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產電影是指由由中國公司製作發行,由中國導演導演的在中國拍攝的電影作品。我國的電影產業始於111年前的《定軍山》,經過這一百多年的風雨歷程,電影業慢慢走向成熟,成為了重要的經濟成長點。但是近年來,隨著觀眾對電影品質要求的提升以及進口影片的進駐都對我國電影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我國電影業正面臨著劇本、演員、盜版、進口影片等多方面的挑戰 。國產電影的主要代表作品《馬路天使》、《霸王別姬》、《大話西遊》、《讓子彈飛》、《泰囧》、《大聖歸來》、《百鳥朝鳳》等,著名的國產電影導演包括姜文、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
代表作品
《馬路天使》
該電影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描繪活潑市井生活的偉大的藝術傑作,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誌。影片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刻畫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妓女、歌女、吹鼓手、報販、剃頭匠、小報攤主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這些出身卑微的貧苦青年不僅在物質生活方面極度匱乏,多年的動盪與戰亂也使得他們孤苦伶仃、家破人亡,然而,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愛情和幸福的渴望,在艱難的歲月中互相扶持、苦中作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
《霸王別姬》
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是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鞏俐主演的電影。1993年獲得第46屆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成為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獲得此獎項的華語電影,並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10年英國權威電影雜誌《帝國》評選出的“100部最偉大的非英語片之一”。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陸川執導,多布傑、張磊、趙雪螢主演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可可西里巡山隊員為了追捕藏羚羊盜獵分子,保護藏羚羊和生態環境,頑強抗爭甚至不惜放棄生命的經歷。對生存環境的擔憂亦或是對人性的反思,該影片都從內心最深處而發,直達心臟,盪氣迴腸。
《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是周星馳電影公司和大陸西影合作拍攝的一部經典的無厘頭搞笑片。世界是巨大的枷鎖,你不得不重複自己或是別人的生活,無論怎樣的放蕩不羈,到頭來都是無奈地妥協,因此這是一部喜劇外衣掩藏下的悲劇。
《活著》
很多人認為這是張藝謀導演得最好的一部片子,一部活生生的中國現、當代野史,因為正史的缺如,更顯出了它的超常價值,改編後的故事本身便遠超過了余華的原著。《活著》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貴的遭遇異常悽慘。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
《鬼子來了》
這部電影不僅是再現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於一種警世的責任。在這部影片裡,日本軍屠殺的是真正的中國老百姓、中國平民。而事實上,當年日本軍也確實殺過很多中國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發生過這樣的慘案。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
《讓子彈飛》
相對於《陽光燦爛的日子》只能說這部電影更加商業話了,同時也告訴很多導演,現實太殘酷了,連姜文導演都要站著掙錢了,這部電影很多喜劇成份有馮導的風格,這是推薦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
《泰囧》
笑中有淚,煽情適度。滿懷誠意的徐崢導演處男作,當之無愧的年度最佳國產喜劇。相對於第一部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那個春光燦爛豬八戒已經被徐崢的自然的搞笑天賦深深折服,多年之後,這部《泰囧》仍然沒有讓我失望。作為喜劇,泰囧很成功。標準喜劇中國化、國產化的希望。我為國產喜劇能如此優質、如此用心而驕傲。希望徐崢能夠繼續為我們的喜劇電影之路添磚加瓦。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熔鑄著吳天明對人生、對電影的感悟,表達了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承,以及對現實中普通人的細緻關懷。有提前看過影片的影迷表示,《百鳥朝鳳》故事感人,主演精湛的表演讓人落淚。
