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

國商

《國商》講述從洋務運動到共和國近百年間,中國處於內外交困、新舊更迭的制度急轉期。而彼時對中國商人來說,在破除幾千年重農輕工商傳統後,他們不僅得到了機會,並且獲得了地位。他們對社會和政治發揮出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歷史的夾縫中顯得華麗又蒼涼。 張謇、盛宣懷、唐廷樞、周學熙、范旭東、劉鴻生、盧作孚、榮毅仁、穆藕初、陳光甫,這十位在近代中國轉型時期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商人,其商路歷程值得歷史認可和紀念。他們大多是近現代中國一些重要產業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他們中大部分人以商人的身份承擔了傳統文化中士”的一部分責任——改造社會、思考國民性,甚至是服務社會公益。在歷史的迴旋中,他們的名字可能被隱沒,但是他們的影響已經輻射到了今天。

基本信息

圖書摘要

第一章 張謇:注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

謇進入歷史視野的身份是——晚清狀元,棄官從商的中國實業先驅。這個帶有轉折性的身份蘊涵的內容很多。張謇在40歲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歲才功成名就。但卻在第二年便辭職返鄉,轉而經商。甲國士大夫階層歷來以“學而優則仕”為事業,經商曾經是中國讀書人所不屑於選擇的一條道路。張謇棄官而從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對儒家傳統的背離;但是經商之後的張謇又從來沒有放棄“堯舜之治”、“聖王之道”的儒家社會理想,作為商人的張謇甚至做了不少從商人的角度來看並不十分正確的決定。

張謇生活的時代對商人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代。此時的商人作為一個社會階層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權利,國家的經濟政策仍未走出小農時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觀的商業活動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處處受牽制,也沒有好的融資環境和渠道。張謇經歷了許多艱苦,有許多感慨,對後代來說,這一代企業家的歷程有許多啟發和映射現實的意義。

雖然張謇從商之後,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經營,卻很少有人簡單地把張謇稱為“商人”。這或許是因為他的政治和社會聲望實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無大權,也無巨富,但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所以被稱為“紳商”。用今天的視角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主義色彩的職業經理人兼公益家。

在20世紀初整箇中國處於渾噩茫然之中時,張謇幾乎完全憑藉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鄉南通建設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城市範本。當時的南通城就像一個試驗田,張謇在這裡培植他對美好社會的理想。而南通城也像是張謇的城堡,是他政治追求受挫後苦心經營的小王國。它因張謇而起,也終於隨張謇而落,令人景仰,卻也發人深省。

目錄

第一章 張謇:注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

四十年功名之路

徘徊上海路燈下

“大農”經營

與孫中山和袁世凱的分合

中國近代第一城

一個光明而又冷峻的結局

企業家與社會家的角色衝突

第二章 盛宣懷:亦官亦商第一人

輪船招商局內的商權之爭

作為商戰和政治工具的電報

“一隻手撈十六顆夜明珠”

策劃“東南互保”

“鐵路國有令”與清朝覆沒

功過與是非

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困境

第三章 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

買辦生涯

商戰

中國保險業之先河

龍脈

身後的哀榮與蕭條

買辦階層

第四章 周學熙:一場商人與政客的相逢

開平礦務局的淪喪

與袁世凱的最初合作

從灤州煤礦到開灤合併

北京最早的自來水

袁世凱的“借款總長”

二次出任財政總長

老叟殘年

第五章 范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

一次飽嘗官場之腐敗

沒有對手的買賣亦須妥協

永利的坎坷之路

義門多義士

國難當頭

抱憾辭世於勝利之時

管制經濟的殉難者

第六章 劉鴻生:最像商人的商人

上帝的叛徒

精明用巧,十年稱富

大中華火柴

“劉氏托拉斯”之夢

劉鴻生與蔣宋關係的演變

與共產黨合作

在商言商

第七章 盧作孚:越成功越悲涼的航運巨子

清貧書生

從一艘客輪起家的川江巨頭

外王內聖

“中國實業上的敦刻爾克”

壯士之死

商道尊嚴

第八章 榮氏:富過四代的家族

榮氏第一代早年的慘澹經營

靠四台石磨起家

榮氏企業集團的規模和欠債

“孤島繁榮”和巨大損失

與蔣氏政府齟齬日增

政權更迭,境遇起伏

中信系

富過三代

第九章 穆藕初:被遺忘的管理先驅

壯志始於早年

“大齡”留學生

快速成功和快速失敗

穆氏管理的經驗與尷尬

商人與學者的一場論戰

夢想的中國

“家道豐腴自飽溫,也須肚裡立乾坤”

二次從政,抱憾而終

第十章 陳光甫:職業銀行家與非職業外交家

學徒出身的沃頓商才

逃脫政壇,三十而立

以小博大

積極心態和謹慎原則

生意的手腕與正道

兩次特殊的國家使命

乘桴浮於海

附錄 近代國商大事記

作者簡介

言夏,80年生人,英國利物浦大學政治與傳媒碩士,從事新聞與傳媒工作∶讀史,喜遊歷,曾出版譯著《法國沙龍女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