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

《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是二O一一年十二月八日發布的發展規劃。

檔案發布

科技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科協關於印發2010至2020年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科發社〔2011〕67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教育廳(教委)、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人事局、勞動保障局、教育局、科協,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司(局),各有關單位:

21世紀是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世紀,生物技術人才競爭已經成為國際人才競爭的重點之一。生物技術及其催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世界一流的生物技術人才,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為我國逐步實現由生物技術大國向生物技術強國的轉變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未來1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關鍵階段,是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事業也將迎來更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以下簡稱《生物技術人才規劃》),大力推進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對於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建設人才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現將《生物技術人才規劃》印發給你們。請各級科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行政部門,各級科協組織,各級各類科研機構、學校和企業要把生物技術人才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之一,切實加強對《生物技術人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廣泛開展學習活動,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參與生物技術人才工作,切實把《生物技術人才規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特此通知。

科技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科協

二O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檔案正文

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發展生物技術,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據建設生物技術強國與生物產業大國的人才需求,制定本規劃。

序 言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當前是我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我國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發展生物技術及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迫切需要培育創新型生物技術人才,迫切需要建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

新世紀以來,全球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呈現四大趨勢:一是生物技術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科研開發和資金投入的戰略重點;二是生物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重點之一;三是生物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四是生物安全已經成為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物技術人才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初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明確指出:“把生物科技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加強生物科技在農業、工業、人口和健康等領域的套用”。溫家寶總理指出“我們要奮力搶占生物技術制高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經過一系列戰略部署和努力,探索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我國生物技術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吸引了一批海外尖端人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科研創新能力,生物技術人才工作呈現良好局面。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生物技術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支撐我國生物技術科技與產業發展方面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缺乏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缺乏優秀創業型人才、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仍然不足、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仍待破除等等。

未來十年是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生物技術人才也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巨大的市場優勢、充足的資金優勢和生物技術人才儲備優勢,進一步增強國家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科學規劃、統籌部署、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大力建設高水平生物技術人才隊伍。

我國生物技術人才發展現狀及主要需求

1. 我國已形成一支初具規模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

在國家現有人才政策推動下,按照出人才、出成果、出機制的總體要求,我國在生物技術領域探索了既符合國際慣例又體現中國特色的新型體制機制,凝聚了一批高素質、正值創新高峰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目前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研發人員已達25萬餘人。以科技領軍人才為核心,輻射和帶動各類優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生物技術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尤其在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蛋白質組、幹細胞和組織工程、生物信息、生物技術藥物、農作物育種等前沿領域迅速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參與國際大科學計畫的能力逐步提高,一批創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已經進入國際競爭前沿。

2. 我國生物技術人才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明顯差距。

我國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與國家的科技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相比,尚存一些突出的困難與問題。一是我國生物技術人才總體數量不足,我國目前約有4萬餘人從事生物技術研發工作,與中長期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比,總體數量明顯不足;二是缺少尖端人才;三是海外留學人才多,回國人才數量少,據統計,從1978年至今,超過58萬的生物技術領域的中國學生到海外深造,但僅有約15萬人回到中國,約占留學總人數的25%;四是產出原始性創新成果和產品的創新創業人才少。

3. 我國發展生物技術科技與產業需要一支數量足、素質高的人才隊伍。

生物技術的發展將為人類解決人口健康、食品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生物安全,乃至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手段。我國生物技術科技與產業的發展亟需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一是保障糧食供應和安全,培育超級農作物新品種,發展新型食品加工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是保障公眾健康,針對心腦血管、腫瘤等重大疾病,愛滋病、結核、B型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的防治,發展新型預防和治療技術,發展創新藥物和先進醫療器械,提高我國中醫藥現代化水平;三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生物技術集成創新,推進“綠色製造”,加速傳統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競爭能力的重大產品,實現我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由技術積累向產業化開發的戰略轉變,引領生物產業的發展;四是保護生態環境,解決飲水安全、水污染治理,防止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大幅度增加綠色植被面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現代垃圾處理;五是發展生物能源,降低重要能源物資的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六是提高我國防禦生物恐怖能力,保障國家安全。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1.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為目標,以“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為指導思想,以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為核心,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水平一流、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為我國發展生物技術科技與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 基本原則。

以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既有基礎條件,人才開發和服務發展相結合。今後10年,我國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是:

