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膠體有兩種存在狀態溶膠與凝膠。當膠體固相顆粒均勻分散在溶液中時為溶膠狀態;反之,當膠體固相顆粒相互凝聚呈絮狀或沉澱,則成為凝聚狀態。膠體的凝聚與分散主要取決於膠體顆粒之間的吸引力和靜電斥力的大小。不管是膠核之間的分子引力或是靜電斥力都與校核之間的距離有關,在擴散層較薄時,膠核之間的距離較小,分子同引力往往超過靜電引力而使土壤膠體凝聚;而擴散層較厚時,膠核之間的靜電引力往往比分子間力,使土壤膠體顆粒呈分散狀態。擴散層的厚度與膠體類型、補償離子價數以及離子水化度有關。
影響因素
影響土壤膠體凝聚與分散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1)補償離子的特性
不同種類的離子對土壤膠體的凝聚作用有很大的影響。價數高的離子、水化半徑小的離子,其對土壤膠體電荷的補償能力強,往往使土壤膠體的擴散層變薄,因而對土壤膠體的凝聚能力較強。土壤溶液中常見陽離子的凝膠能力大小順序如下:
Fe >AI >Ca >Mg >H >K ≥NH >Na
陽離子對土壤膠體的分散作用則與上述順序完全相反。
(2)離子濃度離子濃度對膠體凝膠也有很大的影響。
凝聚力隨著離子濃度的增大而增強,即使凝聚力弱的一價離子,在高濃度時也可使土壤膠體凝膠。反之,即使是三價陽離子,在濃度很低時,也不能使分散的凝膠凝聚下來。
一價陽離子對上壤膠體的凝聚往往是可逆的,當電解質濃度降低後又分散成溶膠。這樣的凝膠形成的上壤結構是不穩定的。如鹽土表面的粒狀結構是由於上壤中含有大量的鹽分,使上壤膠體凝聚而形成的,濕潤後又分散成無結構的土壤。而二價、三價陽離子引起的凝聚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可形成水穩性團聚體。
套用
農業上常用烤田、曬垡、凍垡等措施來增加土壤溶液中的電解質濃度,以促使土壤膠體的凝聚,改善土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