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介紹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國界](/img/2/17d/nBnauM3X2EDOzIDNzkDM2cjM1ITM1ITN0QjMwADMwAzMxAzL5A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回鶻部落聯盟中以藥羅葛為首,後來的回鶻各可汗,大多出自這個氏族。駐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溫昆河(今蒙古鄂爾渾河)流域。回紇人使用突厥盧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
隋唐時期,回鶻受突厥政權統治。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回鶻聯合仆骨等部族起來反抗,終於擺脫突厥的統治,逐漸強大起來。公元646年(唐貞觀二十年),回鶻配合唐軍攻滅了薛延陀政權,首領吐迷度自稱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轄,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回鶻首領骨力裴羅自立為可汗,建立回鶻政權。這時回鶻控制的地區,東起今額爾古納河,西至今阿爾泰山,勢力日益強盛。
公元840年回鶻政權被黠戛斯推翻後,大部分回鶻人向西遷徙。一支遷到蔥嶺以西,一支遷到河西走廊,建立了甘州回鶻汗國,一支遷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西州回鶻又向西發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鶻政權,另一支回鶻人在喀什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突厥、回鶻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突厥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使用動物名稱作符號以計算年份。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屬於突厥語世界。突厥和回鶻草原貴族都力圖加強對內蒙古東部地區契丹人、室韋一達怛人的統治,在契丹、室韋駐有官員。
後突厥還似乎曾向興安嶺一帶移民。突厥、回鶻勢力進入內蒙古東部地區,便向室韋一達怛等族打開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門戶。突厥和回鶻對室韋一達怛人的經濟文化都有影響。
歷史
立國前
![甘州回鶻人](/img/4/727/nBnauM3XzMTN1cDO5kDM2cjM1ITM1ITN0QjMwADMwAzMxAzL5A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北魏時,東鐵勒袁紇遊牧於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且為突厥汗國的統治之下。隋朝稱韋紇,隋大業元年,袁紇部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仆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聯盟,總稱回紇。
立國
唐天寶三年(西元744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並建立起漠北回紇汗國,王庭(牙帳)設於鄂爾渾河流域,居民仍以遊牧為主。唐朝時,回紇取“迅捷如鶻然”的意思,改作回鶻。
強盛
回紇汗國立國後,回紇因歷史的關係與唐朝的關係一直很好,不像其他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大都要對農業國進行騷擾與掠奪。回紇曾幫助唐平定安史之亂。版圖最大時疆域東接室韋,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南跨大漠。
滅國
回紇汗國後因長期與吐蕃戰爭,加上統治無道,內訌不斷,於846年被所屬部黠戛斯所亡。
西遷
分三路西遷:一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西州回鶻公元9世紀西遷回鶻之一支。亦稱高昌回鶻、北庭回鶻、和州回鶻、阿薩蘭回鶻。其所轄東抵哈密、西至庫車、南達于闐、北越天山。首府位於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國王稱阿薩蘭汗,意為獅子王(後改稱亦都護)。冬住高昌,夏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破城子)。主要從事農業,種植五穀、棉花、瓜果(以葡萄為最)等作物。
兼營畜牧。灌溉獨具特色,以坎爾井聞名。實行封建農奴制,間有租佃制。信奉佛教,兼事摩尼教和祆教。文字使用回鶻文,善歌舞,精於木刻印書術與壁畫藝術。10世紀至11世紀,與五代、北宋關係密切。12世紀初隸屬西遼。13世紀初歸附大蒙古國。14世紀20年代起,地屬察合台汗國。17世紀後期被準噶爾部占領。18世紀中葉歸清朝管轄。
一遷蔥嶺西楚河一帶,稱蔥嶺西回鶻。一遷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後來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就是現在的裕固族。其中前兩支定居新疆和中亞的回紇,發展成今天的維吾爾族人。裕固族用自己的語言自稱為yughur,維吾爾人用自己的語言自稱為uyghur。他們是20世紀50-60年代才被分離成兩個民族的。
歷史背景
![幽州](/img/0/3ff/nBnauM3X2MTOxEjMyMDNyEzN4QTM4kDM0IDMxADMwAzMxAzLzQ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公元651年,回紇5萬騎助唐軍大破西突厥。公元661年,回紇首領婆閏率眾參加了唐朝對高麗的戰爭。婆閏死後,他的後裔比栗、獨解支、伏帝匐、承宗、護輸等先後成為回紇首領。公元7世紀後半期,回紇在與一些突厥部落的征戰中不斷壯大,成了蒙古草原強大的民族之一。七世紀後半葉,東突厥後裔復辟,建後突厥國。其轄地為在今山西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南部沿黃河至河北蔚縣一帶後其向北進攻回紇人的活動中心鄂爾渾河烏德健山一帶。回紇人敗,一部分遷到土拉河流域,大部分則歸屬了突厥。
建立興衰
![甘州回鶻](/img/6/a28/nBnauM3XzgzM2MTNyATM2cjM1ITM1ITN0QjMwADMwAzMxAzLwE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懷仁可汗
懷仁可汗的先世
懷仁可汗(公元?-747年)的名字叫骨力裴羅,他是回紇汗國的創始人和組建者,在回紇發展的歷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後突厥崛起時,部分回紇人南投唐朝,被安置在河西走廊,骨力裴羅的父親護輸,就是這支回紇人後裔的首領。護輸由於曾鼓動族民,殺死誣害回紇人的唐朝大臣,結果投奔後突厥。
骨力裴羅抗衡後突厥
公元742年,骨力裴羅率領回紇部,聯合葛邏祿、拔悉密等部大敗後突厥軍隊。次年,骨力裴羅又大敗後突厥,俘殺後突厥的烏蘇米施可汗。唐朝封他為奉義王。不久,骨力裴羅又聯合葛邏祿部,攻殺拔悉密可汗,自立為可汗。公元745年(天寶四載),後突厥的最後一位首領白眉可汗被骨力裴羅攻殺,後突厥徹底滅亡。
受封懷仁可汗
骨力裴羅自立為可汗後,回紇成為了漠北力量最強的部落。為了使一些大的部落如葛邏祿、拔悉密等服從,他立刻派遣使者赴長安請求冊封。公元745年(天寶四載)唐玄宗冊封他為懷仁可汗。在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援和認可後,回紇便成為漠北霸主,回紇汗國的地位也正式確立。
回紇君主列表
可汗號 | 姓名 |
特健俟斤 | |
菩薩 | |
吐迷度 | |
婆閏 | |
比栗 | |
獨解支 | |
伏帝匐 | |
承宗 | |
伏帝難 | |
懷仁可汗 | 藥羅葛骨力裴羅 |
葛勒可汗 | 藥羅葛磨延啜 |
牟羽可汗 | 藥羅葛移地健 |
武義成功可汗 | 藥羅葛頓莫賀 |
忠貞可汗 | 藥羅葛多邏斯 |
奉誠可汗 | 藥羅葛阿啜 |
懷信可汗 | 藥羅葛骨咄祿 |
滕里野合俱錄毗伽可汗 | |
保義可汗 | |
崇德可汗 | |
昭禮可汗 | 藥羅葛曷薩特勒 |
彰信可汗 | 藥羅葛胡特勒 |
勿薦公 | |
勿介可汗 | 藥羅葛烏介特勒 |
遏捻可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