松“咬”定報紙不放鬆
山東淄博臨淄區:孫樹明要當一輩子鄉村記者
湖北英山縣:湖北余志敏:大山深處的“土記者................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