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09年以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展情況,請予審議。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幾年,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自主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堅持擴大國內需求,內外需拉動經濟成長的協調性增強。
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這幾年,在消費方面,我們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進一步改善;積極實施家電、汽車下鄉等鼓勵消費政策,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努力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大力加強市場價格和產品質量監管,市場秩序得到規範。2009年、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5.5%和18.3%,今年以來,市場銷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11個月增幅為17%。在投資方面,以進一步最佳化政府資金投向、鼓勵民間投資和抑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為重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投資在結構最佳化的同時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09年的30%平穩回落至今年前11個月的24.5%,其中“兩高”行業投資增速從21.7%回落到18.6%,民間投資所占比重從48.1%提高到58.9%。通過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增強了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衝擊能力。據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101%,其中最終消費的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的32.7%提高到47.9%,資本形成由55.5%下降到53.4%。
在著力擴大內需的同時,堅持把擴大進口與穩定出口結合起來,促進外貿進出口趨向均衡。支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等出口,嚴格控制“兩高”產品出口;通過加大財稅支持、加強金融服務和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積極擴大進口。進出口不平衡狀況逐步改善,2009年貿易順差比上年減少1024億美元,2010年比上年減少130億美元,今年前11個月同比又減少305億美元。出口結構繼續調整,貿易方式不斷最佳化,2010年一般貿易出口增長36%,增幅比加工貿易高9.8個百分點,今年前11個月一般貿易出口增幅快於加工貿易14.9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加快發展,文化、技術等領域新興服務出口快速增長。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繼續發展。
(二)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三次產業趨向協同發展。
圍繞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在前兩年大幅增加的基礎上,今年將首次超過1萬億元。種糧補貼的範圍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制度不斷完善;穩步提高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實施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繼續推進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實施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行動;中央召開了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對加強水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生豬、奶業、水產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穩步推進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生產基地建設,不斷增大良種研發與套用、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等在農業穩產增產中的作用。各項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糧食產量實現連續8年增產,今年達到1142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肉禽蛋奶、水產品和蔬菜等市場供應充足;大宗農產品生產繼續向優勢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省對糧食增產的貢獻達到90%以上。農產品優質化率進一步提高,2010年水稻、小麥、玉米優質化率分別達到80%、73%和62%。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發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3%。
以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出台並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在汽車、船舶、裝備製造等行業實施了上萬個技術改造項目,使一大批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得以提高。煤炭、鋼鐵等行業兼併重組穩步推進,產業集中度明顯上升,2010年億噸級煤炭企業集團達到5家,產量占比達到25%;今年前10個月鋼鐵行業前10家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48.9%,比2008年提高7.3個百分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陸續出台,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啟動實施,新能源發展步伐加快。截至今年11月底,累計風電併網裝機3997萬千瓦,是2008年底的4.8倍;今年前11個月新增非化石能源電力裝機2062萬千瓦,約占全部新增裝機三分之一;生物、信息等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2010年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行業產值超過2萬億元。
不斷完善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出台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節能服務業、家庭服務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區普遍加強對服務業的規劃指導、政策支持和重大項目建設,各相關部門也從市場準入、人才服務、數據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服務業綜合改革工作在試點區域全面推開,部分地區和行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試點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生活性服務業持續增長,服務內容不斷拓展、服務質量不斷改進。文化、旅遊等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09-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達24.2%,201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75%;國內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兩年年均增速達到10.8%和19.9%,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2.6%和20.1%。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工程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形成了一批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一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2010年達到43.1%,比2008年提高1.3個百分點。
(三)紮實推進科技創新,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
面對全球科技競爭的嚴峻挑戰和國內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創新驅動的新形勢,國家大力實施科技、教育、人才三項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0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到7063億元,是2008年的1.53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76%;其中,企業投入5186億元,占全部研發經費的73.4%。上海光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建或改造完成,“十一五”期間累計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327家、國家工程實驗室91家。大型飛機、重大新藥創製等重大科技專項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試點示範建設等進展順利。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依託重點骨幹企業建立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達到140多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729個,汽車、鋼鐵等56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試點深入推進。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0年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255萬人年,居世界首位。
科技創新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深海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超過5000米,水稻基因育種技術再獲突破性進展,“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對接技術的國家。專利授權量持續增長,2010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8萬件,比上年增長22%;今年前11個月授權量達到10.2萬件,同比增長39.5%。一批重大裝備、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研製成功,大型水電機組急需的抗撕裂厚鋼板、特高壓輸電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等產品投入生產和使用。科技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步伐明顯加快,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10年全國簽訂技術轉讓契約成交金額3907億元,是2008年的1.47倍。
