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522戶通自來水。有522戶通電,有1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0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2.6%和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0戶(分別占總數的76%和23%)。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7輛,拖拉機17輛,機車28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451畝,有效灌溉率為75.5%。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8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6戶。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2萬元;畜牧業收入164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27頭,肉牛72頭,肉羊92頭);漁業收入3.5萬元;林業收入23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60.5萬元,工資性收入1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2元,農民收入以茶葉和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4人,在省內務工168人,到省外務工16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23畝(其中:田1508畝,地115畝),人均耕地1.3畝,主要種植水稻、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62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9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6.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9.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和烤菸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22戶,全村人口2076人,其中男性 1028人,女性1048人。其中農業人口2064人,勞動力 144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880人,傣族8人,彝族184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72人,參合率99.8%;享受低保10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99.6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產負債情況、集體收益及收益分配情況、村委會值班人員及工作動態、政府聯繫領導及村委會人員分工情況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3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5人。該村在2004年社會綜合治理以及其它工作中成績顯著,被評為先進集體。
人文地理
團山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地處景谷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 彈石路,交通方便,距景谷縣39公里。東鄰文山村,南鄰文聯村,西鄰民樂鎮,北鄰景谷村。轄小團山、大路邊、馬道孜等12個自然村。現有農戶522戶,有鄉村人口2076人。幾年來隨著團山村民經濟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民眾經常組織打籃球、打陀螺等民間娛樂活動。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6萬元(其中:農戶自籌21萬元,縣級補助5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科技文化水平較為落後,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茶葉、烤菸生產為主,帶動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以林地資源為優勢,藉助開發項目,發展烤菸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