——注重當前與長遠相結合。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注重目前生物人才隊伍的現狀,也要根據建設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的目標,對2015年、2020年我國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和整體規劃。

——注重創新與創業人才相結合。針對目前生物技術人才隊伍缺乏優秀創新型和創業型人才的現狀,既要千方百計地支持和鼓勵創新型人才的發展,也要注重鼓勵和支持優秀創業型人才的發展,從政策、體制、資金等方面著手,將創新型和創業型人才的發展結合起來。

——注重培養、引進和使用相結合。針對不同層次生物技術人才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立足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相結合,建立更加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靈活高效的引進機制和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

——注重人才、項目與基地相結合。立足人才帶動項目和基地發展,項目和基地支撐人才成長的理念,以培養和造就一流人才為重要目標,更加注重人才、項目和基地的有機結合,形成人才、項目、基地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運行機制。

——注重國內與國外相結合。立足國內、國外人才資源的統籌發展,繼續加強生物技術人才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用好國內和國外兩方面的人才資源。

——注重高校及科研機構與企業相結合。針對促進產學研結合,加速我國生物產業發展,更加注重高等學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生物技術人才的結合,形成人才、技術和產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3. 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0年,我國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建設生物技術人才金字塔,支撐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戰略目標的全面實現,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水平一流、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

2)階段目標。

(1)第一階段(2011—2015年)。

“引進人才、選拔人才”。根據實際需要,引進和選拔一批國家和產業急需、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在規模上初步實現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目標。

——培養和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若干創新團隊。圍繞我國生物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通過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和國家重大科技計畫,建設一批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領域產學研聯盟,造就一批領軍人才和若干創新團隊。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級管理人才。努力為各級政府、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大型生物醫藥企業,造就一批懂科學、懂技術、懂經濟、懂管理的高級管理人才。

——培養和造就一批學科骨幹。通過各級政府與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重點加強對專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科技人員的支持,形成一批學科骨幹。

——培養和造就一定規模高技能人才隊伍。根據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培養一定規模的生物技術、產業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2)第二階段(2016—2020年)。

整體提高我國生物技術人才隊伍素質和水平,使人才數量、結構、學科和地域分布等達到均衡,實現量才使用、人盡其才,力爭在重點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培養和造就3-5名國際頂尖科學家。結合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和國家重大科技計畫的實施,在我國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重點領域,建設若干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工作室,造就3-5名生物科學重點領域的國際頂尖科學家。

——培養和造就30-50名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人才。圍繞我國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國際生物技術發展前沿領域,打造5-10個國際一流的國家實驗室,努力培養30-50名國際一流生物技術創新人才。

主要任務

1. 世界頂尖人才培養行動。

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落實國家重大人才政策,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和保障措施,到2020年,力爭在生物能源、農作物育種和重大疾病治療等部分生物技術領域造就3-5名世界頂尖科學家。

2. 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行動。

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瞄準世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前沿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力爭在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蛋白質組及結構生物學、代謝組及系統生物學、幹細胞與組織工程、轉基因動植物與克隆動物、神經生物學、疫苗和抗體、生物治療、重大傳染病的防控、生殖與發育和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等方向培養和造就30-50名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和若干創新團隊。

3. 領軍人才培養行動。

依託國家科技計畫和人才計畫,瞄準世界生物科技與產業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力爭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和相關管理領域培養造就一批領軍人才和學科骨幹。到2020年,力爭培養和造就領軍人才300-500名、學科骨幹3-5萬名。

4. 產業人才培養行動。

按照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依託國家級產業園區建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建設和完善20-30個產業基礎好、發展後勁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產業化示範園區,帶動整個生物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力爭培養和造就30萬名生物產業人才。

5. 生物技術管理人才培養行動。

依託高級管理人才培訓計畫和培訓基地,按照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規律,結合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的特點,到2020年,力爭培養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術高級管理人才。

政策措施

針對我國生物技術人才現狀和未來需求,建立和落實人才發展的創新政策和保障措施,不斷提高我國生物技術國際競爭力,推進我國生物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1. 實施促進生物技術人才創新的政策。

改革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人才管理體制機制,鼓勵科技人才潛心研究,改進科技評價和獎勵方式,完善以水平和貢獻為導向的科研評價辦法;建立以財政支持為主的科研機構綜合績效評價制度;完善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和國家科技計畫管理辦法,對由高層次創新人才領軍的科研團隊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健全科研單位分配激勵機制,向關鍵科研崗位和優秀拔尖人才傾斜。

