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農業部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當前農業抗災保豐產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10〕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當前農業抗災保豐產的意見
科技部 農業部
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災害多發重發,西南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北方冬麥區持續低溫,東北、西北氣溫回升緩慢,農業生產形勢極為嚴峻。為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抗低溫和乾旱等災害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抓緊實施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服務農業專項行動
積極組織動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農技推广部門等力量,派遣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服務。深入開展萬人抗旱保春耕科技服務團各項工作,積極推進百日科技服務行動。建立健全科技人員包鄉包村聯戶的責任制度,確保每一個鄉鎮和村莊都有科技人員服務在生產一線。儘快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農時的抗低溫抗旱、病蟲害防控等農業抗災應對技術和補救措施,進一步完善工作預案,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二、加快開展農業抗災實用技術產品遴選與成果轉化推廣
加快農業極端天氣災害中長期預測預報技術套用。根據各地區不同情況,抓緊篩選一批針對性強、實用度高和見效快的作物與畜禽新品種,以及栽培、養殖、節水灌溉、增溫保墒等適用技術和產品。西南旱區要重點篩選和推廣抗耐旱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品種,以及節水抗旱栽培技術和產品;北方地區要重點篩選和推廣抗耐低溫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品種,以及保墒增溫耕作栽培技術和產品,並通過編制抗低溫抗旱技術手冊等形式,將技術儘快送到農民手中。
三、切實加強農業抗災技術研發與儲備
進一步加大農業抗災技術研發與技術儲備支持力度,重點開展監測預警技術和集雨、蓄水等防旱工程技術研究,發揮工程防災效能;積極推進農作物耐抗逆機理研究和品種選育,發揮生物抗災作用;大力加強種植模式和種植結構研究,發揮結構避災作用。抓緊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研發,以及農業災害應急與風險管理研究,並切實加快套用進程。
四、大力開展農民培訓與技術試驗示範
通過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村科普示範基地、農民田間學校、現場觀摩會、科技大集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培訓,確保農民及時掌握各項農業抗災技術措施要領。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推廣機制,加大科技示範戶培養力度,切實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充分發揮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示範點和糧棉油高產創建示範點等項目基地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集成示範和推廣套用,並大力推進整鄉整縣成建制示範推廣。
五、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抗災投入力度
積極調整科技經費支出結構,抓緊制定相應資金支持和補助方案,支持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加快各項農業抗災措施的落實進度。各級科技和農業部門要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探索增加農業科技資金投入的有效途徑和機制,積極採取措施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大對農業科技,特別是對當前農業抗災技術和產品研發、推廣工作的投入。
六、著力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科技、農業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抓緊組建農業抗低溫抗旱科技專家委員會,加強對科技抗災工作的指導。積極組織動員各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投入當前農業抗災工作,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新型農村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形成農業科技抗災保豐產的工作合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