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山陽區段征遷安置工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山陽區段線路總長8.48公里、其中城區段4.28公里、農村段4.2公里,貫穿小莊、定和、恩村三街、恩村二街、恩村一街、牆南、蘇藺、牆北8...
工作紀實 時代使命 高層聚焦 科學謀劃 輿論先行 -
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
《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經1992年9月9日天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7次會議通過,根據2012年5月9日天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通過的《天津市...
修改依據 審核通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遷海
.清初為防台灣鄭成功的抗清軍,強令福建﹑廣東等沿海居民內遷,距海三十里(一說五十里),不準人居住。其議發於鄭氏降臣黃梧,至施烺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處死...
基本信息 沿海的歷史 沿邊設兵戍守的堡塞 遷海又名遷海令 -
遷海令
遷海令是清順治 (1644—1683) 年間關於東南沿海各省人民內遷30—50里的詔令。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陸遭削弱後,其餘部集中於台灣和沿海各地,以鄭成...
背景 沿革 後續 影響 史書記載 -
調北征南
大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調派其正在北方與北元作戰的傅友德、沐英等將領揮軍南下,與藍玉率領三十萬大軍征戰雲貴西南地區,意圖消滅元朝梁...
簡介 早期征南戰爭大致經過 駐屯 “調北征南”和“調北填南”的區別及別稱 影響 -
征方臘
攻取潤州城時,折了三個偏將,一個是雲里金剛宋萬、一個是沒面目焦選手挺、一個是九尾龜陶宗旺。宋江見折了三將,心中煩惱,怏怏不樂。當吳用勸說時,宋江又道:“...
水滸轉版本 陣亡梁山好漢 陣亡梁山好漢二 宋史版本 -
《陶征士誄》
陶淵明去世之後,他的好友顏延之所作《陶徵士誄》,是研究陶淵明最早的文獻。文中稱頌陶氏具有“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仰慕他不慕利祿富貴的風範。
作品簡介 作品原文 注詞釋義 文章評析 部分譯文 -
陶征士誄
陶淵明去世之後,他的好友顏延之所作《陶徵士誄》,是研究陶淵明最早的文獻。文中稱頌陶氏具有“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仰慕他不慕利祿富貴的風範。
作品簡介 作品原文 注詞釋義 文章評析 部分譯文 -
明征安南戰爭
明徵安南戰爭又稱明越戰爭、明入越戰爭,越南稱為明與大虞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Minh - Đại Ngu),指的是明成祖派軍征服越南胡朝...
背景 起因 過程 結果 評價 -
礦區環境與土地復墾
礦區土地復墾的基本概念 礦區土地復墾技術 礦區土地復墾中的測量工作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