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學與地基基礎[2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2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是馬寧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根據建築施工企業一線技術與管理崗位的實際需要,依據現行有效規範(規程)、標準及工程技術動態,以“必需夠用為度”編寫,為高等職業教育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摘要

本書根據建築施工企業一線技術與管理崗位的實際需要,依據現行有效規範(規程)、標準及工程技術動態,以“必需夠用為度”編寫,內容簡明、突出實用。 全書內容包括:工程地質基本知識、土的物理性質與工程分類、地基土 中應力、地基變形、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土壓力與土坡穩定、地基勘 察、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樁基礎、軟弱土地基處理、特殊土地基等。 本書為高等職業教育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編輯推薦

本書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 50007—2002)、(岩士工程勘察規範)(GB 50021—2001)等現行有效規範、標準、規程編寫,側重與實際工程緊密聯繫的理論公式的運用、土的各種力學指標的套用,著重講授擋土牆及各類基礎的構造要求、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和選擇、地基勘察報告的閱讀及驗槽、常見土的識別、剛性基礎和擴展基礎的設計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本課程的內容和作用

1.1.1 地基基礎事故

1.1.2 本門課程的知識構架

1.2 本學科發展概況

1.3 本課程的特點和學習要求

思考題

第2章 工程地質基本知識

2.1 概述

2.1.1 地質作用

2.1.2 地質年代

2.2 第四紀沉積物

2.2.1 殘積物

2.2.2 坡積物

2.2.3 洪積物

2.2.4 沖積物

2.2.5 其他沉積物

2.3 地下水

2.3.1 地下水分類

2.3.2 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

2.3.3 土的滲透性

2.3.4滲流破壞及防治措施

小結

思考題

第3章 土的物理性質與工程分類

3.1 土的三相組成

3.1.1 土的固體顆粒

3.1.2 土中水

3.1.3 土中氣體

3.1.4土的結構

3.1.5 土的構造

3.2 土的物理性質指標

3.2.1 土的三相組成草圖

3.2.2 由試驗直接測定的指標

3.2.3 換算指標

3.2.4 三相比例指標的換算關係

3.3 土的物理狀態指標

3.3.1 無黏性土的密實度

3.3.2 黏性土的稠度

3.4 土的壓實性

3.4.1 擊實試驗

3.4.2 影響壓實效果的因素

3.4.3 壓實填土的質量指標

3.5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類

3.5.1 岩石

3.5.2 碎石土

3.5.3 砂土

3.5.4 粉土

3.5.5 黏性土

3.5.6 人工填土

3.5.7 特殊土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地基土中應力

4.1 概述

4.2 地基土中自重應力

4.2.1 均質土的自重應力

4.2.2 成層土的自重應力

4.3基底壓力

4.3.1 基底壓力的分布

4.3.2 基底壓力的簡化計算

4.3.3 基底附加壓力

4.4 地基土中附加應力

4.4.1 豎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附加應力

……

第5章 地基變形

第6章 土的抗剪強度地基與承載力

第7章 土壓力與土坡穩定

第8章 地基勘察

第9章 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第10章 樁基礎

第11章 軟弱土地基處理

第12章特殊土地基

土力學試驗指導

附錄 地質年代表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插圖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質與工程分類

學習目標:了解土的生成與組成的基本概念;熟練掌握並計算土的物理性質與物理狀態指標;掌握土的壓實機理;掌握土的工程分類。

1.1 土的成因與特性

土是岩石經風化、搬運、沉積所形成的產物。不同的土其礦物成分和顆粒大小存在著很大差異,顆粒、水和氣體的相對比例也各不相同。

土體的物理性質,如輕重、軟硬、乾濕、松密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土的力學性質,它是土的最基本的特徵。土的物理性質由三相物質的性質、相對含量以及土的結構構造等因素決定。在工程設計中,必須掌握這些物理性質的測定方法和指標問存在的換算關係,熟練按有關特徵及指標對地基土進行工程分類及初步判定土體的工程性質。

1.1.1 土的生成

構成天然地基的物質是地殼外表的土和岩石。地殼厚度一般為30~80km,地殼以下存在著高溫、高壓的複雜的矽酸鹽熔融體,即人們所說的岩漿。岩漿活動可使岩漿沿著地殼薄弱地帶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岩漿冷凝後生成的岩石稱為岩漿岩。在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的過程中,原來生成的各種岩石在高溫、高壓及揮發性物質的作用下,生成另外一種新的岩石,稱為變質岩。地殼表層的岩石長期受自然界的空氣、水、溫度、周圍環境以及各種生物的共同作用,發生風化,使大塊岩體不斷地破碎與分解,產生新的產物——碎屑。這些風化產物在山洪、河流、海浪、冰川或風力作用下,被剝蝕、搬運到大陸低洼處、或海洋底部沉積下來。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沉積物越來越厚,在上覆壓力和膠結物質的共同作用下,最初沉積下來的鬆散碎屑逐漸被壓密、脫水、膠結、硬化(鈣化)生成的岩石,稱為沉積岩。而上述過程中,未經成岩過程而形成的鬆散沉積物,即是土。

土是由地球外殼堅硬整體的岩石,經風化、剝蝕、搬運、沉積,形成固體礦物、液體水和氣體的一種集合體。常被稱為第四紀鬆散沉積層,厚度僅數米至數百米。

圖書信息

章節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質

第一節 土的形成

第二節 土的組成

第三節 土的結構和構造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高職類)

第四節 土的三相比例指標

第五節 土的物理性質

第六節 地某土(岩)的分類

第二章 土的力學性質

第一節 土中應力

第二節 土的壓縮性

第三節 地基的最終沉降量

第四節 地基變形與時間的關係

第五節 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協力

第三章 地基勘察與測試

第一節 工程地質概述

第二節 地基勘察的任務和內容

第三節 地基勘察與測試方法

第四節 地基勘察報告書

第四章 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基礎埋置深度的選擇

第三節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第四節 地基變形及穩定性驗算

第五節 淺基礎設計

第五章 樁基礎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樁的類型

第三節 單樁豎向荷載的傳遞

第四節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確定

第五節 群樁豎向承載力

第六節 樁的水平承載力

第七節 樁基礎設計

第入節 其他深基礎簡介

第六章 土壓力與邊坡穩定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作用在擋土牆上的土壓力

第三節 擋土牆的設計

第四節 邊坡穩定分析

第七章 基坑工程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設計計算

第三節 地下連續牆

第八章 軟弱地基處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各種地基處理方法

第九章 特殊土及山區地基

第一節 濕陷性黃土地基

第二節 膨脹土地基

第三節 岩溶和土洞

第十章 地基基礎的抗震

第一節 建築場地的類別與震害

第二節 地基基礎的抗震設計

第三節 工程抗震的新發展

附錄

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本書為21世紀建築工程系列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共十章,分別介紹了土質、土力學基礎知識;工程地質勘察內容和方法;常見的淺基礎和樁基礎及一般檔土結構的設計與構造知識;基坑工程的有關規定和設計計算基本內容;軟弱地基及特殊土地基的特點及處理方法;地基基礎有關抗震要求。本書按2002年國家陸續頒布的有關規範編寫,內容廣泛,實用性強。適合高職高專和套用技術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建築施工與管理、房屋建築工程,以及城鄉建設等專業使用,同時可作為土建專業勘測、設計、施工人員學習新規範的參考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