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IYPT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學生們根據給定的開放性物理問題的進行研究。與問題相關的基本知識、實驗方案都要靠自己查找和設計,根據得出的結果和其他隊進行辯論。這個比賽要想成功必須靠團隊合作。
榮譽
2007年,在南開大學泰達套用物理學院院長拉普教授的推薦下,中國物理學會委派觀察員到韓國首爾對第20屆IYPT進行考察,並提出第22屆賽事的承辦申請,成功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承辦權。
2008年,南開大學和天津市物理學會在天津地區組建中國隊,參加在克羅地亞舉辦的第21屆IYPT ,在參賽的21支隊伍中取得了第八名的優異成績,榮獲三等獎。
2009年,來自天津和江蘇的5名中學生組成中國隊,參加了在天津舉辦的第22界IYPT,獲得銅牌。
2014年,來自天津,江蘇和廣東的5名中學生組成的中國隊,參加了在英國舉辦的第27界IYPT,首次獲得金牌。
競賽規則
I. 國際青年物理學家競賽( IYPT )
國際青年物理學家競賽,是一種在中學生團體中舉行的學術賽事。這項賽事旨在鍛鍊中學生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能力,並且能夠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競賽採取團隊辯論方式進行,又被稱為物理對抗(physics fight, PF)。
II. IYPT 的試題設定
國際組織委員會(IOC)針對IYPT制定了17個題目,並且在十月份之前把題目傳送給各參賽國。這些題目可以被用於地區性的和全國性的比賽。
III . IYPT 的參與成員
1、國家代表隊
所有被邀請參賽的國家或地區,包括主辦國,只能派出一個代表隊參賽。只有已經參與過往屆賽事或者派考察員觀摩過最近三屆賽事中任意一屆的國家才有資格參加這項比賽。
2、隊伍成員
每一個IYPT參賽隊由五名中學生組成,中學畢業生在畢業學年的也可以參加,不允許大學生參加。地方組織委員會規定,小組成員也可以是3或4名學生,參賽隊一旦成立,在比賽過程中不允許更換成員。比賽期間,團隊由一名官方隊員作為隊長,統帥全組。
3、每個參賽隊由兩名領隊全程隨同。
IV. 評審團
在IYPT執行委員會的合作下,地方組織委員會提名並組織成立大賽評審團。評審團至少包含五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每個參賽隊至少有一位領隊是評審團的成員。但領隊本人所在團隊參加對抗賽的,領隊不得出任評審團成員,並在可能的情況下,不得對同一個參賽隊進行兩次以上的評分。
V. IYPT 賽程
IYPT的比賽日程由主辦國組織委員會確定,一般在5月到7月期間。在比賽前通過抽籤分組,每一隊要參加五輪選擇性物理對抗賽(Selective PFs),一般的分組規則是:主辦單位要在各隊通過抽籤分配序號之前預先公布初賽分組名單,並應避免交過手的兩隊重複再戰。按照五輪對抗賽後成績積分的高低,選出最好的三隊,進入決賽(在每輪中全部取得最高分且沒有低於5分的評分亦可進入決賽,例如2014年斯洛法尼亞以第五名排名進入決賽)。
◆ 主辦國家要為參賽者提供文化節目。
VI. 物理對抗比賽規則
一輪對抗賽由三個還是四個隊參加,取決於參賽隊的數目。在一輪PF對抗賽中,參賽成員只能同同隊的隊員交流,對抗賽開始之前,首先介紹評審團成員和參賽團隊。
一輪對抗賽根據參賽團隊的數目,相應分為三階段比賽或者四階段比賽。每一個階段中,三個或者四個團隊要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正方、反方、評論方(觀摩方)。在隨後的階段中,各隊根據比賽方案變換角色。舉例來說,在一場三階段的對抗賽中,團隊1在第一階段扮演正方,到第二階段就要扮演反方(或者評論方),第三階段扮演評論方(反方)。其他團隊同樣要根據規則轉換角色。
三階段對抗:
階段 團隊 | 1 | 2 | 3 |
1 | 正方 | 評論方 | 反方 |
2 | 反方 | 正方 | 評論方 |
3 | 評論方 | 反方 | 正方 |
四階段對抗 :
階段 團隊 | 1 | 2 | 3 | 4 |
1 | 正方 | 觀摩 | 評論 | 反方 |
2 | 反方 | 正方 | 觀摩 | 評論 |
3 | 評論 | 反方 | 正方 | 觀摩 |
4 | 觀摩 | 評論 | 反方 | 正方 |
VII. 一個階段的比賽細則
如VI所述,在一輪對抗賽的某一階段中,各個團隊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限定的時間之內,根據比賽流程,完成對抗。一次階段賽需要55分鐘。具體流程如下表:
流程 | 限時(分鐘) |
