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四、事故類別及處置措施危險化學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災(爆炸)兩大類。 14、有關鄉鎮、委局:負責制定本轄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妥善處理本轄區內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 二、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及處置措施先控制,後消滅。

基本信息

為了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

詳細內容

一、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體現以人為本,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到實處。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維護社會穩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
二、適用範圍
(一)本預案適用於固始縣行政轄區範圍內發生的危險化學品的事故、一次死亡1人至3人或以上,一次急性職業中毒10人或以上,一次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或以上的危險化學品重大事故。
(二)固始縣行政區域內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或者處置過程中,由於自然、人為、技術或設備等原因,引起泄漏、污染、燃燒、爆炸,造成危害人員生命財產損失的重大事故。
(三)事態嚴重。如處置不當可能迅速蔓延,對周邊地區的設施,人員和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四)事故特殊,本單位難以處置,需要專門力量參與救援。
三、本縣危險化學品基本情況
本縣危險化學品涉及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等多個環節;涉及工廠、商場、娛樂場所、餐館、學校、家庭等多個方面。本縣涉及到危險化學品有8大類,總計幾十個品種。全縣共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近500家,其中生產單位5家;儲存單位近20家;經營單位450家(其中加油站170家);運輸單位8家(運輸車輛22輛),燃氣管道近100公里,液化氣儲存罐總容量近500立方米。
四、事故類別及處置措施
危險化學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災(爆炸)兩大類。其中火災又分為固體火災、液體火災和氣體火災。主要原因又分為人為操作失誤和設備缺陷,針對事故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滅火、點火、隔絕、堵漏、攔截、稀釋、中和、覆蓋、泄壓、轉移、收集等。
五、事故現場區域劃分
危險化學品事故根據危害範圍分為3個區域:
(一)事故中心區。中心區即距事故現場0~500m的區域。此區域危險化學品濃度指標高,有危險化學品 擴散,並伴有爆炸、火災發生,建築物設施及設備損壞,人員急性中毒。
(二)事故波及區域。事故波及區即距事故現場500~1000m的區域。該區域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人員或物品的傷害或損壞。
(三)受影響區域。受影響區域是指事故波及區外可能受影響的區域,該區域可能有從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化學品的危害。
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組織及職責
(一)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成立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實施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
總指揮: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縣長
副總指揮:縣政府主管副主任;縣安監局、縣公安局負責同志
成員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政府辦公室、縣安監局、縣公安局、縣消防大隊、縣交警大隊、縣衛生局、縣交通局、縣質監局、縣環保局、縣氣象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委、有關鄉鎮政府。
(二)指揮部職責
負責組織全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監督檢查各系統應急演練;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後,總指揮或總指揮委託副總指揮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臨時現場指揮部,批准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搶救。
(三)成員單位職責
1、縣政府辦公室:承接危險化學品事故報告;請示總指揮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通知指揮部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向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報告事故和搶險救援進展情況;落實市和縣委、縣政府領導同志關於事故搶險救援的指示和批示。(聯繫電話:4942205)
2、縣安監局:負責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的日常工作;監督檢查各鄉鎮、局委、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全縣應急救援模擬演習;負責建立應急救援專家組,組織專家開展應急救援 諮詢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事故調查處理。(聯繫電話4992238)
3、縣公安局:負責制定人員疏散和事故現場警戒預案。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管理,參加事故調查處理。(聯繫電話:4942328)
4、縣消防大隊:負責制定泄漏和滅火撲救預案。負責事故現場撲滅火災,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和有關設備容器的冷卻,事故得到控制後負責洗消工作,組織傷員的搜救(聯繫電話:4621191)
