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婚嫁歌簡介
貴州印江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姑娘10歲左右母親就要教唱《哭嫁歌》,學織錦、繡花、做鞋、納鞋墊。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的一天一夜要唱《哭嫁歌》,哭父母
、長輩,哭哥嫂、姐妹等平輩,訴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關愛之情,敘平輩的手足之情、友愛之情,和自已孤立無助,難捨難分之情,“長歌當哭”、“以歌傳情”,直到凌晨“八仙師”吹奏吹打樂曲《放牌》中的《離娘調》、《梳妝調》、《催妝》曲牌而止.土家族婚嫁歌來歷
土家族婚嫁歌來歷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婚俗文化演變至今,大概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哭嫁歌》是一種女性演唱的婚俗情景曲目,有獨唱、對唱,還有眾友好姐妹陪哭的群唱等形式;音域只有五度,
調式是漢族商調式,也有徵調式的;曲式結構是“起腔”(媽口也 ,我的娘呃!)+4小節主旋律(後2小節是前2小節的變化重複)+“尾聲拖腔”(媽口也 !與起腔音同為“商”音);也有另一種“戲曲味”的哭嫁歌,有4句結構,更趨完整,情緒表現更準確,為徵調式的;幾種調式的都很悽苦、悲涼、動情;哭嫁歌一般由母親陪著女兒嫁娘先“開聲”唱,再由嫁娘按長、幼順序而唱,被哭訴的對方若是女性,就要禮節性的陪唱對答呼應;內容多為感謝和理解父母、長輩的養育、呵護之情和艱辛,以後謹遵婦德,勤儉持家度日等。影響土家族婚嫁歌的因素產生“哭嫁”這種文化現象,1、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用歌聲來傳情達意是他們從小練就的本事,勞作、愛情、婚俗、喪葬,生活中很多事都可用歌唱形式來表達;2、土家族是歷盡磨難的一個民族,經濟不發達,嫁娘以“哭嫁”形式向被哭的親朋求助“嫁奩”(錢、糧、嫁妝等財物),因為沒有嫁奩,到婆家後就會被輕賤、受氣。
土家族婚嫁歌文化價值
土家族“哭嫁”這種婚俗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遺產,貫穿了儒家思想和倫理道德,反映了團結、和諧主題,折射出怎樣為人、生活、繁衍等哲理。土家族《哭嫁歌》是一部生活敘事詩,是人類發展的社會學教材,是一部民族清唱歌劇、長調,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