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國風·鄘風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於楚宮 。揆之以日 ,作於楚室。樹之榛栗 ,椅桐梓漆 ,爰伐琴瑟 。
升彼虛矣 ,以望楚矣 。望楚與堂 ,景山與京 。降觀於桑 。卜雲其吉 ,終焉允臧 。
靈雨既零 ,命彼倌人 。星言夙駕 ,說於桑田 。匪直也人 ,秉心塞淵 。騋牝三千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定:定星,又叫營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
作於楚宮:即在楚丘地方建設宮室。於,古聲與“為”通,作為之意。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縣東、濮陽西。
揆(kuí):測度。日:日影。
樹:種植,栽種。榛栗:落葉喬木,榛果形圓而殼厚,栗果比榛果大。兩種果實皆可食,味美。
椅桐梓漆:四種木名,都是做琴瑟的好材料。椅,山桐子。桐,即梧桐。梓,木質好,供建築及制家具用。漆,樹汁可以漆物者為漆。
爰(yuán):於是。
升:登。虛(qū):一說故城,一說大丘,同“墟”。
望:眺望。
堂:楚丘旁邑。
景山:大山。京:高丘。
降:從高處下來。觀:考察。桑:桑田。
卜雲其吉:經過占卜得出結果說吉利。
允:確實。臧:好,善。
靈:善。零:落雨。
倌:駕車小臣。
星言:晴焉。夙:早上。
說(shuì),通“稅”,歇息。
匪:猶“彼”。直:特也。
秉心:用心、操心。塞淵:踏實深遠。
騋(lái):七尺以上的馬。牝(pìn):母馬。三千:約數,表示眾多。
1.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2.定:定星,又叫營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
3.作於楚宮:即在楚丘地方建設宮室。於,古聲與“為”通,作為之意。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縣東、濮陽西。
4.揆(kuí):測度。日:日影。
5.樹:種植,栽種。榛栗:落葉喬木,榛果形圓而殼厚,栗果比榛果大。兩種果實皆可食,味美。
6.椅桐梓漆:四種木名,都是做琴瑟的好材料。椅,山桐子。桐,即梧桐。梓,木質好,供建築及制家具用。漆,樹汁可以漆物者為漆。
7.爰(yuán):於是。
8.升:登。虛(qū):一說故城,一說大丘,同“墟”。
9.望:眺望。
10.堂:楚丘旁邑。
11.景山:大山。京:高丘。
12.降:從高處下來。觀:考察。桑:桑田。
13.卜雲其吉:經過占卜得出結果說吉利。
14.允:確實。臧:好,善。
15.靈:善。零:落雨。
16.倌:駕車小臣。
17.星言:晴焉。夙:早上。
18.說(shuì),通“稅”,歇息。
19.匪:猶“彼”。直:特也。
20.秉心:用心、操心。塞淵:踏實深遠。
21.騋(lái):七尺以上的馬。牝(pìn):母馬。三千:約數,表示眾多。
白話譯文
定星現於天正中,楚丘宗廟始動工。日影用以測方向,打好住宅地基功。種植榛樹和栗樹,還有梓漆椅梧桐,成材可做琴瑟用。
登臨故城丘墟上,眺望楚丘這方向。看到楚丘和堂邑,還有高丘和山崗。下山再觀田中桑,占卜結果很吉利,前程美好有希望。
好雨徐徐剛下完,命令管車小馬倌。披著星光早駕車加鞭停歇在桑田。不僅正直為百姓,心地誠善謀慮遠,種馬要養到三千!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衛文公的晚年或死後,是追敘當時情事,具有史詩性質。它與《大雅·公劉》寫周人先祖公劉帶領周民由邰遷豳時相地形、建京邑、治田地等頗相類。這篇風詩意在歌功頌德,稱頌的對象則是衛文公。衛懿公當道時,荒淫腐敗,懿公好鶴,給鶴食俸乘車,民心離散。衛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人攻衛,衛人無鬥志,懿公死,衛亡。衛遺民不足千人渡過黃河,齊、宋援衛,立戴公,廬居於漕邑(今河南滑縣舊城東)暫棲。不久戴公死,弟文公毀立。齊桓公發兵戍守亡而復存的衛國。漕邑不宜建都,齊桓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58年),齊桓公率諸侯助衛遷於楚丘。衛文公受命於危亡之際,兢兢業業勵精圖治,衛國日漸強盛。衛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邢與狄合兵攻衛,衛文公率兵擊退敵軍,次年又討伐邢國,其國力與懿公時不可同日而語。《左傳·閔公三年》載:“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可見衛文公後期國力已增強了近十倍。衛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稱得上是衛國的中興之君。因此國人作此詩對他進行頌揚。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分三章,每章共七句。首章寫在楚丘建設宮室。古代科學技術還比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黃昏時分出現在正南天空,與北極星相對應,就可準確測定南北方位。