5、縣交警大隊:負責制定交通處置的應急預案。負責事故現場區域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無關車輛進行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聯繫電話:4992472)
6、縣衛生局:負責制定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應急預案。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培訓相應醫護人員;指導定點醫院儲備相應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負責統計傷亡人員情況。(聯繫電話:4660718)
7、縣環保局:負責制定危險化學品污染事故監測與環境危害控制應急預案。負責事故現場及時測定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並進行監測;事故得到控制後指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對環境產生污染的消除,負責調查重大危險化學品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聯繫電話:4997187)
8、縣交通局:負責制定運輸搶險預案。指定搶險運輸單位,負責監督搶險車輛的保養,駕駛人員的培訓,負責組織事故現場搶險物資和搶險人員的運送。(聯繫電話:4992460)
9、縣質監局:負責制定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提出事故現場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的處置方案。(聯繫電話:4992153)
10、縣氣象局:負責制定應急氣象服務預案。負責為事故現場提供風向、風速、溫度、氣壓、溫度、雨量等氣象資料。(聯繫電話4605657)
11、縣財政局:負責應急救援資金的準備、調度和落實工作(聯繫電話:4997936)。
12、縣發改委:負責制定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預案。負責組織搶救器材和物資的調配(聯繫電話:4992256)
13、縣委宣傳部:負責對外宣傳和事故信息的發布(聯繫電話4998507)。
14、有關鄉鎮、委局:負責制定本轄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妥善處理本轄區內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
七、應急救援及事故報告程式
(一)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按照本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立即組織救援,並立即報告當地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和公安、環境保護、質檢等部門,各部門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
(二)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後,立即按照本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到指揮、領導工作。安排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和環境保護、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按照縣裡應急救援預案要求結合本單位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諉。要立即採取必要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三)當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定危險化學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時,立即向市政府辦公室報告,請求市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指揮給予支援。
(四)事故發生後,事故單位必須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如下內容:
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部位;
2、事故簡要經過、遇險人數和遇險位置;
3、事故原因和危險化學品儲量、性質等內容;
4、事故現場的當前情況,如危化品繼續泄漏(爆炸)和波及範圍。
5、事故搶險處理情況和採取的措施;
6、提供準確的事故設備設施位置以及有關技術資料和事故搶險的安全通道、避災路線;
7、事故單位現有救災設備和物資情況;
8、搶險救援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五)事故發生後,造成一次死亡1-2人的要在24小時內逐級報告至市安監局;一次死亡3-9人的要在10小時內逐級報告至市安監局和市人民政府;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要在4小時內逐級報告至市安監局和市人民政府。
(六)事故發生後,凡下列情形之一的,在6小時以內報告市人民政府和市安監局。
1、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受傷(中毒、灼燙及其它傷害)。
2、緊急疏散人員100人以上(含100人)。
3、住院觀察治療50人以上(含50人)。
4、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飲用水源、湖泊、河流、水庫、空氣等)。
5、危及重要場所和設施安全(車站、人員密集場所、水利設施、軍用設施、危化品庫、油氣站等)。
八、現場救援專業組的建設及職責
縣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實際情況,成立下列救援專業組:
(一)危險源控制組: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及時控制危險源,並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立即組織專用的防護用品及專用工具等。該組由縣公安消防大隊、縣質監局組成,人員由消防隊伍、企業義務消防搶險隊伍和專家組成。該組由縣公安消防大隊負責。
(二)傷員搶救組: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並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醫療機構應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實施搶救預案。該組由縣衛生局負責。
(三)滅火救援組:負責現場滅火、現場傷員的搜救、設備容器的冷卻、搶救傷員及事故後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涓工作。由縣公安消防大隊、企業義務消防搶險隊伍組成。該組由公安消防大隊負責。
