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額信貸年

(圖)國際小額信貸年國際小額信貸年
國際小額信貸年標誌

聯合國為了促進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把2005年定為國際小額信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 2005年為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小額信貸年”。這也是金融服務業進一步開拓市場的契機。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2004年11月18日在紐約舉行的“2005國際小額信貸年”的啟動儀式上說,小額信貸年“將為國際社會提供絕好的機會,履行共同的承諾,促進金融多樣性服務,幫助貧困人口改善生活。”

(圖)孟加拉國 發行的《國際小額信貸年》郵票首日封孟加拉國 發行的《國際小額信貸年》郵票首日封

為了在中國發起這一全球性宣傳,訪華的聯合國國際小額信貸年形象大使,比利時王妃美斯奧蒂還參觀了北京通州區的一個小額信貸項目。

陪同王妃前往參觀的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馬和勵說,“聯合國希望利用2005國際小額信貸年促進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特別是在2015年前將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比例降低一半。”

在通州,43歲的小額信貸項目組長,編織社負責人楊海玲向王妃介紹了她的成功經驗。楊海玲利用小額貸款建立了編織社,先後培訓了2000多名農村婦女,進行手工編織生產。

“小額信貸是一種新的金融手段。它有效地增加了像我這樣的的農村弱勢婦女的再就業機會,幫助我們改善了生活,”楊海玲說。

王妃向楊海玲和其他婦女們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她說:“小額信貸年將向世人表明,婦女是有才幹和創新精神的。有了小額貸款的幫助,她們就能夠進行長期投資,使她們的家庭、社區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通州區婦聯主席張小艷介紹說,這個小額信貸項目的前身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AUSAID)和全國婦聯在天津開展的一個援助項目。這個項目引入了小額信貸基金這種創新的方法,建立了婦女就業培訓中心,為下崗女職工提供就業和再就業的機會。

九十年代初,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率先在中國試行小額信貸項目,在全國17個省和兩個直轄市進行試點,投入的自動展期貸款基金達1千萬美元。迄今為止,已經有6萬多貧困客戶因此而受益。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目前正在協助中國人民銀行重新評估其法律框架,並且制定小額信貸發展方面的新政策和法規。其它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畫署/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也利用小額信貸進行減貧致富的援助活動。

