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拉丁

圖拉丁

cpu的一種核心,(或者說圖拉丁是核心代號)Pentium和Celeron中都有採用這種核心的,被玩家稱為“圖拉丁賽揚”或是“圖拉丁奔騰”(P3系列在市場上很少見,而真正讓玩家們過癮的就是賽揚了,故而大多數時候提到圖拉丁就是指圖拉丁賽揚),它的頻率範圍是900MHZ-1.4GHZ,圖拉丁奔騰P3-S頻率範圍則是1.13G-1.53G圖拉丁賽揚採用的256K的全速二級快取。且核心電壓版本有1.475V與1.5V兩種圖拉丁奔騰P3-S採用的是512K全速二級快取,核心電壓版本是1.45V。

基本信息

概述

 圖拉丁 圖拉丁
圖拉丁Tualatin是英特爾奔騰III處理器的第三代產品,其名為英特爾最後一款奔騰III處理器的核心研發代號,亦是首個採用0.13微米工藝製造的處理器。採用圖拉丁的奔騰III於2001年面市,直到2002年初。速度包括1.0、1.13、1.2、1.26、1.33以及1.4GHz等不同版本。圖拉丁性能良好,尤其在於其採用512KB二級高速快取(稱作奔騰3-S)。圖拉丁同時也為廣受歡迎的奔騰III-M移動處理器打下基礎,該款處理器在其後兩年成為英特爾移動晶片的主打作品。
圖拉丁命名來源於位於Oregon的圖拉丁谷與圖拉丁河,英特爾在該地建立大型的生產和研發基地。
在這奔騰III家族中,只有圖拉丁被單獨羅列出來,以示與另外兩種奔騰III的本質區別:圖拉丁奔騰III集古老的P6架構優點於一身,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發熱量的優勢,是奔騰III的極致,也是奔騰M和酷睿(這兩種處理器依舊是繼承了P6架構)出現以前的P6微處理器架構的極致。時至今日,就連不懂CPU技術的二手筆記本商家都懂得以“圖拉丁”

發展歷史

 圖拉丁 圖拉丁
奔騰3處理器家族簡介
(Tualatin)核心的奔騰III-S,“圖拉丁”核心是一款相當優秀而且性能卓越的核心,它是Intel的第一款採用0.13微米製程的CPU(後來的奔騰4也是0.13微米工藝)。
在奔騰III的家譜中一共經歷了3代核心,
1999年第一代奔騰III採用了基於0.25微米生產工藝的Katmai核心,與過去的奔騰2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新的SSE多媒體指令集。這款最早的PentiumIII處理器採用了512KB二級外部半速快取。
2000年初由於引入了0.18微米生產工藝,使得處理器構架發生了巨大轉變,原本在外部的二級快取現在可以非常方便的集成到核心中去而且是全速的二級快取(即8路聯合機制,運行時速度與處理器主頻相同),於是誕生了第二代奔騰III,銅礦(Coppermine)奔騰III,採用100MHz及133MHz兩種不同版本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分別用“E”及“EB”來表示,雖然二級快取容量從512K降低到了256K,但是更高的二級快取工作頻率彌補了二級快取容量減少帶來的性能損失。
圖拉丁的誕生
圖拉丁是由奔騰III向奔騰4過渡的產品和銅礦的替代品,它的誕生很富戲劇性。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第一塊突破1Ghz的桌面處理器是由AMD推出的,這件事情令一向高傲的英特爾很沒面子。再加上AMDAthlon處理器在市場上取得的成功讓英特爾始料不及。於是AMD和英特爾展開了一場速度競爭的比賽。
但在這個時候英特爾遇到了大麻煩,銅礦核心的奔騰III在跨越1GHz的關鍵位子上出現了問題,而AMD的處理器卻可以在不改變架構的前提下繼續提速。英特爾不甘心就此敗給AMD,於是硬著頭皮推出了1.13GHz的銅礦奔騰III,本想藉此挽回自己的形象,但是這款CPU在上市後,經過評測機構的測試發現1.13GHz的銅礦奔騰III嚴重不穩定存在巨大缺陷,結果在發售不到一個月後便召回了所有的1.13GHz銅礦奔騰III,因此人們都稱1.13GHz的銅礦奔騰III為“礦渣”。很長時間裡,Intel對於1.13Ghz絕口不提。
在這樣的環境下,英特爾信匆匆的推出了第一代採用威拉姆特核心(423針插口,以前的奔騰III都是370針插口)的奔騰4,與此同時圖拉丁核心的奔騰III-S(370根針)也面世了。
Intel商業策略的犧牲品
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發生了,由於圖拉丁採用了更加先進的0.13微米工藝,512k的二級全速快取。在性能和執行效率上遠遠超過採用較老的0.18微米工藝和256K外部二級快取的威拉姆特奔騰4。也就是說,奔騰III-S比奔騰4還要強!這是英特爾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苦心培育的奔騰4市場居然受到了來自奔騰3的威脅。再加上英特爾以前說過:“socket370是要逐步淘汰的構架”,因此如果英特爾這個時候推出的socket370圖拉丁比423根針的威拉姆特奔騰4還強,豈不是出爾反爾嗎?沒辦法,只能忍痛割愛,於是令人敬畏的圖拉丁奔騰III-S轉向了伺服器領域和筆記本領域,幾乎沒有在零售市場上出現。但是英特爾不會白白丟棄這一有著優秀血統的核心,於是將圖拉丁奔騰III-S的閹割版本——圖拉丁賽揚(就是我們說的賽揚3代)推向了市場,成為英特爾低端市場的殺手鐧,大獲全勝,擊敗了低端市場的佼佼者AMD的毒龍,毒龍隨即退出了市場,AMD轉而用低端的AthlonXP1700+和1800+作為反擊。
原本令人敬畏的圖拉丁PIII-S,由於英特爾的商業競爭需要,被活活打入冷宮,貶為庶民——賽揚3。但是即便如此,閹割並不徹底。512K的二級全速快取砍掉一半還有256K,外頻由133MHz降為100MHz,其他構架上沒有任何改變還是0.13微米工藝。從這點來看圖拉丁賽揚的性能依然比同頻率的威拉姆特奔騰4要強,在運行效率上1.1Ghz的圖拉丁賽揚比1.7GHz的奔4賽揚要強,因為圖拉丁賽揚擁有256k二級快取0.13微米工藝,而2.0G以下的奔4賽揚仍然是威拉姆特核心也就是0.18微米工藝和128K二級快取(2.0G以上的奔4賽揚採用了全新的北木核心0.13微米,但是二級快取依然是128k)。

