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古典政治學術名著叢書:尚書治要

《尚書》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為上古二帝三王時代君臣言政論治的記錄。《尚書治要》是根據《尚書正義》的前人註疏,參考張居正《尚書直解》,以人物為主線撰寫的君臣傳記。全書把虞、夏、商、周四書中的各篇分別編排在各傳主的名下與章節內,對358張圖畫配以摘要式“圖說”,讀起來輕鬆明了。縱觀全書,民本、民生思想,法、德並重思想,以及由此構成的德政、仁政、勤政等王道學說對當今為官執政者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尚書》文字佶屈聱牙,作者用淺顯的文字將人物傳記、政治思想、上古歷史勾連貫通,也使本書成為上古史的普及讀本。

內容簡介

中華五千年第一部帝王政治學,堯舜禹夏商周君臣論治圖傳

作者簡介

周殿富:各類著述10餘種,在大陸、香港、台灣出版;主要代表作有《楚辭源流選》、《三國大傳》、《生命美學的訴說》、《領袖政治學》、《第七崇拜》等。

圖書目錄

出版前言
虞書圖傳
第一章帝堯創製傳
堯帝傳
圖說《堯典》
第二章舜帝克孝傳
舜帝傳,
圖說《舜典》
第三章大禹平治傳
大禹傳
圖說《大禹謨》《禹貢》
第四章皋陶益稷論政
皋陶傳
伯益、后稷傳
圖說《皋陶謨》《益稷》
夏書圖傳
第五章夏啟世襲傳
夏啟傳
太康仲康二王傳
少康復國傳
夏桀亡國傳
圖說《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商書圖傳
第六章成湯伐夏傳
殷商一祖三王傳
圖說《湯誓》《仲虺之誥》《湯誥》
第七章伊尹太甲訓傳
伊尹傳
圖說《伊訓》《太甲》《鹹有一德》
第八章盤庚遷殷傳
太戊伊摯傳
盤庚傳
圖說《盤庚》
第九章商高宗武丁傅說傳
武丁知遇傅說傳
圖說《說命》《高宗肜日》
第十章商紂王亡國傳
帝武乙射天傳
微子啟去國封宋傳
王子比干傳
商紂王帝辛傳
圖說《西伯戡黎》《微子》
……
周書圖傳

後記

屢讀《尚書》,都掩卷棄置。非時間不濟,只因原文詞艱字澀,注雜疏繁,令人望而生畏;今人註譯之本雖注、譯、釋、考、評齊全,卻更顯層次繁雜無序,無法閱讀。所以便見《尚書》而畏葸,徒興望洋之嘆了。但是每讀《論》《孟》見其言必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讀《史記》則每為二帝三王時代的人物所吸引,那都是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啊!稱得上是中華民族的原始政治、文化英雄;便下決心通讀《尚書》。讀後彌覺珍貴,於是便想與大家來分享。但怎么能讓一般讀者免去自己讀《尚書》所遭遇到的困難呢?於是便有了這本書。也許學者看了會不屑一顧,但對一般讀者而言,我相信至少會有一點普及的效用。
該書主要參考文獻為《尚書正義》、《史記》、張居正《尚書直解》、王玉哲《中華遠古史》、胡原宣等《殷商史》、楊寬《西周史》、顧德融等《春秋史》。在該書付梓之際,一併鳴謝。
編者
2013年12月