至於東西,揆度日影也可確知。又十月後期方屆農閒,嚴寒尚未至,古人於此時修宮築室,自是相當科學。至於栽種樹木,古代在宮殿廟宇建築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類,也有一定規定。楚丘宮廟等處種植了“榛栗”,這兩種樹的果實可供祭祀;種植了“椅桐梓漆”,這四種樹成材後都是製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興土木兼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這對今天也是一種啟發。“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國之初就考慮到將來能歌舞昇平,琴瑟悠颺,可見深謀遠慮與充滿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讓人品嘗出詩中隱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寫的是群體勞動,那樣的科學規劃,那樣的緊張有序,那樣的自豪自信,在頗為整飭而略帶進行曲色彩的詩行中,讀者仿佛觸摸到了衛人重建家園時那種明朗而又熱烈的歡快脈搏。可是,人們不可能自發盲目勞作,也不可能群龍無首,這一大規模工程究竟由誰擘畫和領導的,由此造成小小懸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敘緣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勢。
二章追敘衛文公卜築楚丘的全過程。全過程包括二個層次:盡人事,敬天命。前五句為盡人事,先是“望”,後是“觀”。望是登高遠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複,說明端詳得極其細緻,慎重而又慎重。此外。還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這顯示文公有豐富的堪輿風水知識。“觀”是降觀,下到田地察看蠶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漁。這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根本大計,作為賢君自然不會疏忽。這五句從“登”到“降”,從“望”到“觀”,全景掃描,場面宏遠,在廣闊雄偉的背景上刻劃了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的文公形象。最後兩句寫占卜,經“天意”認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於今天讀者認識古代歷史。
與二章大刀闊斧手筆迥不相侔,三章卻於細微處見精神。三章寫文公躬勸農桑。“好雨知時節”,有一天夜裡春雨綿綿滋潤大地,黎明時分天轉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車夫套車趕往桑田。這幅具體的細節描寫圖,要傳達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視農業生產,親自前往勸耕督種。由小見大,文公平時夙興夜寐勞瘁國事的情景,都不難想見。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結穴,揭出題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實在多么的深遠啊!全詩敘事,都用賦的手法,從賦中讓人品味出讚頌的韻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淵。”二句雖然也是賦,卻有更多的抒情色彩。由於文公“秉心塞淵”,崇尚實際,不繁文縟節做表面文章,才使衛國由弱變強。一、二、三章的所有敘寫,無不圍繞“秉心塞淵”而展開。
詩末句“騋牝三千”,好像與全詩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構成一種因果關係。上述卜地、築宮、興農種種是因,此句是果。兵強馬壯,常體現一國的富強,在文公治理下,衛國確實日臻富強。《詩經原始》也高度評價文公治衛,稱其“不數年而戎馬寖強,蠶桑尤盛,為河北巨邦。其後孔子適衛猶有庶哉之嘆,則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衛為狄所滅,文公徙居楚丘,營立宮室,國人悅之而作是詩以美之。蘇氏曰:種木者求用於十年之後,其不求近功,凡此類也。”“此章(指等二章)本其始之望景觀卜而言,以至於終而獲其善也。”“(三章)言方春時,雨既降而農桑之務作,文公於是命主駕者晨起駕車,亟往而勞勸之。然非獨此人所以操其心者,誠實而淵深也。蓋其所蓄之馬七尺而牝者,亦已至於三千之眾矣。蓋人操心宜矣。記曰:問國君之富,數馬以對。今言騋牝之眾如此,則生息之蕃可見,而衛國之富亦可知矣。此章又要其終而言也。”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秉心塞淵’句)是全詩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