(四)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推進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充分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公布了各地區“十一五”目標完成情況,落實了獎懲措施。繼續運用價格等手段抑制“兩高”行業生產過快增長,及時提高能耗和環保等準入門檻,暫停審批、核准、備案一批不符合標準的項目,2009年以來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始終低於全部工業增速。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力度加大,2009-2010年累計關停小火電3827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水泥產能6113萬噸和1.92億噸。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電機系統節能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加快實施,兩年形成節能能力1.6億噸標準煤。大力推進北方採暖區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工作,2009-2010年完成1.42億平方米改造任務。循環經濟試點深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推進,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約70%得到了綜合利用,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也達到60%。節能燈具等一大批高效節能產品得到推廣使用,在補貼政策的引導下老舊車輛淘汰速度明顯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兩年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3230萬噸,新投用燃煤電廠脫硫機組2.09億千瓦;重點流域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治理和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進展順利。
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繼續下降,2010年火電供電煤耗比2008年下降3.5%,噸鋼綜合能耗、噸鋁綜合電耗分別下降4%和2.2%。“十一五”期間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29%。“十一五”期間,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長,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部分指標有所改善,2010年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的比例為81.7%;全國七大水系國控斷面好於三類水質的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59.6%,地表水國控斷面劣五類水質比例下降到20.8%。
(五)完善落實區域發展政策,東中西部發展呈現良性互動態勢。
發揮比較優勢、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調整區域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圍繞這些方面,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規劃和政策措施,明確了各區域發展的方向、目標和重點。中央全面部署了未來10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各項任務,印發了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系統制定了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了一批經濟區、經濟帶發展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實施;促進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在各項政策支持和各地區努力下,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地、州)基本通二級以上公路,包頭至西安等鐵路新線、吐魯番和日喀則等支線機場、寧夏揚黃灌溉水利一期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一大批鄉鎮和行政村開通了郵政、電話和網際網路,一大批生態和環境保護項目開工建設。中部地區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生態經濟區、城市群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快速發展。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資源型城市轉型以及國有企業、國有林區墾區和廠辦大集體改革紮實推進。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深圳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有益經驗。2009年、2010年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快於東部地區,今年前11個月,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消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8.3%、17.8%和28.9%,西部地區分別增長16.9%、18%和29.2%,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增幅為42.5%、20.6%,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9個和7.4個百分點。
(六)統籌城鄉發展,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
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通過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使廣大農民得到了更多實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展順利,今年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又提高了100元,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每生每天提高1元,對全國1.3億農村中小學生在免除學雜費的基礎上又免費提供教科書,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實施了營養改善計畫,惠及2600萬農村在校學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超過85%的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基本藥物制度在城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兩年來,中央共投入430億元,支持了2233所縣級醫院、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2萬所村衛生室的建設,老少邊窮地區和農村醫療衛生資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加快推進,目前已實現60%的覆蓋目標。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受益人數約5300萬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國家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將更多的農村人口納入扶貧範圍。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一大批“水電路氣房”項目建成,2009-2010年解決了1.23億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新增農村沼氣用戶100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200萬戶,農村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基本解決。農民收入增幅逐年提高,兩年年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達9.7%,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9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達到13.6%,比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5.8個百分點。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一批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實施。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構成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快速發展,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迅速崛起,人口和經濟的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繼續提高,市政公用設施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城市用水、燃氣可及率分別達到96.7%和92%。城鎮化率不斷提高,2010年達到49.95%,比2008年提高2.96個百分點。
二、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領域的進展和成效還不盡如人意,一些方面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在三大需求中,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不強。近年來,我國最終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呈下降趨勢,2010年為36.8%,比2008年下降6.7個百分點;而資本形成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2010年達到54%,比2008年上升6.5個百分點。“一降一升”狀況的出現,主要不是由於消費增長慢,而是這一期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投資增長更快,造成經濟成長更多依靠投資拉動。同時,由於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加上消費預期和消費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使得居民消費潛力沒有得到更好的釋放,特別是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不強,制約了消費的進一步擴大。
在三次產業中,一產不穩、二產不強、三產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科技水平不高,耕地和淡水資源約束趨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仍面臨諸多挑戰。工業結構層次較低,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和能源資源大量投入;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服務產品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要求。
在可持續發展上,資源環境約束還在強化。儘管“十一五”時期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環境污染仍很嚴重,生態環境仍十分脆弱。201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鐵礦石等均已超過50%。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僅下降1.6%,氨氮排放量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物等持續增加,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農村和土壤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態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
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縮小差距的任務還很繁重。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區域發展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但絕對差距仍在擴大,欠發達地區和資源枯竭型地區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平衡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中西部地區公共服務與東部地區有較大差距,農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務遠落後於城鎮居民。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發展觀念還需要進一步轉變,體制機制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政績考核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雖然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必須以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解決。