挑戰
挑戰一:劇本缺乏,好本難覓
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而能夠引發觀眾共鳴的往往是電影的情節,也就是劇本。所以,劇本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電影的質量。電影人深喑此道,但是近年來卻鮮有好本問世。眾多電影公司本著先天不足,後天來湊的理念,投入高額的資金,動用大牌的導演和演員,觀眾們卻依然不買賬,這就讓大多數的影片陷入了虧損的境地。
挑戰二:人才缺乏,優秀導演、演員難尋
隨著與國外互動的加深,國外電影製作模式逐漸被國內電影人們接受,引發了國內電影業的新變革,製片人慢慢取代了導演的地位,成為了影片的主導,正是這樣跨領域的製作導致了影片質量的參差不齊。同時,對於長時間處於主導地位的導演來說,一成不變的導演風格已經不能滿足觀眾們多樣性的需求。另外,對於演員來說,演技是詮釋電影人物的基礎,但是電影市場上卻興起了一股“小鮮肉”風,在觀眾心中,在電影公司中認為只要有顏、有炒作的噱頭就可以獨挑大樑,引領票房的同時卻有悖於電影發展的。
挑戰三:盜版屢禁不絕,成為行業的災難
過去電影的盜版僅限於VCD、DVD,但是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盛行,網際網路已經成為電影盜版的重災區。很多網站為了獲得點擊量,往往無視法紀,鋌而走險將影片非法上傳、轉載,對票房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使得電影投資方入不敷出,成為整個行業面臨的難題,也成了國產影片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挑戰四:進口影片引進,對國產影片衝擊較大
進口影片近年來在我國市場占有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據中國電影網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國產電影共上線252部,總票房136.72億;進口片共上線72部,總票房133.21億。而2015年國產電影共上線299部,總票房229.51億;進口電影共上線58部,總票房154.11億。在這幾項數據背後,國家對進口影片在引進時間及排片場次上進行了管控,也就是業內所謂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但是從2014年和2015年國產影片和進口影片的數量及票房來看,國家扶持國產電影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我國電影仍受到進口影片的持續衝擊。
觀點
對國產電影應適度寬容
今年暑期檔,中國電影票房低迷,被寄予“救市”厚望的《盜墓筆記》近日上映,以首日破2億元、4天破5億元的票房創下了這個暑期檔最佳票房成績。而各種批評甚至嘲諷的聲音也紛至沓來,如“沒有忠實原著”“劇情空洞”“‘小鮮肉’演技差”等。
從早些年的《英雄》《無極》到去年的《九層妖塔》《尋龍訣》,再到如今的《盜墓筆記》,批評始終如影隨形。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鏡子、良藥,筆者也曾對中國電影提出過各種批評,但今天想說的是,對中國電影應適度寬容。
寬容不是放縱,呵護不是溺愛。對於一些“主觀惡意”的問題,比如票房造假,不僅輿論應群起而攻之,相關部門還應進行嚴厲處罰。但對一些創作中的問題,包括剛剛起步的類型片,不應過多苛責,應著重增強批評的建設性。
中國電影產業處於成長期,《盜墓筆記》等國產奇幻冒險片剛剛起步,我們需要給予其鼓勵與呵護。記得去年導演陸川曾頗為感慨地說,拍了《九層妖塔》後才知道,中國電影工業的基礎有多么薄弱,因為一些特效技術國內竟然沒有一個人懂。讓他欣慰的不是通過拍《九層妖塔》掙了多少票房,而是為中國電影培養了二十幾個特效人才。《九層妖塔》《盜墓筆記》等電影開拓了國產商業類型片的種類,首先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為中國電影產業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蹚出了一條路,我們應為其“點讚”!《九層妖塔》開創了國產電影的“好萊塢模式”,《盜墓筆記》則在電影美術風格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比如精緻的服裝道具設計。點滴進步值得肯定,因為每部影片的點滴進步最終都會成為中國電影走向成熟的鋪路石。
需要看到,中國電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與成長期的孩子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一樣。談起中國電影,一些人言必稱好萊塢,但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理性看待。如果處處以《阿凡達》的標準來要求《盜墓筆記》等中國電影,近乎苛責,因為不僅中國電影現階段達不到《阿凡達》的水平,大多數美國大片也很難達到《阿凡達》的高度。
