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國圖公開課依託國家圖書館宏富的館藏資源,以服務國家戰略、傳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公眾文化生品質為主線。一方面整合多種文獻資源,並結合公開課自身的特點進行改造,以網際網路的形式重新展現給讀者。同時,結合最新熱點和讀者需求,不斷策劃知識密度高的課程內容。
專題課程

漢字與中華文化

主講人:王寧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訓詁學家、文字學家。
課程名稱 | 上線時間 |
第一講 文明的晨曦——漢字的起源 | 2015/04/23 |
第一講觀眾問答 | 2015/04/30 |
第二講 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表意文字——漢字的性質與特點 | 2015/05/07 |
第二講觀眾問答 | 2015/05/14 |
第三講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字型的演變 | 2015/05/21 |
第三講觀眾問答 | 2015/05/28 |
第四講 漢字:中華文化的基石——漢字與文化的關係 | 2015/06/04 |
第四講觀眾問答 | 2015/06/11 |
第五講 怎樣分析一個字?——漢字的結構和字理 | 2015/06/18 |
第五講觀眾問答 | 2015/06/25 |
第六講 不必都是書法家 卻要寫好每一個字——漢字的書寫規則與書法藝術 | 2015/07/09 |
第六講觀眾問答 | 2015/07/16 |
第七講 20-21世紀漢字問題的大辯論——漢字改革和簡繁字問題 | 2015/07/23 |
第七講觀眾問答 | 2015/07/30 |
第八講 告別鉛與火的時代——資訊時代的漢字規範 | 2015/08/06 |
第八講觀眾問答 | 2015/08/13 |
第九講 漢字有危機嗎?——漢字與現代社會 | 2015/08/20 |
第九講觀眾問答 | 2015/08/27 |
第十講 學漢字 懂漢字 愛漢字——漢字科學與漢字教育 | 2015/09/03 |
第十講觀眾問答 | 2015/09/10 |
論古琴的文化精神
道法自然,天地同和—— 論古琴的文化精神

主講人:丁承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現為武漢音樂學院教授,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中國琴會副會長。
曾發表論文《中國造琴傳統抉微》、《吟猱論》、《琴調溯源》等;學術專著《琴上月令》、《古瑟藝術論》(與傅麗娜合著)等;打譜琴曲《神人暢》、《白雪》、《南風暢》、《卿雲歌》、《扊扅歌》等,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古琴藝術家,音樂教育家。
課程名稱 | 上線時間 |
第一講 圖騰與巫祝——上古琴制與其象徵意義 | 2015/06/13 |
第一講觀眾問答 | 2015/06/20 |
第二講 道德堅守——孔子修身授業的載道之器 | 2015/07/11 |
第二講觀眾問答 | 2015/07/18 |
第三講 革故鼎新——漢代琴制與琴道的滄桑巨變 | 2015/07/25 |
第三講觀眾問答 | 2015/0801 |
第四講 左琴右書——魏晉風骨與琴的滄桑巨變 | 2015/08/08 |
第四講觀眾問答 | 2015/08/15 |
第五講 衝突與共存——隋唐多元琴樂風格的思考 | 待定 |
第五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六講 琴棋書畫——文人修養與古琴藝術 | 待定 |
第六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七講 大音希聲——道與古琴文化 | 待定 |
第七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八講 漢字思維——減字譜與打譜的文化意義 | 待定 |
第八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九講 劍膽琴心——中國太極功夫與古琴操縵藝術 | 待定 |
第九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講 寧靜致遠——古琴與士的精神 | 待定 |
第十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絲綢之路與絲路之綢