序言

本書為《尚書》的補傳今譯新編圖鑑本。《尚書》窺其本質,實為中華五千年第一部帝王政治學。書中所載雖無非典、謨、誓、誥、命,但篇篇都是二帝三王時代君臣言政論治的道理,文中夾敘夾議,實備古代史官右史記言,左史記事的“二史”之功。而無論記言記事,都是王道學說,所論所述都是佐治之策。所以編者稱其為中華五千年第一部帝王政治學。
本書所祖之母本為庫本的《尚書正義》。《尚書》自漢代重新面世以來,歷代學者爭相訓詁注釋疏證,而不乏互相攻錯。至有清與近現當代的一些學者們則苦心孤詣於證偽某篇某句,甚至搬金石甲骨以為證。專家學者們的治學嚴謹可欽可敬,亦究屬可憐。五千年之史實言論,豈是以今人之力可玉宇澄清?前人之事也只能以前人所傳之文獻為據了。即使其真,言之無理也自無可取;即使其偽,偽之有道,也足為今人之鑑。尤其是“言”的部分,今人所求無非道理,何苦必較其張說李說、此時彼時?這也是本書所祖古本的道理。今人淺薄肆意刪篡之本,徒增讀者之惑與支離之感,誰敢依其為底?至於那些“織綜經文,穿鑿孔穴,詭其新見,異彼前儒,非險而更為險,無義而更生義”,“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使教者煩而多惑,使學者勞而少功”的所謂“新論”、“新見”種種,讀者無須見顧,還是讀原文,閱前人所注所疏而自悟的為好。做為讀者讀前人之書最要緊的是學以為用,而不是為“證”什麼。前人言:“欲使後生若為領袖,此乃炫之所失”。專家學者們也千萬別為了標新立異,為了證明自己的新發現、新見識而煞費苦心去“炫”什麼。還是老老實實地研究出點“道理”來為上為要。
《尚書》是一本好書,它的價值本不在《四書》《史記》之下。而且把這三典一起對照就會發現,《史記》在上古史傳方面,《四書》在政治方面,都很難超越《尚書》。今日治上古史專家有幾個不以《尚書》之言為藍本乃至為據呢?有專家學者認為《尚書》並非春秋時代作品,因有其中的一些篇章語言風格不似那個時代;有專家學者則認為《尚書》為春秋時代作品無疑,許多篇章可以甲骨文青銅銘文為證。若把兩種意見綜合起來分析可不可以說:《尚書》肯定是西周春秋時代的文本,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在漢代以前不斷地經人增削刪定。而且自漢晉隋唐宋明清,幾乎多把它列為官書,我想我們的前人,那些帝王、大儒們不會愚蠢到把一部偽書當作“聖經”來讀。至少,它是列入《四書五經》《十三經》的。而且歷代帝王在學宮日講授課時都是“右書左史”的兩門基本課程:一門是《尚書》,一門是史傳。
《尚書》雖然是中華五千年來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好書,但確實贅牙難讀,沒有前人的註疏一般讀者根本就讀不懂,有些詞句就是古文字古漢語專家也讀不懂。而且前人的一些註疏,也只是想注他們懂的,疏他們通的。有時你不懂不通的,他們的註疏你也找不到你所需要的。所以,本書只能根據《尚書正義》的前人註疏,並參照明代張居正的《尚書直解》來今述大概。對於各“書”中的正文,並未進行全譯,而是簡述於事,詳述於言於論。同時,本書以人物為主線,參照《史記》中的有關部分,撰寫了《尚書》中二帝三王時代的有關君臣傳記以做佐讀;把虞、夏、商、周四書中的各篇都分編在各傳主的名下與章節內,進行了摘要式的“圖說”。所配的圖都是清代光緒年間的《欽定書經圖說》插畫。該圖本雖少不了宮廷味,但較之清末那些粗劣不堪的插畫還是很有欣賞價值的。
該書雖非全譯本,但通過有關人物的傳記與“圖說”兩部分文字,相信一定會使讀者對《尚書》有大致的理解。《尚書》雖然難讀難懂,但對於當途執政者而言,自是一觸即通、觸類旁通之事。其雖文艱字澀,但為政治國之道,天下同理,古今一貫。今日為官者無論大如鼎鑊,小如芝麻,皆不可不讀。尤其是其中的原始民本、民生思想,法、德並重思想,官德政風理念,以及由此構成的德政、仁政、勤政、美政的王道學說,還是相當深刻的。是的,那些封建統治者們在仁義道德民本民生方面很少有怎樣說就怎樣做的,但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思想理念,至少有足資借鑑之處。尤其是對那些昏君的鞭撻之處更足以發人深省。希望此書的出版能發揮它應有的閱讀、普及與實踐價值。有錯訛舛誤之處,歡迎方家批評教正。
編輯部
2013年10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