當然,電影人對觀眾同樣也要寬容,面對觀眾的吐槽不可意氣用事,一些電影人“你行你上”的態度只會惡化中國電影的整體生態。面對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是正確的態度 。
中國電影不能一直靠臉吃飯
炎熱的暑期遇見了冷票房。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最新數據,7月全國電影總票房約為45億元,比去年暑期檔同期下降約18.2%。這是近五年來中國電影暑期檔首次出現票房負增長。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分析認為,國產片品質不夠好和今年以來電商平台的票補大量減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7月上映的電影中,除了《寒戰2》表現搶眼,口碑票房雙贏的影片少之又少,電影同質化現象嚴重,青春片的扎堆上映,讓市場變得極為乏味。當然,暑期檔票房下降只是目前電影市場的一個縮影,早在今年4月,電影票房就呈現下降趨勢,目前這一趨勢已經延續到了第四個月。中國電影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票房的迅猛增長後,觀眾似乎逐漸變得理性,而票房下降正是市場遇冷的最直觀表現。
去年一系列國產電影票房的高光表現讓人興奮,如今一部電影在國內上映,票房不上億很多時候就難言成功。中國電影市場為何表現出如此驚人的爆發力,很多解讀在分析時提到院線擴張、電影消費平民化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等因素,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及電影品質的改善,去年電影票房的迅猛增長,伴隨著《大聖歸來》等國產電影的崛起。好電影未必一定會受到市場的追捧,影迷經常提及的“冷門佳片”說的就是這種現象,但是電影市場要持續發展,就不能忽視對電影品質的追求。一個依靠“人傻錢多”的市場是不可持續的,畢竟多數的消費者都是理性的,如今中國電影票房呈現下降趨勢,有必要反思電影品質這一關鍵問題。
其實,就連過去的高票房國產電影,也一再受到質疑,很多電影出現票房造假現象,至於“國產電影票房亮瞎眼,海外市場占有率卻為零”這樣的吐槽,更是讓中國電影人尷尬。國產電影如今的品質如何,有一個吐槽很能說明問題:現在一部電影上映前,觀眾往往可以根據角色大致判斷電影的類型,比如最近上映的一部青年偶像演員主演的電影,就有觀眾對這樣一部注重顏值的電影有劇情感到驚奇。“有劇情”成為了觀眾點讚的理由,表面上看這是對電影的嘉獎,但其實更像是局外人的反諷。
觀眾的吐槽,所指向的是目前很多國產電影已經形成的商業套路,比如拍攝熱門題材,比如依賴青年偶像及其背後的冬粉群體,即所謂冬粉電影,這種電影有著高票房,但往往口碑極差。而電影的生產者,比如導演和主演,往往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作品辯護,甚至將網上的差評視為同行在抹黑。很多中國電影充斥著口水,以致何種電影才是好電影,在輿論場中一時成為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種滑稽的現象,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眾口難調,而是因為有人故意混淆視聽,當局者不願承認電影品質的問題,斥責同行抹黑,往往是一種行銷策略。
在這樣一個浮躁的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幾乎就是必然的結果,如此不難理解,受到好評的《百鳥朝鳳》,其發行人竟為求院線提高排片而下跪。這一跪充滿爭議,但卻跪出了中國電影的真相。迄今為止很少看到一部好電影被刻意抹黑而影響票房,反而是“爛片”的受益人控訴自己被黑而收穫不少充滿好奇心的觀眾。靠行銷,靠情懷,靠冬粉,中國電影逐漸成為資本的遊戲,這本是一個無可厚非的現象,但電影人對專業和審美失去追求,急功近利,頻頻炮製“爛片”,卻讓中國電影蒙羞。
前段時間,著名導演李安在上海電影節提到中國電影要警惕資本化、明星化陷阱,“盲目跟風很容易讓觀眾審美疲勞”,“作為電影人心裡要有數,最後看的是品質”。針對國產電影的品質問題,人民日報評論分析認為,錢太好掙的市場,作品就容易平庸,問題在於這樣的市場能持續多久,當冬粉都無法容忍偶像們的糟糕表現,當主演的表演甚至被民眾演員碾軋時,高票房神話早晚會被終結。中國電影人須知,票房未必代表影片質量,而一味靠顏值、靠業餘表演、靠蹩腳敘事維繫的高票房,勢必會葬送發展中的中國電影市場 。
保護月
國產電影保護月是國家電影局從扶植國產電影的角度考慮,2004年口頭下達的希望全國各院線支持國產影片的通知,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或7月到8月)期間,不鼓勵引進海外分賬大片。這段時間則被媒體和業界稱為“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月存在的初衷,是為完成國片每年所占票房比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