優劣

優點

 圖拉丁 圖拉丁
圖拉丁賽揚最大的優點就是擁有0.13微米的製造工藝和超大256K的二級快取,使得圖拉丁賽揚的發熱量很低而且超頻性能強勁1.0G-1.1G的圖拉丁可以毫不費力的輕鬆上133MHz的外頻。也就是說除了二級快取比圖拉丁奔騰III-S少一半以外,其他指標都完全相同。因此有人將圖拉丁賽揚比作:“socket370末路狂花”。
CPU的頻率和效率要分開來看,頻率高不一定效能高。圖拉丁核心的賽揚CPU頻率從900MHz到1.4GHz,外頻100MHz,工作電壓1.475v-1.5v,在超頻之後,其效能遠遠高於2.0G以下的奔騰4賽揚。

缺點

說了那么多關於圖拉丁核心的優點,那么它的缺點在哪兒呢?圖拉丁作為一個奔騰III向奔騰4的過渡產品,的確很是委屈。首先圖拉丁PIII-S和圖拉丁賽揚,雖然都採用了Socket370的構架,但是需要特殊的主機板才可以支持,以前的插奔騰III和賽揚的主機板是不可以上圖拉丁的(因為核心的電壓發生了改變),這就給升級帶來不便。由於商業原因,圖拉丁的宣傳攻勢肯定要比英特爾的主力奔騰4系列差,圖拉丁短暫的存在,勢必導致支持它的晶片組的開發不夠完善和全面,支持圖拉丁的晶片組只有Intel815EP-B、VIA694T和SIS635T3款,其中前兩款都只能支持SDRAM記憶體,僅有SIS635T和VIA694T改良版694Tpro266可以支持DDR266記憶體。
顯然和支持奔騰4的五花八門的晶片組而言,圖拉丁陣營顯得單薄許多,而且支持圖拉丁的晶片組性能也因為沒有太多投入而有什麼功能上的突破。這就成了制約圖拉丁發展的最大瓶頸。俗話說:“好馬也得配好鞍嘛。”圖拉丁因為採用的是Socket370的構架,而現在英特爾主推北木核心的Socket478針腳的構架,因而圖拉丁發展的空間渺茫,僅僅成為老機器升級的首選和學生用戶的選擇。圖拉丁這個詞語也隨著socket370的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而載入史冊。的名字來標榜自己奔騰III二手筆記本的與眾不同,由此可見圖拉丁在用戶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產品分類

