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唐山工學院

國立唐山工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原校名。 1946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接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更名為國立唐山工學院,歸教育部直轄,遷回唐山原址辦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由中央軍委鐵道部接管,組建中國交通大學,學校更名為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鐵路局創辦的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1900年,由於八國聯軍入侵,學堂被迫停辦。1905年,學堂在唐山復校,改名為 唐山鐵路學堂。1906年,增設礦科,更名為 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1908年,學堂由清政府郵傳部直轄,更名為 郵傳部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政府的郵傳部被民國政府交通部取代,學堂歸交通部直轄,學校更名為 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1913年,學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為 唐山工業專門學校。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組建交通大學,總部設在北京,下設北京、唐山、上海三個學校。我校更名為 交通大學唐山學校。1922年,交通部改組交通大學,下設唐山大學和南洋大學,學校更名為 交通部唐山大學。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學改名 唐山交通大學。同年6月,國民政府宣布南北統一,唐山交通大學改稱 第二交通大學。同年,交通部重組交通大學,總部在上海。我校更名為 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同年10月,國民政府設立鐵道部,我校暫歸鐵道部直轄。11月,交通大學移歸鐵道部後,交通大學改稱鐵道部交通大學,下設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工程學院,學校更名為 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1937年“七七事變”後,我校校園被日軍占領。在全校師生、校友的努力下,學校於年底在湖南湘潭復校。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 理學院暫行併入唐山工程學院。5月,學校遷往湖南湘鄉楊家灘。 1938年,武漢淪陷,舉校再次被迫西遷。1939年,學校在貴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複課。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將學校校名改為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北平鐵道管理學院。由於此校名在校內引起爭議,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組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4年11月,日軍攻占貴州獨山,學校被迫再次遷校到四川璧山辦學。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學校更名為 國立唐山工學院,歸教育部直轄,遷回唐山原址辦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由中央軍委鐵道部接管,組建中國交通大學,本部在北京,下設唐山工學院和北京鐵道管理學院,學校更名為 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0年8月,學校更名為 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我校採礦、冶金、化工、建築、水利、通訊等系(組)師生調整到外校。

1964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建設大三線的精神,鐵道部決定學校遷至四川峨眉。1972年,學校更名為 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校史沿革

西南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鐵路局創辦的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1900年,由於八國聯軍入侵,學堂被迫停辦。1905年,學堂在唐山復校,改名為 唐山鐵路學堂。1906年,增設礦科,更名為 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1908年,學堂由清政府郵傳部直轄,更名為 郵傳部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政府的郵傳部被民國政府交通部取代,學堂歸交通部直轄,學校更名為 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1913年,學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為 唐山工業專門學校。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組建交通大學,總部設在北京,下設北京、唐山、上海三個學校。我校更名為 交通大學唐山學校。1922年,交通部改組交通大學,下設唐山大學和南洋大學,學校更名為 交通部唐山大學。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學改名 唐山交通大學。同年6月,國民政府宣布南北統一,唐山交通大學改稱 第二交通大學。同年,交通部重組交通大學,總部在上海。我校更名為 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同年10月,國民政府設立鐵道部,我校暫歸鐵道部直轄。11月,交通大學移歸鐵道部後,交通大學改稱鐵道部交通大學,下設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工程學院,學校更名為 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1937年“七七事變”後,我校校園被日軍占領。在全校師生、校友的努力下,學校於年底在湖南湘潭復校。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暫行併入唐山工程學院。5月,學校遷往湖南湘鄉楊家灘。 1938年,武漢淪陷,舉校再次被迫西遷。1939年,學校在貴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複課。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將學校校名改為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由於此校名在校內引起爭議,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組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4年11月,日軍攻占貴州獨山,學校被迫再次遷校到四川璧山辦學。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學校更名為 國立唐山工學院,歸教育部直轄,遷回唐山原址辦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由中央軍委鐵道部接管,組建中國交通大學,本部在北京,下設唐山工學院和北京鐵道管理學院,學校更名為 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0年8月,學校更名為 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我校採礦、冶金、化工、建築、水利、通訊等系(組)師生調整到外校,我校更名為 唐山鐵道學院。1964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建設大三線的精神,鐵道部決定我校遷至四川峨眉。1972年,學校更名為 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校慶日

每年的5月15日

校訓

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後,交通部重組交通大學,總部在上海,我校當時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學公布校訓:“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947年5月15日,在唐山工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建校51周年,唐山復校42周年校慶之際,我校重新確定原交通大學之校訓為唐山工學院之院訓。院訓曰:“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學校精神

“竢實揚華”的由來:1916年春,教育部在北京舉行全國高等學校作業成績展覽評比,我校以94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同年12月,教育部為此除給我校頒發優等獎狀外,還由教育總長范源濂特獎我校“竢實揚華”匾額一方,“竢”就是等待的意思;“實”則有三層意思,即果實、堅實、誠實和實事求是; “揚”有飛揚,傳播之意;“華”有中華簡稱、華麗、美麗等意。四個字組合在一起,有等待果實成熟,即寓意培養出人才,同時使人才更加務實、誠實,從而揚我中華,振興中華,復興中華。“揚華”也有揚棄浮華、追求一種務實的、不尚虛華之意。

“自強不息”是學校在長期的顛沛流離的辦學經歷中總結出來的,該詞語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原意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晝夜、永恆運動的,所以“天”是“剛健”的,人應效法天,積極進取,永不停息。對交大來說,其中有四層意思:永不停息、知難而上、完善自我和艱苦奮鬥。

“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交大精神包含有四種內涵:首先是“愛國至上、振興中華”;其次是“嚴謹嚴格、求真務實”;再次是“愛校如家、敬業奉獻”;最後是“開拓創新、艱苦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