(四)安全疏散組: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質轉移等工作。由縣公安局、縣公安交警大隊、事故單位安全保衛人員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人員組成,由縣公安局負責。
(五)安全警戒組: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示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該組由縣公安局、縣交警大隊組成,由縣公安局負責。
(六)物資供應組:負責組織搶救物資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由縣發改委、縣交通局等部門組成。由縣發改委負責。
(七)環境監測組: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等進行環境即時監測,確定危險物質的成份及濃度,確定污染區域範圍,對事故造成的環境進行評估,制定環境修複方案並組織實施,由縣環保局和縣氣象局組成,該組由縣環保局負責。
(八)專家諮詢組: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為現場指揮救援工作提供技術諮詢。該組由縣安監局和縣質監局組成。由縣安監局負責。
九、附則
(一)本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單位為縣安監局。每兩年修訂一次,必要時及時修訂。
(二)縣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本預案職責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三)發生特大、特別重大事故時,本預案與《固始縣特大事故(險情)應急救援預案》一併執行。
附屬檔案:
1、固始縣危險化學品基本情況
2、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措施
3、部分危險化學品概況及其處置措施
4、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區域波及救護
5、固始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名單
二OO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屬檔案1:
固始縣危險化學品基本情況
一、固始涉及危險化學品範圍、行業及其特性
固始縣危險化學品涉及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和廢棄物處置等各個環節。根據《危險貨物品名錄表》(GB12268-90)所列品種、固始縣主要常用的危險化學品約幾十種,涉及到化工、石化、製藥、輕工、農業、環保、鐵路公路運輸等各個領域。按照《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6944-86)涉及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毒害品;腐蝕品八大類。由於危險化學品的性質複雜以及具有易?易爆、有毒有害的特點,使得生產、 運輸、儲存、經營、使用及廢棄進行處理過程中,稍有不當或疏漏,就會引發泄漏、爆炸性和火災等連鎖式事故,就會對人民生命、財產、生態環境和社會安定造成重大危害,後果會十分嚴重。固始的化學工業作為固始的傳統產業為固始的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固始開開援生製藥、固始華通民爆公司等均是固始縣的骨幹企業和創收大戶。近年來,固始縣的機動車輛迅猛增加,車用汽油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加油站遍布全縣每個角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和危險源構成了固始縣潛在的事故隱患。
固始縣危險化學品事故隱患的特性:1、複雜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所在位置環境特殊等,事故後果更加嚴重,預防和控制更為複雜。2、分散性:固始的33個鄉鎮,都分布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單位。3、運動性:指以運動形式出現的危險化學品。固始專門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22輛。此外,每天外地進出固始和過境的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也非常多。4、廣泛性:城市建設的發展,由可燃氣體輸送管道組成的城市燃氣管網已經成為城市最主要的和分布範圍最廣的危險化學品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化學品的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包括潔廁劑、打火機、香水、摩絲、鼠藥、殺蟲劑、衛生球等。5、污染性:危險化學品事故往往伴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有時對環境的影響時間會很長,潛在危害更嚴重。
二、固始縣危險化學品單位分布情況
固始縣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有: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單位。
1、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單位情況
全縣共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近500家,其中生產單位5家;儲存使用單位近20家;經營單位近450家(其中加油站近170家)。
2、危險化學品運輸單位情況
全縣共有危險化學品營業性運輸單位8家,營運車輛22輛。危險化學品運輸承運貨物種類涉及國家標準中所列的8類危險貨物,其中成品油、液化石油氣、炸藥、煙花爆竹等貨物運輸量較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主要集中在城關和部分鄉鎮,城關的運輸車輛占全縣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50%。外地進縣和過境的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數量也較大。
3、城市燃氣情況
固始主要燃氣種類有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等。境內現有天燃氣燃氣管道39.1公里(其中高壓19.5公里,中壓19.6公里),調壓站1座,天燃氣年設計供氣能力1000萬立方米。液化氣儲存經營企業6家,液化氣儲氣罐總容量500立方米,液化氣年供氣量約800餘噸。
附屬檔案2
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措施
一、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及處置措施
