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歌劇蝙蝠

國家大劇院歌劇蝙蝠

此次國家大劇院推出的新版《蝙蝠》由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執棒,英國著名戲劇導演史蒂芬·勞利斯擔綱執導,曾任2010年拜羅伊特音樂節《尼伯龍根的指環》的舞台設計師弗蘭克·菲利普·施略斯曼擔任舞美設計,打造具有超現實主義意味的夢幻場景。

詞條信息

演出資料圖 演出資料圖

詞條全稱: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蝙蝠》

演出票價: 880,680 ,600,520 ,380 ,280 ,220 ,160

演出介紹

演出簡介

《蝙蝠》是約翰·施特勞斯的一部輕歌劇,劇情引人入勝、幽默詼諧。不僅是世界範圍內上演頻率最高的輕歌劇經典,更是很多知名歌劇院迎接新年的保留“賀歲劇目”。《蝙蝠》中的圓舞曲、波爾卡、進行曲、恰爾達什等施特勞斯式音樂可謂中國觀眾最耳熟能詳的西洋音樂經典,而它的序曲也早已伴隨著新年音樂會深入眾多樂迷心中。

此次國家大劇院推出的新版《蝙蝠》由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執棒,英國著名戲劇導演史蒂芬·勞利斯擔綱執導,曾任2010年拜羅伊特音樂節《尼伯龍根的指環》的舞台設計師弗蘭克·菲利普·施略斯曼擔任舞美設計,打造具有超現實主義意味的夢幻場景。

李心草 指揮

李心草現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韓國釜山愛樂樂團音樂總監、貴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華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

李心草先後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和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指揮系,師從已故著名指揮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奧地利著名指揮大師雷歐普德·哈格教授。二十歲時,他就已與前中央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國內著名樂團有了成功的合作,成功演出了威爾第歌劇《茶花女》和中國歌劇《原野》;1994年至1996年,出任中國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團首席指揮,並指揮上演了大量的經典芭蕾舞劇;1997年,作為哈格大師的助理指揮,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進行訪華演出;1993年,年僅二十二歲的大學生李心草在“全國首屆指揮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1997年,在法國“第四十五屆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中榮獲第二名;2000年,被《中國青年》評為“可能影響中國二十一世紀的一百位青年”之一;2004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首屆中國青年學習成材獎”十佳之一。現在,李心草的足跡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與他合作過的音樂團體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交響樂團等歐洲重要樂團和歌劇院以及亞洲、大洋洲的主要樂團和歌劇院。

自1999年至今,李心草率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世界各地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演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悉尼歌劇院、東京三得利音樂廳等數十所世界頂級音樂場所都留下了他和國交的足跡,所到之處頗受好評,各國權威樂評均給予極高評價。2003年底,李心草與大提琴巨匠羅斯特羅伯維奇合作演出,得到了大師的高度讚揚。2007年隨溫家寶總理出訪莫斯科並執棒“中俄文化年閉幕式”音樂會。2008年奧運之際,在維也納歌劇院執棒維也納交響樂團,在歐洲首演了中國歌劇《花木蘭》。近年來,他在歌劇藝術上有了新的突破,相繼成功演出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等三十餘部經典歌劇。

導演

英國著名的歌劇、戲劇導演。1986年至1991年任英國“格林德伯格歌劇節”製作總監。1987年憑藉其指導的歌劇《魂斷威尼斯》一舉成名。此後陸續為英國皇家歌劇院、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芝加哥抒情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紐約城市歌劇院、威尼斯鳳凰歌劇院等知名劇院指導了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製作。其中,他在前蘇聯為馬林斯基劇院(時名基洛夫歌劇院)指導的《鮑里斯·戈杜諾夫》更成為了前蘇聯第一個通過電視向英國進行現場直播的文藝演出。史蒂芬的導演風格和舞台呈現具有非常獨特的個人色彩,評論界普遍將其概括為“新古典主義”風格。他具有深厚的文學和藝術積澱,歷史名勝、文學名著、傳世名畫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並成為了他重要的靈感源泉。他的舞台作品兼具優雅精緻的古典美和凝練舒展的現代美,色彩綺麗而又清新自然。抒發古典情懷卻不拘泥於古典,展現現代意識卻不激進。史蒂芬以其獨特的個人風格樹立了國際著名導演的地位。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英國皇家歌劇院《蒂托的仁慈》,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唐·璜》,華盛頓國家歌劇院《飄泊的荷蘭人》,洛杉磯歌劇院《愛之甘醇》,芝加哥抒情歌劇院《費加羅的婚禮》,德國紐倫堡歌劇院《尼伯龍根的指環》、《莎樂美》,格林德伯格歌劇節《蝙蝠》(1996年)等。

舞台設計

施略斯曼出生於德國奧登瓦德的巴登柯尼希。1985年至1989年在薩爾茨堡的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舞台與服裝設計。他和眾多導演們,如Andreas Homoki,Olivier Tambosi,Harry Kupfer和Philipp Himmelmann等一起在世界知名歌劇院及歌劇節工作,如英國皇家歌劇院、德國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漢堡國家歌劇院、萊比錫國家歌劇院、荷蘭阿姆斯特丹歌劇院、都柏林歌劇院、威尼斯鳳凰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芝加哥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東京新國立歌劇院、拜羅伊特音樂節等。