主講人:趙豐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紡織考古學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報工作負責人,在紡織科技史、染織藝術史、絲綢之路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樹。
課程名稱 | 上線時間(預估時間) |
第一講 扶桑靈機——列入人類非遺的蠶桑絲織技藝 | 2015/08/07 |
第一講觀眾問答 | 2015/08/14 |
第二講 蠶為龍精:絲綢在中國的起源及其文化契機 | 2015/08/21 |
第二講觀眾問答 | 2015/08/28 |
第三講 賽里斯人——絲綢的早期傳播及對歐洲的影響 | 2015/09/04 |
第三講觀眾問答 | 2015/09/11 |
第四講 絲綢之路——來自考古、文獻、圖像的物證 | 2015/09/18 |
第四講觀眾問答 | 2015/09/25 |
第五講 五色漢錦——中國絲綢向西傳播的高峰 | 待定 |
第五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六講 何處大秦——絲路沿線國家效仿學習絲綢生產的經過 | 待定 |
第六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七講 錦上胡韻——絲織品上所見西方文化的影響 | 待定 |
第七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八講 大唐風尚——兼容並蓄的唐代絲綢技術與藝術 | 待定 |
第八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九講 島夷志略——東南沿海絲綢之路的絲綢貿易 | 待定 |
第九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講 西北神州——遼、金、西夏、回紇時期的絲綢交往 | 待定 |
第十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一講 歐亞通衢——蒙元時期的東西絲綢交流 | 待定 |
第十一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二講 東西洋上——明清傳教士和中國絲綢外銷新潮 | 待定 |
第十二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三講 衣被天下——20世紀世界各地的絲綢生產 | 待定 |
第十三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四講 經緯天地——中國絲綢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 待定 |
第十四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五講 錦繡前程——世界遺產背景下的絲綢未來 | 待定 |
第十五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抗日戰爭與戰後處理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日本的戰後處理

主講人:步平
1948年出生,北京人,歷史學家、中日關係史學者。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中日共同歷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員,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
課程名稱 | 上線時間(預估時間) |
第一講 為什麼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 2015/08/15 |
第一講觀眾問答 | 2015/08/22 |
第二講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戰爭泥潭的? | 2015/08/29 |
第二講觀眾問答 | 2015/09/05 |
第三講 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 | 待定 |
第三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四講 建立功勳的中國戰區 | 待定 |
第四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五講 躋身“四強”----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 待定 |
第五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六講 正義的伸張----東京審判 | 待定 |
第六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七講 反思與翻案----戰後日本社會 | 待定 |
第七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八講 “改善”與“改惡”----圍繞日本歷史教科書的鬥爭 | 待定 |
第八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九講 日本人的精神枷鎖----靖國神社 | 待定 |
第九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第十講 中華民族的復興 | 待定 |
第十講觀眾問答 | 待定 |
讀書推薦

書名 | 推薦人 | 上線日期 |
《數學與人文》 | 丘成桐(文津圖書獎獲獎作者) | 2015/04/23 |
《教育公平的實現與理想? | 周國平(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4/23 |
《萬物簡史》 | 劉嘉麒(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4/23 |
《檀島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記》 | 李大光(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4/23 |
《追星:關於天文的宗教、藝術、歷史》 | 朱進(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4/23 |
《愛哭鬼小隼》 | 賴雪梅(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5/07 |
《在梁莊》 | 莊建(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5/21 |
《巨流河》 | 夏欣(文津圖書獎評審) | 2015/06/11 |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 陳衛平(文津圖書獎獲獎作者) | 2015/06/26 |
《是什麼帶來力量:鄉村兒童的教育》 | 鄧雪梅(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責任編輯) | 2015/07/10 |
《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傳》 | 卞毓麟(文津圖書獎獲獎作者) | 2015/07/24 |
《信息簡史》 | 高博(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譯者) | 2015/08/07 |
特別活動

2015年4月23日,在第二十個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在國圖藝術中心舉辦大型閱讀推廣活動,啟動“國圖公開課”並舉行首場特別活動,活動邀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和哲學家、作家周國平先生為讀者帶來兩場直播形式的演講。卞毓麟演講題目是“閱讀與科學”。他表示,科學不是無聊、枯燥的學科,要帶著欣賞的感覺去閱讀科普類書籍,好的科普類作品應該是將科學與人文完美結合起來,讓人在閱讀中感覺不到科學在哪裡終了,人文在哪裡開始。周國平演講題目是“閱讀與生活”。他認為閱讀有三種目的:實用、消遣和豐富精神生活,而人生的意義就在於高質量的精神素質和精神生活所帶來的幸福感。周國平同廣大讀者分享了他的閱讀生活,並提出圖書館是書籍的寶庫、精神的聖殿,要為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服務。4月23日活動當天在國圖公開課網站平台進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