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嘯預警系統

國際海嘯預警系統

國際海嘯預警系統是1965年開始啟動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帶海域發生了芮氏9.2級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嘯襲擊了大半個阿拉斯加。海嘯發生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開始啟動這一研究。後來,太平洋地震帶的一些北美、亞洲、南美國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法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先後加入。

系統簡介

據介紹,國際海嘯預警系統一般是把參與國家的地震監測網路的各種地震信息全部匯總,然後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並設計成電腦模式,大致判斷出哪些地方會形成海嘯,其規模和破壞性有多大。

基本數據形成後,系統會迅速向有關成員國傳達相關警報。而一旦海嘯形成,該系統分布在海洋上的數個水文監測站會及時更新海嘯信息。

國際海嘯預警系統由地震與海嘯監測系統、海嘯預警中心和信息發布系統構成,其技術系統構成如下圖所示。其中地震與海嘯監測系統主要包括地震台站、地震台網中心、海洋潮汐台站。

國際海嘯預警系統 國際海嘯預警系統

二、太平洋沿岸國家海嘯警報系統目前承擔太平洋沿岸國家海嘯警報發布的主要是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它於1966年在IOC(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的促請下建立於美國夏威夷。其後,又相繼建立若干區域或國家的海嘯警報中心,如夏威美國夏威夷。其後,又相繼建立若干區域或國家的海嘯警報中心,如夏夷海嘯警報中心、阿拉斯加和西海岸海嘯警報中心、日本海嘯警報中心等。

主要任務

由上述這些警報中心構成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主要任務是收集和傳遞發生在太平洋沿岸的海嘯情報,必要時通過國家廣播網和電視台向公眾發布海嘯警報。目前各國參加太平洋海嘯警報網的驗潮站有53個,地震台51個,承擔整個太平洋的海底地震和海嘯監測業務。

我國於1983年正式成為國際海嘯協調組的成員國,此後國家海洋局開始了我國海嘯的預警業務。目前我國國家預報中心海嘯預報產品包括:海嘯傳播到近岸各驗潮站的時間預報、海嘯波高度預報,以及大洋中海嘯波傳播時間圖。目前能夠實現越洋海嘯30分鐘預警、區域海嘯20分鐘預警、局地海嘯15分鐘預警。

國家預報中心在接到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地震海嘯訊息後,將計算出的預警結果利用傳真和簡訊下發至沿海各省有關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