施略斯曼還是2010年拜羅伊特音樂節《尼伯龍根的指環》的舞台設計師。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1874年的奧地利溫泉療養勝地巴德伊舍爾。由於法爾克博士曾經被埃森斯坦伯爵弄成蝙蝠模樣戲耍過,因此他與伯爵夫人羅薩琳德串通一氣準備報復。當埃森斯坦因犯法而要入獄前,法克爾博士邀他先去參加一場由奧洛夫斯基王子舉辦的舞會。在那兒,家中女傭阿黛拉化身為明星前來,而其妻羅薩琳德也化妝參與盛會,不知情的埃森斯坦還向自己妻子百般調情。第二天,大夥又湊巧全在監獄出現,羅薩琳德當著大家的面前斥責丈夫花心,尷尬的埃森斯坦也只好在法爾克的解圍下,皆大歡喜的收場。

人物介紹

艾森施坦(男高音)

貪飲好色的艾森施坦某種程度上具有史上最著名的花花公子唐·璜的性格元素,但其長相魅力顯然和唐·璜相差甚遠。他是一位典型的中產階層貴族,錦衣玉食,不愁生計,整天好逸惡勞,遊手好閒,除了浸泡在各種社交場所中外無所事事。

在劇中他剛因毆打警察而被罰拘留八天(原本是五天,但因律師辯護不利反而增加了刑期),大幕拉開時正是他馬上要前往監獄服刑的日子。半年前,他因為在一次惡作劇中戲弄了自己的朋友法爾克,才讓自己度過了歌劇描寫的這個跌宕起伏、妙趣橫生的夜晚。

羅薩琳德(女高音)

一位風韻猶存的貴婦,看似生活美滿,其實心中滿懷著對另一番生活情趣的嚮往。

在劇中,一方面這位男爵夫人要保持著表面上的高貴氣質,同時又無法掩蓋她內心脆弱的一面。比如,她不希望讓自己的女僕阿黛麗去參加舞會,不然她就要在丈夫前去服刑的首個夜晚獨守空房。不過,她的追求者阿爾弗萊德不勝其煩的“歌聲”還是讓這位尊貴的夫人難以抗拒,這讓她之前義正言辭的拒絕瞬時間形同玩笑。正是由於她在其夫君前去參加宴會後和阿爾弗萊德的秘密幽會才釀成了劇中的巨大誤會。

阿黛麗(女高音)

歌劇歷史上的女僕形象不勝枚舉,威爾第《茶花女》中的阿迪娜,莫扎特《費加羅婚禮》中的蘇珊娜,華格納《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布蘭格妮等等。但是阿黛麗卻是所有女僕形象中最討人喜愛,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她能言善辯,頭腦靈活,時而羞怯,時而又充滿表現欲。這在她進入奧洛夫斯基親王的宴會後一連串機敏善變的表現就能看出,一位長期被壓抑的女僕瞬間變成了一位備受尊重的藝術家,這個“麻雀變鳳凰”戲劇元素是任何一位觀眾都樂意看到的。

阿爾弗萊德(男高音)

阿爾弗萊德的本職是位聲樂教師,這從他在開場時引誘羅薩琳德的歌聲就能看出:“飛走的小鳥回來吧!撫慰我渴望的心……”

不過,這位風流鄙俗的音樂老師在劇中成為了一名可憐的“倒霉蛋”,雖然他一度成功地引誘了男爵夫人羅薩琳德,但是好久不長,正當二人情緒正濃時,突然闖進的監獄長將這個羅薩琳德家中唯一的男性當成了艾森施坦,於是這位風流倜儻的半吊子音樂家成了艾森施坦的替身,直到最後一幕才獲得再次登場的機會。

法爾克(男中音)

《蝙蝠》劇中主要情節的始作俑者,同時也是劇名《蝙蝠》的標題人物。

一切還都要從半年前說起,艾森施坦男爵在一次宴會後,趁著自己的好友法爾克喝得酩酊大醉時將其裝扮成蝙蝠的模樣。法爾克以此造型示人,於是在大街上醜態百出,顏面盡失,而從此留下了“蝙蝠”的綽號。由此,法爾克將在劇中出現的這個夜晚策動一次針對艾森施坦的甜蜜抱負,他精心設計了一場假面舞會,並讓所有需要參與這場報復大戲的演員依次登場,並各自扮演者全新的角色。

所以說,整部《蝙蝠》歌劇都是在法爾克的導演下進行的。

奧洛夫斯基王子(女中音)

一位桀驁不馴,玩世不恭並且同樣貪圖享樂的俄羅斯貴族。雖然作曲家並沒有為這位貴族賦予更多的複雜性格,但是卻將這個男性角色交個了女中音歌唱家飾演。而這種反串的做法在莫扎特的《費加羅婚禮》,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都曾經出現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