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茅屋,一般都是土牆構成。其土牆系由土坯磚壘砌而成,製作土坯磚可以就地取材,工序也很簡單。在江漢平原,主產水稻,水田就是碾壓土坯磚的基地。往昔欲建新房者,事先看好一塊水田,或大或小,土質為要;待等秋收之後,農閒之時,就以水牛拖著石磙碾壓田塊,平實為準;繼之用拖耙似的工具在碾好的田地上縱橫交錯,形如棋盤;接著用“踏板鏟”沿線“踏”出一個個長方塊形;然後用“平板鍬”藉助木架支撐,合數人之力,有規有序地剷出一塊塊“土磚”,並將其整齊碼好;待到土磚風乾後,由瓦匠泥工砌成牆,上架屋梁蓋上瓦或茅草,即成土牆屋。這種土牆屋,有冬暖夏涼的功效。
按民間傳統做法,土牆屋一般為正屋三大間,即兩居室、一客廳;偏屋或兩間,或三間不等,用作廚房和堆放雜物、餵養家畜家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