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花燈】湘西土家族地區民間戲劇藝術之一。流行於整個湘西土家族地區。據傳起源於唐代京都民間“燈兒戲”。後來經過不斷加工,逐漸演化成一種格調新穎,舞姿活潑,妙趣橫生,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民間戲劇。土家花燈音樂,講究字正腔圓,曲式一般是兩個或四個樂句的單句段,分正調、雜調。正調多唱傳統詞,雜調可即興新編,靈活多變。土家花燈唱詞頗具文采,五、七字句居多,燈詞輕快活潑。以四季、十二月、數十的數字為邏輯順序組織唱段,富有濃郁的地方生活特色和民族特色。土家花燈舞蹈,分“單花燈”、“雙花燈”、花燈三種。一般情況下只跳單花燈,就是“一旦一醜”兩人跳,俗稱“二人轉”,其他人和聲伴唱。旦角叫“么妹”,也叫“花妹”,多是男扮女裝,扎假辮,包頭巾,系花裙,穿短圍衣;右手執綢邊花摺扇,左手執彩巾。丑角叫“賴子”,也叫“花子”。反穿皮襖,扎腰帶。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一到傍晚花燈隊就打起燈籠,敲響鑼鼓,走村串寨或登門到戶進行拜年活動。花燈隊每到一處,首唱《觀燈》,祝願人們新年吉祥、萬事如意。繼唱《道賀詞》,向主人道賀新喜,行拜年禮。再唱《開財門》,祝賀主人家業興旺,恭喜發財。後唱《祝壽歌》,祝願主人家的老人健康長壽,兒孫團圓。離開時,主人家會高興地給唱花燈的人打發賞錢或贈以香菸水果。於是,又有了《謝主》一節。正月十五晚上還要舉行送燈燒燈儀式,至此,一年一度的新春花燈活動才到此結束。
相關詞條
-
花燈[燈名]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
介紹 起源 歷史傳說 神話傳說 分類 -
花燈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
起源 歷史傳說 分類 特點 設計 -
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我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紮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主要劇目 傳承價值 傳承保護 -
酉陽花燈
酉陽花燈是重慶武陵山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戲劇、打耍雜技、舞獅於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 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
起源 花燈文化 張家坪花燈 地方特色花燈 -
思南土家花燈
思南土家花燈,。演唱的內容多是思南土家族人民民眾的生活內容,音樂輕快,悅耳動聽。從婉轉動人的優美唱腔、濃郁的鄉土氣息、燈戲兼容的獨特民族風格,折射出烏江...
土家簡介 發展歷史 表演形式 表演曲調 表演特點 -
土家族音樂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湘西、鄂西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數散居在重慶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和湖北宜昌地區的五峰、長陽等縣。人口835萬人(2013年統計)...
音樂風格 音樂分類 音樂特徵 樂器 音樂歷史 -
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國行政區劃名,地處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部,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大斜坡地帶。
區域概況 自然條件 文化之鄉 風景旅遊 社會發展 -
秀山花燈二人轉
秀山“花燈二人轉”得名於建國初期,藝術家們在採風過程中發現秀山花燈的表演形式與東北二人轉相似,故以花燈二人轉命名,沿用至今。這是一種兩人表演的跳花燈形式...
簡介 歷史 分類 -
土家花燈
土家花燈大致起源於唐宋之際,明、清始風行,所唱內容多以吉利詞語恭賀主人新年快樂,人財兩旺,五穀豐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