(1)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安全防護。進入現場救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如果泄露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區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禁止車輛進入、立即在邊界設定警戒線。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人員的撤離。救援人員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應使用專用防護服、隔絕式空氣面具。為了在現場上能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立即在事故中心區邊界設定警戒線。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人員的撤離。
(2)泄漏源控制。關閉閥門、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堵漏。採用全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
(3)泄漏物處理。圍堤堵截:築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稀釋與覆蓋:向有害物蒸氣雲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對於可燃物,也可以在現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於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有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收容(集):對於大量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
二、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及處置措施
先控制,後消滅。針對危險化學品火災的火勢發展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積極採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
撲救人員應占領上風或側風陣地。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人員應有針對性地採取自我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應迅速查明燃燒範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正確選擇最適和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 範圍,然後逐步撲滅火勢。對有可能發生爆炸、爆裂、噴濺等特別危險需緊急撤退的情況,應按照統一的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撤退信號應格外醒目,能使現場所有人員都看到或聽到,並應經常演練)。火災撲滅後,仍然要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起火單位應當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助公安消防部門和上級安監部門調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公安消防部門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
三、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及處置措施
(1)撲救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滅火,即使在撲救周圍火勢以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採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否則,大量可燃氣體泄漏出來與空氣混合,遇著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後果將不堪構想。
(2)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範圍,並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3)如果火勢中有壓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輻射熱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應儘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儘量採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員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
(4)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氣源閥門。閥門完好時,只要關閉氣體閥門,火勢就會自動熄滅。
(5)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後,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乾粉、二氧化碳滅火,但仍需用水冷卻燒燙的罐或管壁。火撲滅後,應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7)一般情況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滅火工作,但有時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 一定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以防止較長時間泄漏出來的大量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從而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並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8)如果確認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只需冷卻著火容器及其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範圍,一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