2. 實施支持生物技術人才創業的政策。

各級政府進一步完善加大吸引和支持生物技術人才創業的相關政策。制定土地使用優惠政策、設立創業啟動資金等措施,支持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加強創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服務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加大對生物技術創業孵化器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創建創業服務網路,探索多種組織形式,為人才創業提供服務;制定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向科技型企業流動的激勵保障政策。

3. 實施生物技術人才在產學研各領域間流動的政策。

整合生物技術領域中教育、科技、產業領域的人才資源,加速人才流動,是提高人才素質、發揮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徑。通過制定專門政策,在生物技術領域建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高層次人才的雙向交流制度,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模式;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支持企業、科研機構與高等學校通過聯合建立實驗室或研發中心等多種形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實行“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依託重大人才計畫以及重大科研、工程、產業攻關、國際科技合作等項目,在創新實踐中集聚和培養一流人才。

4. 實施促進生物技術人才向邊遠地區流動的政策。

針對我國一些生物資源豐富、人才短缺和流失較嚴重的邊遠地區制定特殊的激勵政策。結合西部等邊遠地區的生物資源特色,出台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引導和扶持創業人才和企業在當地創業,積極開發特色生物產業,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通過加大投入力度,實施科技項目傾斜、職務職稱優先晉升等政策,鼓勵優秀人才向邊遠地區流動,逐步最佳化人才地域分配結構;通過落實國家對艱苦邊緣地區的工資傾斜政策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及各類生物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到艱苦邊遠地區服務和掛職鍛鍊的相關政策。

5. 實施促進生物技術人才發展的財稅金融創新政策。

制定優先支持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人才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各級政府不斷建立和完善生物技術人才引導資金、發展資金、種子基金、創業投資和銀行信貸等多層次、專業化的人才發展創新投融資體系;完善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創業貸款等辦法,進一步完善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技術等作為資本參股的措施;實施扶持生物技術創業風險投資基金、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稅收和貼息等優惠政策。

6. 實施支持生物技術人才參與國際合作的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生物技術人才回國(來華)創業,制定和完善出入境和長期居留、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擔任領導職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參與國家標準制定、參加院士評選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

建立海外高層次生物技術人才特聘專家制度,探索實行技術移民,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創業或以多種方式為國服務;

加強生物技術領域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區建設,提供創業資助和融資服務;

建立統一的海外生物技術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和海外人才需求信息發布平台;

加大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力度,完善國外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國外智力資源供給、發現評價、市場準入、使用激勵、績效評估、引智成果共享等辦法;

擴大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規模;開發國(境)外生物技術領域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完善出國(境)培訓管理制度和措施;

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與海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

推動我國企業設立海外生物技術研發機構;推薦優秀生物技術人才到相關國際組織任職;積極推進生物技術專業人才職業資格國際互認;

加強博士後國際交流;發展國際人才市場,培育一批國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

組織實施

1. 加強領導。

建立國家生物技術人才發展相關工作領導組,指導、協調國家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提出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議。建立人才信息庫,建立高端人才聯絡等工作機制。

2. 加大經費保障力度。

不斷完善現有的人才經費投入機制和結構,統籌政府、企業和社會的經費資源,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的投入比例。調整最佳化現有科技計畫、專項、基金和其他科技經費結構。

3. 創造良好條件。

針對生物技術人才工作的具體需要,制定人才工作規劃或計畫。通過國家“千人計畫”、“百人計畫”、“長江學者”等多種途徑吸引人才,通過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學科和企業研發中心等途徑聚集人才,使用人才。在科研隊伍配置、後勤服務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為優秀人才服務,形成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工作團隊,保障研究、開發、教學等工作的順利進行。在住房、家屬安排、子女上學、醫療保障、出國手續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和措施,為優秀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解除他們工作與生活中的後顧之憂。

4. 加強人才工作基礎建設。

充分發揮各級科技管理部門的職能和作用,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生物技術人才信息統計和分析機制,推動生物技術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人才信息資源服務平台,實現對人才的動態監測和服務; 整合和分析各類人才資源信息,總結和探索人才成長規律,逐步完善各類人才評估考核指標體系;加強人才評估考核工作的實施,逐步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