反方向正方挑戰競賽題目 | 1 |
正方接受或者拒絕挑戰人的題目 | 1 |
正方準備 | 5 |
正方做所選題目的報告 | 12 |
反方向正方提問,正方回答 | 2 |
反方準備 | 3 |
反方發言,時間不超過五分鐘;正方與反方討論 | 15 |
評論方提問,正反雙方回答問題 | 3 |
評論方準備 | 2 |
評論方發言 | 4 |
正方總結髮言 | 2 |
評審團提問 | 5 |
總計 | 55 |
◆在決賽中挑戰程式被省略。
◆IYPT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VIII. 對抗賽中對不同角色的要求
1.正方就某一題目做陳述報告的重點,,吸引聽眾把關注重點轉移到該題所涉及的主要物理概念和結論上來。反方針對正方報告內容的弱點或謬誤處,提出質疑,總結正方解決方案和報告陳述的優點和不足。但提問內容不應含有自己對問題的解答,只能討論正方的解答。評論方就正方與反方的報告陳述提出簡短的意見。觀摩方不主動參與對抗賽。
2.在每一次階段賽中,不論是擔任正方、反方、或是評論方,每隊僅能有一人出場主控發言,其它隊員可以簡短助講,或提供技術性的協助。在一輪PF中,每個隊員出場主控發言的次數不能超過兩次,或者,作為正方,在所有對抗賽中主控發言的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在最後決賽中,每個隊員僅能出場主控發言一次。
3.地方組織委員會必須在IYPT開賽之前兩個月之內告知作報告時可用的設備裝置。
IX. 題目挑戰和拒絕規則
1.在同一輪物理對抗賽中題目不能相同;
2.在選擇性的對抗賽(SPF)中:
反方可以向正方挑戰任何一道題目,但有下列例外:
(a) 正方在先前的對抗中已拒絕過的題目。
(b) 正方在先前的對抗中已陳述過的題目。
(c) 反方自己在先前的對抗中已經拒絕過的題目
(d) 反方自己在先前的對抗中已陳述過的題目
若剩餘用以挑戰的題目不足五題,則上述的限制依 (d) 、(c) 、 (b) 、 (a) 的順序,依序解除。
在選擇性的對抗賽(SPF)中,正方對於被挑戰的不同題目,總計可以拒絕三次,不被扣分;其後的場次中,每拒絕一次則從正方的加權指數扣 0.2 分。
3. 決賽
在宣布五輪選擇性的對抗賽(SPF)最後結果的四個小時之內,參加決賽的團隊要選擇他們決賽中作報告的題目。如果出現兩個隊選擇同一個題目的情況,則對抗賽中成績較高者取得優先權。各隊選題和角色轉換順序必須在賽前公布。
X. 評分
在一輪對抗賽中,每一次階段賽過後,評審員要就各隊的臨場反應,對問題的提問和回答,以及團隊參與討論的表現,分別給予每一隊 1 至 10 分的整數分數,然後依下列各辯論角色的加權指數,計算加權平均成績。
正方: × 3.0(或者少於3.0,見第IX部分) ;反方: × 2.0 ;評論方:× 1.0 。
XI. 成績參數
1. 對於一輪對抗賽中的某一個隊,總得分( SP)是階段賽平均分的總和乘以對應的係數,並把結果四捨五入到一位小數。
2. 對於整個競賽中的某一個隊,參賽總分( TSP)等於該隊在所有選擇性的對抗賽( SPF)中取得的分數總和。獲得最高分的三個隊的平均分(RTSP),作為最後排名參考(見 XII)。
XII. 決賽
在對抗賽中成績最高的三個隊有資格參加決賽。決賽只有一場對抗賽,同樣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隊在每個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基本流程與前邊可選擇性的對抗賽( SPF)大致相同。
1. 決賽資格
如果出現兩個隊得分一樣高的情況,視該隊在選擇性對抗賽( SPF)中的整體配合表現,由評審委員選出較佳者,如果整體配合表現不相上下,則抽籤決定決賽資格。
2. 決賽出場次序
決賽的出場次序也由對抗賽總分決定,如果兩個隊得分一樣高,按整體配合最好的隊排序,如果在五輪對抗賽中兩個隊整體表現持續相當,由抽籤決定出場次序。對抗賽中總分越高,第VI部分的出場次序越低。
XIII. IYPT 最終排名
贏得決賽最終勝利的參賽隊學生將被授予一等獎和金牌。
如果兩個或者三個隊在決賽的對抗賽中取得的成績相同,總成績( TSP)最高的隊伍獲勝,另外兩個進入到總決賽的參賽隊同獲第二名,參賽學生被授予銀牌:銅牌被授予所有參賽隊伍(除去進入決賽的三支參賽隊)成績排名前50%的學生;其他所有參賽學生獲得參賽證書,隊伍排名決定了領隊獲得的榮譽證書等級。
2014年改用新規則後所有進入決賽的隊伍將獲得金牌,第一名將獲得獎盃,前八名剩餘隊伍獲得銀牌,此外半數參賽隊伍獲得銅牌,無個人獎項。
XIV. IYPT 規則的主體地位
ITPT比賽規則由國際組織委員會訂立。組委會由各個國家代表教師構成,每年比賽結束後3天組委會商討來年規則和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