(9)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徵兆,遇有火勢熄滅後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徵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後,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10)氣體貯罐或管道閥門處泄漏著火時,在特殊情況下,只要判斷閥門還有效,也可違反常規,先撲滅火勢,再關閉閥門。一旦發現關閉已無效,一時又無法堵漏時,應迅即點燃,恢復穩定燃燒。
四、易燃液體火災事故及處置措施
易燃液體通常也是貯存在容器內或用管道輸送的。與氣體不同的是,液體容器有的密閉,有的敞開,一般都是常壓,只有反應鍋(爐、釜)及輸送管道內的液體壓力較高。液體不管是否著火,如果發生泄漏或溢出,都將順著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體還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波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撲救的問題以及危險性很大的沸溢和噴濺問題
(1)首先應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範圍,並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如有液體流淌時,應築堤(或用圍油欄)攔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體或挖溝導流。
(2)及時了解和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無毒害、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採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
(3)對較大的貯罐或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大面積(>50m2)液體火災則必須根據其相對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燒面積大小,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撲救。比水輕又不溶於水的液體(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霧狀水滅火往往無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輕水泡沫撲滅。用乾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卻罐壁。比水重又不深於水的液體(如二硫化碳)起火時可用水撲救,水能覆蓋在液面上滅火。用泡沫也有效。用乾粉撲救,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卻罐壁,降低燃燒強度。具有水溶性的液體(如醇類、酮類等),雖然從理論上講能用水稀釋撲救,但用此法要使液體閃點消失,水必須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這不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體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會受到水溶性液體的破壞(如果普通泡沫強度加大,可以減弱火勢)。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乾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卻罐壁,降低燃燒強度。
(4)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產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撲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面具,採取防護措施。對特殊物品的火災,應使用專用防護服。考慮到過濾式防毒面具防毒範圍的局限性,在撲救毒害品火災時應儘量使用隔絕式空氣面具。為了在火場上能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
(5)撲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噴濺危險的液體火災,必須注意計算可能發生沸溢、噴濺的時間和觀察是否有沸溢、噴濺的徵兆。一旦現場指揮發現危險徵兆時應迅即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撲救人員看到或聽到統一撤退信號後,應立即撤至安全地帶。
(6)遇易燃液體管道或貯罐泄漏著火,在切斷蔓延方向並把火勢限制在上定範圍內的同時,對輸送管道應設法找到並關閉進、出閥門,如果管道閥門已損壞或是貯罐泄漏,應迅速準備好堵漏材料,然後先用泡沫、乾粉、二氧化碳或霧狀水等撲滅地上的流淌火焰;為堵漏掃清障礙,其次再撲滅泄漏口的火焰,並迅速採取堵漏措施。與氣體堵漏不同的是,液體一次堵漏失敗,可連續堵幾次,只要用泡沫覆蓋地面,並堵住液體流淌和控制好周圍著火源,不必點燃泄漏口的液體。
附屬檔案3:
部分危化物品概況及其處置措施
(一)氰化物
危險特性:不燃物,與氯酸鹽或亞硝酸鈉(鉀)混合引起爆炸,遇酸或露置空氣中能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口服劇毒,氣態及粉狀氰化物可被吸入而中毒,嚴重者致死。氰化物分子中引入鹵原子則刺激作用增強。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氰化物是不燃物,大火時應儘量搶救商品,防止包裝破損引起環境污染。消防人員必須穿戴供氧防毒面具及全身防護服。鄰近地區火災時可用霧狀水滅火,禁止使用酸鹼滅火劑。
急救辦法:對吸入中毒者(救護人員至現場必須戴好供氧防毒面具)急救要迅速,使患者立即脫離污染區,脫去受污染衣著並在通風處安臥、保暖,在現場立即打開一支亞硝酸異戍酯,使吸入15-30秒,必要時隔2-3分鐘再吸一支,一般不超過兩支,同時迅速送醫院救治。如呼吸停止須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切不可用口對口的人工呼吸)。眼睛受刺激或皮膚接觸用大量水沖洗。
泄漏處理:對泄漏處理必須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掃起泄漏物並倒至大量水中,加入適量次氯酸鈉,放置24小時,確認氯化物全部分解後,稀釋放入廢水系統。污染區用次氯酸鈉浸泡24小時後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註:本條為氰化物通性,但不適合絡合物的鐵氰化物和亞鐵氰化物)
(二)液氰
