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轄中圖地、南錫、打落等7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97戶,有鄉村人口1334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人,勞動力5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45人。全村國土面積28.2平方公里,海拔1606米,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273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8137畝,人均耕地0.6畝,林地21314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8.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137畝(其中:水田1190畝,旱地6947畝),人均耕地0.6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31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7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05畝,主要種植橡膠、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70畝,其中養殖面積4.5畝;荒山荒地 9050畝,其他面積3524畝。有豐富的生態林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97戶通自來水,有324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2 %和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2%和0.7%)。該村到鄉政府的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7輛,機車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26畝,有效灌溉率為7.7%,沒有高穩產農田地。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通路燈的自然村。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5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8.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1.09萬元,占總收入的70%;畜牧業收入27.21萬元,占總收入的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1頭,肉牛201頭,肉羊15頭);林業收入14.33萬元,占總收入的9%;第二、三產業收入5.72萬元,占總收入的3.6%;工資性收入5.31萬元,占總收入的3.4%。農民人均純收入78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3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占勞動力的2.6%),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7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97戶,共有鄉村人口1334人,其中男性681人,女性653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人,勞動力 545人。該村以佤族為主(是佤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佤族1289人,拉祜族4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9.6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人畜混居的農戶25戶,占農戶總數的6.2%。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04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127人,距離鄉中學9.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1人,其中小學生188人,中學生103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沒有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8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787.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87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31元(人均0.4元),一事一議籌勞545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無收入,有固定資產 8.25 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口頭的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8 人,少數民族黨員48人,其中男黨員43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武乾組成,下設中圖地、南錫等7個自然村。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1人。
人文地理
圖地村是一個以佤族為主體民族的行政村。人們的生活習性和民族服飾基本相似,婦女的頭飾、上衣和裙子均以藍或黑為底,在上面繡起銀泡等飾物,構成了一套漂亮的極具佤族色彩的民族服飾。更有趣的是你別小看塞在婦女耳唇的銀管,那可也是一個錢包!當地佤族都有喝水酒、吃稀飯的愛好,客人一進家門迎接你的是一杯杯醇醇的水酒,一碗碗芳香的雞肉稀飯。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民住房條件差;2、村組(內)道路晴通雨阻;3、部分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得不到保障,常常是雨天用不完、晴天不夠用;4、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滯後,導致部分水田“水改旱”,減少糧食產量;5、打落組至今還沒解決照明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發展的速度;5、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基本農田地,穩定糧食產量;2、加強村組道路建設,提高道路硬化程度;3、鞏固提升橡膠產業,逐步培育壯大茶葉、蠶桑產業;4、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