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皮里爾灌區

美國西南乾旱地區歷史較長,面積較大,以暗管排水工程著名的灌區。

正文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接近美(國)墨(西哥)邊境處。灌溉面積約18萬公頃,加上其他農業供水面積,共約20萬公頃。氣候乾熱,年平均降雨量為72mm,氣溫最高達48.3℃(7月),最低-8.9℃(1月)。灌區土壤質地較重,有的在地面以下2~3m處出現粘土層,有的全剖面為粘土。由於土壤、地下水及灌溉水均含有鹽分,灌區土地存在有鹽鹼化威脅。因此,開墾改良鹽鹼地,建立灌溉農業,成為因皮里爾灌區的主要任務。
早在1901年,加利福尼亞州政府即著手開發這一乾熱地區。先沿美墨邊界線以北引科羅拉多河水,後改沿邊界線以南經墨西哥境內引科羅拉多河水。幾經挫折,1911年因皮里爾河谷始建立起一個包括20萬公頃灌溉面積的灌區管理機構。隨著1936年胡佛壩建成及1938年全美灌溉渠的通水,這個灌區開始正常引取科羅拉多河水灌溉,變沙漠為綠洲。
灌區作物以苜蓿及小麥為主,其次為棉花、蔬菜及水果等,每年2~3熟,並有6000多公頃農田輪休。灌溉渠道及排水溝道總長5150km,約各占半數。排水暗管總長約42000km,大多為田間排水網,少數為集水管道。排水出路為鹽海。田間暗管間距為15~75m,平均為37m。管材大部為混凝土,管徑一般在100mm以上。1969年首次採用無溝鋪管機鋪設波紋塑膠管,管徑75~100mm。灌區排水面積約占灌溉面積的90%。全灌區共有支渠分水閘將近 500座,斗渠分水閘約5600座,混凝土襯砌渠道共長1300km,占固定渠道長度的50%左右。
科羅拉多河水到達因皮爾里灌區時, 含鹽量達950mg/L。每年引入灌區的水量約35億m3,其內含鹽約330萬t。為保持灌區鹽量平衡,防止灌溉土地次生鹽鹼化,必須加強排水排鹽。據長期觀測計算結果,1949年以來,除局部土地有鹽分積累外,全灌區總的趨勢是鹽量排出超過輸入。但是,由於灌區用水量較大,易招致地下水位升高,與次生鹽鹼化作鬥爭仍是灌區的長期任務。
灌區管理組織由用水戶組成。全灌區 5個分區各選出代表1人成立理事會;理事會下設4個處,並選出總經理 1人主持工程維修養護及灌區經營管理工作。該灌區既售水,又售電(全美灌溉渠跌水發電、灌區自辦火力發電及從區外輸入的電力,共50多萬kW),並以售電收入補貼售水收入(水價低廉),保證灌區的良好運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