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胡漢民被囚到蔣汪合流,剛好一年的時間,國民黨內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等各派勢力之間,熱熱鬧鬧地經歷了一個分化和重組的複雜過程。此後,蔣介石漸漸汲取自己兩次下野的教訓,表面上充分尊重汪精衛、胡漢民所代表的高高在上的“黨權”,而自己則只是牢牢抓住“軍權”,逐步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最終確定了他在黨內的“最高領袖”地位。本書主要圍繞蔣介石如何在國民黨內一步步取得“最高領袖”的過程,以及他同國民黨派系糾葛的關係,重點放在與蔣介石處於同一層面上的黨內派系鬥爭。
作者簡介
金以林,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目錄
目 錄
緒 論……………………………………………………………………………………………1
第一章 蔣、汪、胡分合回顧
國民黨“一大”時連中央候補委員都不是的蔣介石,在經過“廖案”、中
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等一系列事件之後,迅速崛起。到1928年二次北伐時,
國民黨中樞暫時出現了蔣介石一人在朝,汪精衛、胡漢民兩人分別下野出洋的
局面。
一 孫中山逝世後的繼承權之爭………………………………………………………………13
二 “廖案”結果:胡漢民逐出廣州…………………………………………………………18
三 中山艦事件:蔣介石的冒險行動…………………………………………………………23
四 寧漢對峙:元老們迎汪抗蔣………………………………………………………………32
五 蔣汪聯手反對特委會………………………………………………………………………43
第二章 蔣胡由合作到分裂
蔣介石需要胡漢民這塊“黨”的招牌,為他實行武力統一“正名”;而胡
也需要倚仗蔣的軍事實力,來實現自己倡導的“黨權”高於一切。這是蔣胡合
作的基礎。但胡一貫以黨國元老自居,蔣則依靠“軍權”逐步侵蝕胡的“黨權”。
這一矛盾隨著蔣介石對全國的統治走向相對穩定而愈演愈烈。
一 蔣介石為什麼選擇了胡漢民………………………………………………………………53
二 蔣胡合作的基礎……………………………………………………………………………63
三 黨權和軍權的較量…………………………………………………………………………73
第三章 約法之爭和胡漢民被扣
國民黨自形式上統一全國後,黨內各派反蔣勢力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最
終在反對蔣介石獨裁的共同目標下結成同盟,軍事上演變成中原大戰,黨政方
面召開了“擴大會議”,但都相繼失敗。勝利一方的蔣介石順勢接過反對派倡
導的“民權”、頒布約法,掉過頭來對付胡漢民所標榜的“黨權”。蔣胡相爭,
終於激起了湯山事件。
一 約法問題之由來……………………………………………………………………………85
二 胡適挑戰“黨治”,鼓吹約法……………………………………………………………87
三 《太原約法》的真實意圖…………………………………………………………………91
四 國民黨四中全會上的交鋒…………………………………………………………………94
五 湯山事件……………………………………………………………………………………102
第四章 國民會議的本質
胡漢民被囚後,國民會議完全按照蔣介石的意圖發展,新公布的《約法》,
為蔣氏獨裁統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礎,蔣的權力似乎牢不可破。但事情並不是這
樣簡單,因囚禁胡漢民而觸發的黨內不滿情緒,使蔣介石意想不到地面臨著另
一場更大的挑戰……
一 國民會議的召集……………………………………………………………………………113
二 歷次修訂《國民政府組織法》之比較……………………………………………………121
三 國民黨內外對《約法》的反應……………………………………………………………127
第五章 “非常會議”和廣州開府
蔣只是依靠武力和分化收買手段挫敗他的政治對手,並沒有真正贏得人心;
他在剷除異己方面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奏效於一時,卻使更多人感到寒心。胡
漢民被囚後,經過一番四面八方的奔走聯絡,胡漢民派、孫科派、汪精衛派、
西山會議派、兩廣地方實力派,以及其他反蔣勢力,又聯合起來公開反蔣。
一 扣胡引起的風波……………………………………………………………………………133
二 胡漢民為什麼選擇在廣東發難……………………………………………………………142
三 黨內各派聯合反蔣局面的形成……………………………………………………………145
四 四監委彈劾通電的反響……………………………………………………………………150
五 廣州開府……………………………………………………………………………………160