危險特性:氯氣在空氣中不燃,但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氣中燃燒,一般易燃性氣體或蒸氣也都能與氯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氣能與許多化學品如乙炔、松節油、氨氣、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產生爆炸性物質。能與金屬和非金屬發生腐蝕反應。對眼睛和呼吸系統的黏膜有極強的刺激性,如與潮濕空氣接觸則生成初生態氧並形成鹽酸,能致使機體組織發生嚴重的炎症。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壓正自給式呼吸器及全身防護服。需關閉鋼瓶閥門,切斷氣流以消滅火勢。用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並用水噴淋保護去關閉閥門的人員。
急救辦法:應使吸入氣體的患者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嚴重者送醫院搶救。眼睛受刺激用水沖洗,嚴重的就醫診治。皮膚接觸先用水沖洗,再用肥皂洗滌。
泄漏處理:一旦發生氯氣泄漏,應將人員迅速撤離上風處。應急處理人員必須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全身防護服,切斷一切火源,關閉漏氣閥門,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也可以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三)液氨
理化性質:熔點-77.7℃,沸點-33.5℃,相對密度(空氣=1)0.6,引燃溫度65℃,易溶於水、乙醇、乙醚。
危險特性:(1)有毒,低濃度對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壞死,嚴重中毒,致人死亡。(2)易燃、易爆,爆炸極限15.7%?27.4%,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長,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急救辦法:皮膚接觸,就用2%硼酸液或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嚴重者就醫。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防毒面具及全身防護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露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據化碳、沙土。
泄漏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儘可能切斷泄露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高濃度泄露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
(四)汽油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43℃,自燃點280-456℃,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強氧化劑有引起燃燒的危險,爆炸極限為1.4-7.6%。含四乙基鉛汽油的毒性較一般直餾汽油強,吸入大量汽油蒸氣會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障礙。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小面積可用霧狀水撲救,面積較大時用乾粉、泡沫、二氧化碳、1211、砂土、水泥滅火。
急救辦法:吸入蒸氣的患者應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
泄漏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在周圍設定霧狀水幕,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曠地方切其蒸發,對污染地面進行通風,蒸發殘餘液體並排除蒸氣。
(五)液化石油氣
危險特性:極易燃,氣體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火源有著火、爆炸危險,爆炸極限為5-33%,與氧化劑接觸劇烈反應。高濃度時有麻醉作用。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消防人員必須戴隔絕式面具。由於石油氣有復燃危險,在氣源未切斷前,可撲滅氣源周圍火勢,防止擴大,但不得滅掉氣源滲漏處的火。用水冷卻容器以防受熱爆裂,並用霧狀水保護進行關閥或堵漏的人員。如泄漏物未被點燃,可用霧狀水直接射至易燃蒸氣和空氣的混合物以使其遠離火源。如需使泄漏物蒸發,須在蒸氣蒸發可以控制的情況下,用霧狀水加快其蒸發速度。禁止向液化氣使用水槍施救。如有必要撲滅少量液化氣的火種時,可用水、乾粉、二氧化碳、鹵素滅火劑滅火。如有可能應迅速將鋼瓶轉移至安全地帶。
急救辦法:應將吸入氣體的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安置休息並保暖,當呼吸失調時進行輸氧,如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送醫院救治。
泄漏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勿使其燃燒,關閉閥門,制止滲漏。對殘餘廢氣或鋼瓶泄漏出來的氣體用排風機排送至空曠地方。
(六)甲苯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4.5℃,自燃點552℃,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有著火、爆炸危險,爆炸極限為1.37-7.0%。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對皮膚有刺激和脫脂作用,可經皮膚吸收,人吸入過多會引起過度疲憊、激烈興奮、噁心、頭痛等。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用乾粉、泡沫、二氧化碳滅火,小面積可用霧狀水撲救。用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驅散蒸氣及溢 出的液體。
急救辦法:應使吸入蒸氣的患者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嚴重者須就醫診治。眼睛受刺激用水沖洗,皮膚接觸先用水沖洗,再用肥皂徹底洗滌。
泄漏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曠地方任其蒸發或掩埋。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滌劑刷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大面積泄漏周圍應設霧狀水幕抑爆。
