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伊土戰爭
伊土戰爭是在16至18世紀時期,發生在地處亞洲西部安納托利亞半島、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的奧斯曼帝國與在亞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薩菲王朝之間的一場百年...
概述 起因 戰爭經過 戰爭結果 -
巴黎和約
《巴黎和約》指一系列在巴黎或凡爾賽簽訂的戰爭和約。在七年戰爭、北美獨立戰爭、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美西戰爭、一戰、二戰等戰爭戰後,都簽訂過以《巴黎和...
和平條約 和約歷史 -
提爾西特和約
提爾西特和約是拿破崙法國同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戰敗國俄國和普魯士在年7月7日和日簽訂的各約。和約條件對普魯士極為苛刻使普魯士喪失很大一部分領土(其中包括...
正文 影響 結果 參考資料 -
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俄語: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語: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爭奪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
希土戰爭
希土戰爭(英文:Greek- Turkish War,希臘文: Ελληνικό-Τουρκικό πόλεμο,土耳其文: Türk-Yunan sa...
第一次 第二次 對比分析 -
意土戰爭
意土戰爭,又稱的黎波里塔尼亞戰爭或利比亞戰爭,是義大利為奪取奧斯曼帝國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今利比亞)而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在戰爭中意...
簡介 起因 經過 影響 -
新布列斯特和約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由於法西斯德國強大兵力的突然襲擊和史達林戰略判斷處置失誤,蘇軍在大部分戰線喪師失地損失慘重。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史達林等蘇聯核心...
戰爭爆發 63號密電 貝利亞的使命 最後努力 -
孫洪伊
孫洪伊(1870—1936),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天津人。早年入袁世凱幕府。中華民國成立後,先後成立共和統一黨、民主黨、進步黨等。 歷任教育總長、內...
人物簡介 早期活動 步入政途 三次請願 參加政黨 -
第六次俄土戰爭
1789年春,俄軍對土耳其作戰的部隊合編為南方集團軍,由波將金指揮。 1789年9月中旬,土軍主力進逼福克沙尼。 1790年10月中旬,俄軍向伊茲梅爾開進。
概述 經過 點評 -
第十次俄土戰爭
第十次俄土戰爭指1877-1878年俄土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1877年4月24日,俄國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俄軍占領希普卡山口並攻克普列文。接著,雙方展開拉...
背景 計畫 過程 結局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