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古廟

國公古廟

國公古廟在市區新安街46號。始建於明,清代歷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及光緒等朝多次修葺擴建而略具規模。現存的山門、香亭及大殿等主體建築,沿縱軸線由南至北排列,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及同治二年(1876)重修並修繕後的面貌,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該廟山門莊重而瑰麗,石額鐫題“國公古廟”,山門及大殿均硬山頂鍋耳式封火山牆,面寬三間,大殿進深三間,梁架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結構。

基本信息

香亭為卷棚歇山頂,其架構頗獨特,後檐柱即為大殿前檐柱,前檐柱則不著地而置於左右兩廊大拱枋之上;在同類建築中頗為少見。其建築裝修除普遍使用各類雕鏤精緻的木雕以及灰塑繪畫等裝飾外,山門前檐廊梁架均遍飾著精巧細膩的花卉及人物故事園雕或高浮雕,以至其外貌更覺富麗繁縟,典雅華貴。尤其是檐柱石枋所刻劃的洋人侏儒形象,帶有較強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明清時期該廟是佛山“炒鐵” (鍛鐵)業的師傅廟,廟門框有石刻聯云: “奪矟宣威傳武烈,範金垂法仰神工”,所祀國公即唐鄂國公尉遲敬德,相傳出身鐵匠而發跡。該廟是佛山炒鐵業神誕活動及祭祀祖師的重要場所,廟前原有的戲台及大地堂,即為演戲以人神共樂之用。今廟內神龕神像及一應祭禮祀器具俱已無存,但尚存載有清同治年間炒鐵業十八行捐資修廟的碑記一通,對研究當時炒鐵業的規模及其分工以至行業、行業神崇拜的習俗有重要價值。該廟是佛山現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業師傅廟,鑒於其在建築、藝術和歷史上的重要價值,1989年被定為佛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註:矟 古同 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