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什業圖王府

圖什業圖王府

王府正院是三進四合院,房屋共98間。王爺和家眷居住在最裡面的院內。正房五間是王爺和夫人的居所,東西廂房為奴隸的住所。

簡介

圖什業圖王府 圖什業圖王府

圖什業圖王府,是在圖什業圖札薩克第十三世親王巴寶多爾濟執政期間即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在距離今科爾沁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東北20公里的代欽塔拉修建的,距今已有130餘年的歷史。

選址設計

王府在選址和設計上頗花費心思。選擇代欽塔拉修建王府是因為該處東高西低,靠山面水,平坦遼闊。這裡北靠五頭山,南視代欽哈嘎湖,左傍額木庭高勒河,右依查乾礎魯慢坡。王府坐落於其間,可謂是順應“地靈人傑”之說。傳說王府的設計圖是從皇宮中托人偷偷複製的。但畢竟王府不是皇宮,為避謀逆之嫌,宮院從五進改為三進,城圍往裡收縮,房屋間數避開“九十九”而取“九十八”。

建築風格

王府的建築風格採納了內地漢式建築的坡頂、斗拱、閣扇間房、彩刻門窗、雕梁畫柱、飛檐翹脊、廊腰縵回的風格,觀之可謂各抱地勢,勾心鬥角,四方閉和,生動和諧。整體建築主要由王宮(中院)、三個衙門、遊樂場所、佛事經堂等構成,再加之雄偉的城牆、城門、炮樓等護城設施,遠觀近視都甚為富麗壯觀。王府總占地面積為4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共有150間房屋。

王府布局

王府正院

院內長廊迂迴,暑天遮陽,雨天避雨,用花石鋪就的甬道兩側栽植各種花木,景色十分雅致。

第二道院的西側是王爺的家廟,藏式閣樓建築,王爺和家人早晚要來此拜神祈福。東側是雙排14間博物室,內儲各種古玩。院內的牆壁用白灰粉刷,上有地獄圖等圖畫,視之使人頓生神意佛念。一、二道院中間有七間通間大房,是王爺商決旗務的議事大廳。首進四合院是王爺的侍衛和僕役的居所,叫侍衛院。

東西衙門

王宮正院設有東西衙門。東衙門為長史處,為二進院,建有26間房屋,是管理王府內務的辦公處,當地旗民稱它為“倉音呼熱”。西衙門為印務處,也是二進院,建有26間房屋,是管理旗務的辦公地點,旗民稱它為“畢其根呼熱”。

城北一里處設有北衙門,是司法院,旗民稱它為“好特衙門”。

城牆

王府外圍建有城牆,周長800米,四角和東西城牆中段建有六個炮樓。城門朝南,設有三洞上圓式轅門。打開城門和王府的三進院門,可直視南邊的代欽哈嘎湖。城門上楣是長城式的箭垛。城門外兩側立有13根石柱,用於拴結坐騎和車畜。城門正前有紅漆牌門,也稱禁域門。無論何人到此牌門前,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護城河

王府城牆外東側有人工堆成的土山,山腳下是人工開闢的護城河。後人管它叫“童子山”和“血淚河”。相傳在土山動工的奠基儀式上,王爺聽信算命先生所言,為求統治地位穩固,特召來81個9歲兒童,讓他們沐浴後身穿錦衣,頭著纓帽,腳蹬彩靴,手持盛土之器,排成方陣往山基的基坑中運土。土山的基坑挖得很深,孩子們下去就上不來了。服役的奴隸們在監工的逼迫下,把成擔的石塊往基坑裡傾倒。可憐的孩子們就在哭喊聲中被活活地埋在裡面,成了王府假山的奠基之魂。護城河是由強征來的窮苦牧民挖成的。勞作中,誰稍有懈怠,立即遭到監工的鞭打。鮮血和淚水染紅了護城河水。另外,在王府西北處建有王府花園,種植各種花卉,供王公貴族休閒遊玩。

王府現況

既然王公貴族們花天酒地的場所是用貧苦民眾的血淚築成的,就注定了他們的統治末日一定會到來。在圖什業圖王府建成後不久,當地爆發了花里亞蓀兄弟領導的牧民起義。實行暴政、不可一世的十四世親王色旺諾爾布桑保,在窮苦牧民們憤怒的聲討聲中被迫自縊身亡。

罪惡的陰影掩蓋不了圖什業圖王府的神奇與輝煌,它始終是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1946年,它與廣大貧苦牧民一道,迎來了解放的曙光。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座輝煌宏大的建築在歷經百年滄桑之後終難逃劫難。1962年,在所謂滅“四舊”的狂潮中圖什業圖王府被夷為平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