國際小額信貸年在中國的宣傳活動為有關各方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以便加強金融業的服務,使之更趨多樣化。目前對金融調控和監督機制進行的改革將使更多的中國人從金融服務中受益。
利用小額貸款成功創業的中國南陽市民徐曉恩,11月6日飛抵紐約聯合國總部,作為受邀參加“國際小額信貸年峰會”的惟一中國代表。據悉,小額信貸已經惠及世界5500萬人到6000萬人。隨著小額信貸項目在世界各地的成功,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小額信貸或小額融資是一種有效的扶貧金融工具。
窮國的窮人借錢難
在已開發國家金融界,儘管有離奇的薪水、不切實際的交易和偶然的破產,從總體上看,金融服務是比較好的。相比之下,由於經濟進步的差距,在一些開發中國家對窮人的金融服務(比較出名的是“小額信貸”),則做得比較差。窮人有了點錢,由於沒有安全的地方存放,就把它埋藏起來,或者買一些可能死亡的牲畜,或者投資可能被偷竊的並且難以出售的珠寶。很少用於基本的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申請房屋貸款很難,如果真正能夠得到,貸款的成本也很高。對於許多人來說,惟一的信貸來源是典當行和放債人。他們可以收取很高的利息,並且責罰不能接按時歸還貸款的客戶。在菲律賓,高利貸的年利率達到1000%。
貧窮國家的工人為了改善生活到海外冒險。他們將錢寄給家裡的親人費用很高。這種匯款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使別的資本輸入,例如外國直接投資和多邊援助相形見絀。但是按照世界銀行的專家迪里普·拉薩提供的資料,如果將錢從美國寄送到委內瑞拉,費用高達總金額的34%。
為什麼窮人得到的服務這樣惡劣呢?容易的答案是,他們的錢太少,沒有資格享受高級的金融服務。但至多說對了一半。比較中肯的解釋是,窮人受到大市場和管理失敗的傷害。
在大多數開發中國家,金融服務的屏障是很清楚的。通貨膨脹率高而且變化很大;政府的管理水平低下;經常缺少進行金融服務的必要的法律構架。一些國家的財產法規不允許窮人運用資產,例如他們的房屋作為貸款的抵押品。
過去,許多國家宣布“高利貸”是非法的,而現在,許多宗教國家禁止收取利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政府對向窮人貸款的利率進行限制。儘管這樣做受到借款人的歡迎,但這種限制損害了貸款的贏利性,因此減少了貸款的供應。
開發中國家金融機構不完善和不穩定的規章,也損害了窮人對金融服務的信心。當他們找到一個願意接受他們的少量存款的金融機構時,這個金融機構經常缺乏已開發國家流行的“政府儲蓄保險”,當銀行破產時,儲蓄者遭受損失。例如,印尼的以吸引窮人客戶知名的民營巴利銀行(PT Bank DagangBali),在去年發現無償付能力和涉嫌欺詐之後,被當局關閉,許多儲蓄者沒有收回他們的存款。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腐敗也是常見的現象。世界銀行最近的調查發現,印度的兩個較貧窮的邦,金融系統由政府控制。借款人向官員支付的賄賂占他們貸款價值的8%到42%。腐敗增加了每一筆交易的成本,允許令人討厭的交易發生,並且損害客戶對金融系統的信心。
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務,也增加了金融企業的負擔。但是,也不能完全責備開發中國家的政府。金融服務企業也沒有做好收集客戶的金融數據的工作,沒有積極地尋找擴大經營規模的路子。許多金融機構完全不考慮為窮人服務是一個有前途的業務。
小額信貸方興未艾
近年來,至少在某些開發中國家,這幅黯淡的圖畫開始改變。首先是信用貸款增加,儲蓄和來自海外的匯款也增加。在保險方面,不僅有基本的人壽保險,而且逐漸引進了牲畜保險和氣候保險。
這些變化最近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信用貸款能夠幫助消除貧困。世界銀行在上個月發布的一個報告顯示,缺乏金融入口和低收入之間有密切的關聯。
更早的一份調查報告推斷出,一個健康的金融系統提高了經濟成長率,並且給低收入的人群帶來了好處。幾位美國學者在泰國的一項長期研究顯示,那些接受信用貸款更多的家庭,比那些沒有接受信用貸款的家庭消費更多,儲蓄更少。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任以色列銀行總裁的斯坦利·費希爾說,向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是一個吸引人的主意,“希望許多窮人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改善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態。”這標誌著對其他的反貧困政策,例如國際援助和債務減免的背離。這兩項反貧困政策基本上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
為了找到可供選擇的辦法,有兩種值得注意的嘗試。一種是開發中國家的國有銀行的創造物,特別為農村的窮人提供資金。但這種貸款大多數不能按時償還成了災難。另一種更成功是由一些團體參與的、針對非常窮的借款人的無擔保貸款。1971年,非贏利組織“機會國際”(Opportunity
International)在哥倫比亞開始貸款。1973年,非贏利組織“國際美僑社區協會”(ACCION International)發放了首批它所謂的“微型貸款”。1976年,孟加拉鄉村銀行(Grameen Bank)開始向小的婦女團體提供“微型信用貸款”,並且很快名揚世界。
在某種意義上,小額信貸是近年來向窮人提供金融服務的最有效的方法。30多年來,這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
小額信貸最早出現於孟加拉國。經濟學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發現許多窮人只要有很小的一筆資金,就能做點小生意增加收入,如養頭牛或是買輛三輪車,但卻沒有銀行願意給沒有家產作抵押的窮人貸款。於是,尤努斯教授開始試驗把自己的錢借給有需要的農民。讓他驚訝的是,與人們想像的相反,窮人們信用很好。受到鼓勵的尤努斯教授在一些國際發展組織的資助下,開始擴大試驗的規模。這些組織為什麼向窮人提供信用貸款?它們假定窮人沒有能力儲蓄,並且他們惟一需要的是資金。但這不是全部的情況。1984年,在印尼,當由政府控制的農村貸款機構BRI被改造為一個為窮人服務的銀行時,它不僅提供通常的貸款產品,而且提供沒有最低存款的由政府擔保的儲蓄賬戶。這是一個非凡的成功。

小額信貸在中國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