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背景
1939年11月17日,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法西斯匪徒屠殺了布拉格大學9名學生和2位教授,其他各校的男女學生也遭到機槍掃射、毆辱和監禁。
1946年,世界各國學生代表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學生日,以激勵全世界學生共同為建設一個和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在布拉格全世界學生大會上確定起,至今已有68年。但在中國,國際大學生節卻鮮為人知。
1946年11月17日,為了在大學生中倡導追求和平、民主和自由,也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大學生運動,建立了第一個世界學生日(又稱國際學生日、國際大學生節)。截至2005年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已是第60屆。
節日意義
國際大學生節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銘記歷史的初衷,已經成為張揚大學生個性,展現校園文化的一個基點。在這意義特殊的節日裡,許多國外大學生會參加公益活動宣傳和平,做志願者給小孩上課,參加慈善活動,義務獻血,組織慶典增進各國文化交流等;我國許多大學通常會通過開展大型主題活動慶祝節日的到來,如重慶大學學生通過歌曲演唱、手工藝品展示、師生寄語等多種方式來反映“迎接國際大學生日,共建和諧校園”的主題,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青春挑戰杯·我的校園我精彩”主持人大賽,浙江公共管理學院青年志願者分隊開展以“法律與公務員考試現場諮詢”為主題的大型現場服務活動,山東建築大學環境學院學生會舉辦的“環境杯”創新思維大賽及優秀作品展。都從各方面展示了我國大學生的風采。
學生是充滿著朝氣與創造力的群體,是愛心與拼搏精神同時具有的高素質群體。“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社會今天應有的境界,也是社會應有的責任。
梁啓超先生說:“故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公所謂的少年和責任,正是我們當下大學生群體當仁不讓的責任擔當。
魯迅先生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只要脊樑不彎,沒有扛不起的山”。而大學生正是“鐵肩擔道義”的“鐵肩”和“脊樑”。這道壓不彎的脊樑,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家庭的,也不僅是社會國家的,更是時代和民族的。
各地活動
世界各地
每年11月17日,世界各地的大學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予以紀念,如在校內舉辦文化節、圖片展覽等,組織講座宣傳、歌舞晚會等,到校外慰問困難兒童,展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采。
國內活動
徐州發起多國萬名大學生新年祝福活動
2013年11月12日,徐州發起萬名大學生在《永久和平賦》書法長卷上籤名並誦讀賦文活動,為世界祈以新年之福。《永久和平賦》是知名詩人、辭賦作家薛剛為紀念2013年世界和平日而創作完成的,文章駢散結合、引經據典、邏輯緊密,近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