採用的圖拉丁核心的PIII如下:
PIII-S
這可以說是採用了圖拉丁核心最強的處理器,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了。它擁有512K的全速二級快取和133外頻,由於性能上的卓越表現,Intel不得不將他轉向伺服器市場,主攻低端伺服器領域。
PIII-M:這款處理器可以看作是移動版的PIII-S,同樣用有512K的全速二級快取和133外頻,具有更低的功耗,主要攻占筆記本市場。就今日來看PIII-M依然是非常先進的,可以說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移動處理器,絲毫不比P4-M差。一個擁有PIII-M處理器的本本也可以算是經典了。
這也是一款採用了圖拉丁核心的PIII,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簡化版的PIII-S,因為它只有256K的二級快取與圖拉丁賽楊相比僅僅是擁有133外頻,所以PIII-T的性價比還不如圖拉丁賽揚。PIII-T作為後期產品是Intel為了完整產品線的尷尬之作。

版本分類

桌面版

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這款處理器和133MHzFSB銅礦(Coppermine)奔騰III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同為133MHzFSB,同樣具有256KB全速二級快取,不同的地方在於:圖拉丁奔騰III不支持雙路處理器並行工作模式而銅礦奔騰III支持;圖拉丁奔騰III的二級快取延遲時間為1而銅礦奔騰III為0;圖拉丁奔騰III支持自奔騰4開始採用的數據預讀取技術而銅礦奔騰III不支持。因此在性能方面,同主頻的圖拉丁奔騰III並不比銅礦奔騰III快(數據預讀取技術可以彌補二級快取延遲時間長而帶來的性能損失)。圖拉丁奔騰III有如下幾款:1AGHz/1.13AGHz/1.2GHz/1.33GHz。
桌面版圖拉丁賽揚。很多人認為圖拉丁賽揚就是採用100MHzFSB的圖拉丁奔騰III,這是不正確的。圖拉丁賽揚的性能比同主頻的圖拉丁奔騰III要低,除了FSB低以外,還因為圖拉丁賽揚僅支持精簡的數據預讀取技術(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本不支持,筆者手中資料有限,所以不做論證),此外二級快取的位寬也低,所以不能和圖拉丁奔騰III相比。根據我的測試,圖拉丁賽揚1.4GHz的性能略低於圖拉丁奔騰III1.13AGHz,但是高於1GHz的銅礦/圖拉丁奔騰III。圖拉丁賽揚有如下幾款:900AGHz/1AGHz/1.1AGHz/1.2GHz/1.3GHz/1.4GHz。很多人都否認圖拉丁賽揚有1.4GHz的版本,其實IBMNetVistaA22就有採用賽揚1.4GHz的機型,筆者就買了一款。

伺服器版

伺服器版的圖拉丁奔騰III-S。這款處理器是圖拉丁家族的性能王者,價格也是出奇地昂貴。圖拉丁奔騰III-S面向雙路伺服器市場,採用133MHzFSB,具有512KB全速二級快取,二級快取延遲時間為0,支持增強型數據預讀取技術,性能極為強悍。當時國外很多英文硬體評測網站都有圖拉丁奔騰III-S與奔騰4/AthlonXP的對比評測,以Tom'sHardwareGuide網站的評測為例,在採用815平台、PC133SDRAM記憶體的情況下,圖拉丁奔騰III-S1.26GHz戰勝了850平台、PC800Rambus記憶體的奔騰41.8GHz。圖拉丁奔騰III-S有如下幾款:1.13GHz/1.26GHz/1.4GHz,此外還有極少量的1.53GHz工程樣品散落於世界各地的著名硬體評測室。

移動版

移動版的圖拉丁奔騰III-M。這款處理器的技術特徵基本等同於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但是二級快取增大到了512KB,同主頻下的性能顯然強過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而直追圖拉丁奔騰III-S。圖拉丁奔騰III-M顯然比桌面版圖拉丁奔騰III的地位高,因為移動版奔騰4處理器發熱大功耗高,很難套用在輕薄筆記本上,相比之下發熱低功耗低的圖拉丁奔騰III-M就有了用武之地,得到了長足發展,直到奔騰M出現以前,圖拉丁奔騰III-M都是輕薄筆記本的當然之選。而桌面版奔騰III因為性能太強會威脅到奔騰4,所以英特爾人為打壓它:閹割二級快取、保持高售價和低產量、鼓勵品牌機廠商採用奔騰4等等不公正的市場舉措。圖拉丁奔騰III-M的型號很多很複雜,以正常電壓版為例,主要有866MHz/933MHz/1GHz/1.13GHz/1.2GHz/1.33GHz等幾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