三、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深刻地警示我們,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今後發展的代價就會越來越大,空間就會越來越小,道路就會越走越艱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為此,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力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一)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擴大居民消費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預期。要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國民收入分配調節,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讓城鄉居民通過勞動獲得更多收入。加大養老、醫療等社保體系建設力度,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減輕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健全市場流通體系,創新流通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改善居民消費環境。繼續完善文化、旅遊、家政等消費政策,推廣節能建材和節水潔具,發展綠色消費,引導和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在保持投資穩定增長的同時,把重點放在最佳化投資結構上,政府投資進一步向改善民生、向結構調整、向節能環保傾斜;加快推進制定出台鼓勵民間投資發展的具體措施,更好地發揮民間資本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帶動消費和投資增長。穩定和拓展外需,積極推動對外貿易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對外貿易均衡發展。
(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堅持在加強農業基礎、提升製造業水平、擴大服務業規模上下功夫,推動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調發展。繼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新變化、新要求,綜合運用財稅、信貸等政策,以自主創新為突破口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技術改造、兼併重組為手段促進傳統製造業最佳化升級。積極拓寬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努力緩解融資難問題。落實好鼓勵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各項政策,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破除體制約束,完善政策支持,力爭在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技術研發、信息服務等重點領域實現更快發展;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提升現代化、產業化和惠民化水平。
(三)加快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堅持一手抓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一手抓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台建設,加快推進科技重大專項,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著力解決重大科技問題。促進科技與經濟更加緊密結合,推進科技資源最佳化配置和開放共享,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大力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高新技術和產品推廣套用,推動高技術產業集聚和特色產業基地發展。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影響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和領軍人才,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技術標準工作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
(四)毫不放鬆地抓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通過有效的市場激勵機制強化引導,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強化約束,使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抓緊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切實降低能耗水平,明顯減少污染物排放。繼續強化能耗、環保標準,實施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契約能源管理和排污權交易試點。落實好抑制“兩高”行業擴張和淘汰落後產能政策措施。更加注重運用新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快節能改造和污染治理,重點推進脫硫脫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深入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農村沼氣建設,繼續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等的生態保護,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建設和評估。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低碳試點示範,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五)進一步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中央關於新的十年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總體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堅持以改革開放和創新引領為動力,以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為主攻方向,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繼續發揮中部地區區位優勢,壯大優勢產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落實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繼續加強東中西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城市放寬戶籍限制,把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使其在就業、居住、教育和社保等方面平等享受市民權益。加強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六)不斷增強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力。圍繞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推進行政審批、財稅、金融、價格、收入分配和國有企業等領域改革。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制度;結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深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建立健全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消除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增強市場主體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動力和活力。與此同時,要抓緊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對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就業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的評價。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十分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一認識,堅定信心,開拓進取,紮實奮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
國務院關於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15年04月22日發布,自2015年04月22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
國務院關於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07年08月26日發布,自2007年08月26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工作總結的報告
黨的十六大提出“採取有力措施,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繼實施沿海開放、西部...
中共中央、國務院 全面落實11號檔案確定的各項政策 全面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升級 -
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
發展改革委、統計局和環保總局分別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的《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單位GDP能耗監測體系實施方案》、《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
通知對象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
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
《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2016年3月25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批轉。
全文 詳解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年04月06日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把淘汰落後產能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通知介紹 通知全文 -
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把重慶改革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重慶市加快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為全國統籌城鄉改革提供示範。《若干...
-
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
為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充分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中共中央、國務...
頒布 內容 -
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
2014年8月8日,國務院以國發〔2014〕28號印發《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該《意見》分著力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
背景 內容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