(七)乙醇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13℃,自燃363℃,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有著火、爆炸危險,爆炸極限為3.3-19%。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裂危險。微毒,可做麻醉劑。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用二氧化碳、霧狀水、乾粉、1211或抗醇泡沫滅火;用水冷卻火場中的容器;驅散蒸氣,趕走逸出液體,使稀釋成不燃性混合物,並保護施救、堵漏人員。
急救辦法:應使吸入蒸氣患者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清水沖洗,嚴重者就醫診治;皮膚接觸用水沖洗;誤服須大量飲水,嚴重者須就醫診治。
泄漏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用水沖洗多次,將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被污染地面進行通風蒸發殘餘液體和驅散蒸氣;大面積泄漏周圍應設備霧狀水幕抑爆。
(八)硝酸銨
危險特性:為強氧化劑,與可燃物碎末混合能發生劇烈反應而爆炸,受強烈震動也會起爆,在有機物或其它可燃物存在下,能增加爆炸的靈敏性。將硝酸銨加熱熔化,即慢慢分解,溫度升高到220℃就急劇分解,放出褐色的有毒氣體氮氧化物,溫度再高分解急劇可導致爆炸。硝酸銨與易氧化的有機物、可燃物、亞硝酸鈉、漂白粉、酸、銅、鋅、鋁、鉛等金屬粉末及硫等在較高溫度下混合,也能引起著火或爆炸。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著火初期可用霧狀水滅火,消防人員須戴氧氣防毒面具,並在上風向操作。如果火場中有大量硝酸銨時須注意防範 ,須用水噴射,並急速將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不得將油脂、木炭或其他可燃物帶入硝酸銨中,以防引起全部猛烈爆炸。向熔融的硝酸銨噴水時須特別注意,避免物品爆濺致使火勢蔓延。
急救辦法:對吸入毒氣的患者,須立即送醫院救治。
泄漏處理:泄漏物須用水沖洗多次,將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對污染地面沖洗後須用濕布擦淨,以免乾燥後遇有機物如紙張、木屑、纖維等引起燃燒。
(九)天然氣
危險特性:(1)易擴散性 天然氣的擴散能力取決於密度和擴散係數兩個因素,天然氣的密度為0.55KG/M3,擴散係數為0.196它比空氣輕,易擴散。
(2)易爆炸性 天然氣易於燃燒原因:①是氣態,經過燃燒的歷程少。②是天然氣的最小點火能量低。③是天然氣火焰傳播速度較快。
(3)易爆炸性 天然氣爆炸極限為5%??15%,天然氣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遇明火易產生爆炸。
應急措施及消防方法:
應急措施:泄漏事故的應急搶險處理步驟,一般包括:報警、緊急疏散、泄漏控制、現場急救、泄漏物處理和火災控制。
消防方法:採用乾粉式滅火劑。
急救辦法:
在泄漏現場有人受傷時,應立即進行以下處理:
迅速將患者由現場運至空氣新鮮處 。
對於皮膚受到污染的,應脫掉被污染的衣服,並用清水沖洗,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對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當發生燒傷時,應立即復溫。辦法是用採用40℃左右的溫水浸泡。
當發生燒傷時,應迅速用水沖洗、浸泡降溫,不要把水皰弄破。
經現場處理後,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要搶“黃金4分鐘”,即發現呼吸循環障礙時,4min內開始心肺復甦搶救。呼吸困難時給氧;心臟停跳的,立即進行心臟按摩;呼吸停止的,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人心跳停止如果超過4min,大腦組織將受到永久性傷害,甚至導致死亡。因此,搞好自救、互救十分重要, 應該在職工和搶險隊伍員中普及心肺復甦術,使心肺停止活動者能及時得到搶救。
應急處理過程並非是按部就班地依順序進行,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儘可能同時進行,如在有人報警的同時,其他人應儘快切斷泄漏源。
泄漏處理:
首先,迅速報告就近消防部門,消防部門接警後應及時通知醫院和供氣等部門配合,立即奔赴現場弄清情況,制訂出撲救計畫。
其次,要在事故現場和周圍劃出危險區域並布置崗哨,防止非搶救人員帶入或引起中毒。進入燃氣(煤氣)危險區的消防人員必須配戴氧氣呼吸器,不能採用 口罩或其它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器具。
再次,在事故處理中所有人員必須服從統一的領導和指揮,迅速交殘餘煤氣處理乾淨,同時還要嚴防各種點火源,以防止發生爆炸事故。
最後,在事故原因未查明前,不得向燃氣設施恢復供氣,對在撲救中中毒的人員要及時送醫院進行救護,特別嚴重的要現場進行救護,即做人工呼吸並使用蘇生器,待恢復知覺後送高壓氧倉進行治療。
附屬檔案4
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區域劃分及救護
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危害範圍、危害程度與危險化學品事故源的位置劃分事故中心區域、事故波及區及事故可能影響區域。
(一)事故中心區域。中心區即距事故現場0~500m的區域。此區域危險化學品濃度指標高,有危險化學品擴散,並伴有爆炸、火災發生,建築物設施及設備損壞,人員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區的救援人員需要全身防護,並佩戴隔絕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斷事故源、搶救傷員、保護和轉移其它危險化學品、清除滲漏液態毒物、進行局部的空間洗消及封閉現場等。非搶險人員撤離到中心區域以外後應清點人數,並進行登記。事故中心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誌。
(二)事故波及區域。事故波及區即距事故現場500~1000m的區域。該區域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人員或物品的傷害或損壞。該區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導防護、監測污染情況,控制交通,組織排除滯留危險化學品氣體。視事故實際情況組織人員疏散轉移。事故波及區域人員撤離到該區域以外後應清點人數,並進行登記。事故波及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誌。
(三)受影響區域。受影響區域是指導事故波及區外可能影響的區域,該區可能有從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化學品危害。該區救援工作重點放在及時指導民眾進行防護,對民眾進行有關知識的宣傳,穩定民眾的思想情緒,做基本應急準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