六 陳銘樞態度的轉變…………………………………………………………………………170
第六章 北方反蔣的再次興起
寧粵對峙公開化後,北方反蔣勢力也躍躍欲試。這些地方實力派儘管對蔣
的統治有著各自不同的不滿或不服,但在一波又一波最初看起來聲勢浩大的反
蔣抗爭中,不能團結一致,而是各有打算,相互猜疑,甚至口是心非。這些弱
點,自然便於蔣分化收買,各個擊破。
一 石友三率先反叛……………………………………………………………………………189
二 閻錫山返晉風波……………………………………………………………………………209
三 甘肅雷馬事變………………………………………………………………………………221
四 寧粵大戰一觸即發…………………………………………………………………………231
第七章 上海和談
九一八事變發生,國難當頭,各方勢力被迫和解。10月22日,蔣、汪、
胡三人於上海會談。這是自1926年“廖案”之後三人唯一一次會面,也是他
們三人畢生中的最後一次。接下來寧粵雙方代表舉行和談,終於達成了和平
統一的初步協定。
一 蔣為何始終堅持政治解決…………………………………………………………………239
二 國難當頭,被迫和解………………………………………………………………………249
三 寧粵廣州會議………………………………………………………………………………253
四 初步統一的上海和談………………………………………………………………………269
第八章 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象徵“團結”、“統一”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分別在南京、廣
州、上海三地召開,選舉產生了擁護蔣、胡、汪三人的中央委員,並完成了各
自的議事日程。這在國民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顯而易見,各派政治勢力之
間是不可能達成真正的“團結”和“統一”。在隨後召開的四屆一 中全會上,
又很快上演了一場新的權力之爭。
一 南京,蔣介石主持下的四全大會…………………………………………………………285
二 粵方內部的矛盾和分化……………………………………………………………………289
三 廣州,胡漢民調停下的四全大會…………………………………………………………302
四 上海,汪精衛另起爐灶……………………………………………………………………310
第九章 蔣氏下野和國府改組
在粵方的逼迫下,蔣介石被迫以退為進,同意下野,但這並沒有根本撼動
蔣的地位。為了將來的捲土重來,蔣在向中常會辭職前兩小時,先召開國務會
議,任命了一批省府主席,多為聽命於他的軍人。在北方,很多馮玉祥的西北
軍舊部和閻錫山的晉系將領,心理更是倒張(學良)重於反蔣。
一 蔣介石被迫下野……………………………………………………………………………319
二 北方秘密聯合倒張…………………………………………………………………………335
三 四屆一中全會的糾紛………………………………………………………………………353
第十章 蔣汪合作
汪在政治上的反覆無常,令胡深惡痛絕,這次為了反蔣而不得不聯汪;然
而汪又一次自食其言,主動同蔣合作,胡已無能為力。蔣汪合流後,暫時結束
了寧粵對峙的局面,原本四分五裂的國民黨再次形成以蔣介石為主導、各派聯
合統治的局面。
一 內外交困的孫科內閣………………………………………………………………………373
二 特委會的成立與金融風潮…………………………………………………………………384
三 蔣介石復出前的布置………………………………………………………………………392
四 蔣汪合流,重掌中樞………………………………………………………………………400
第十一章 地域觀念與蔣介石的起伏
寧粵對峙期間,反蔣派幾乎是清一色的廣東人。雖然他們的政治主張並非
一致,甚至相互對立,但“國民黨的天下是廣東人打出來的”,面對浙江籍的
蔣介石企圖霸占“黨國領袖”地位,他們的共同反應就是不滿和不服。
一 孫中山粵籍觀念在國民黨中的運用………………………………………………………418
二 江浙派對粵籍“黨統”的首次挑戰………………………………………………………421
三 黨內粵籍領袖正統意識的總爆發…………………………………………………………429
四 地域觀念淡出黨內權力鬥爭………………………………………………………………437
結 語 蔣介石“最高領袖”地位的確立
從胡漢民被囚到蔣汪合流,剛好一年零一天,蔣、汪、胡等各派勢力之間,
熱熱鬧鬧地經歷了一個分化和重組的複雜過程。此後,蔣介石汲取兩次下野的
教訓,表面上充分尊重汪、胡所代表的“黨權”,自己則牢牢抓住“軍權”不
放,逐步鞏固統治,並最終確定了在黨內的“最高領袖”地位。
徵引參考資料索引………………………………………………………………………………449
後 記……………………………………………………………………………………………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