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談助(上下)

為了保護這些久遠的文明,國家專門成立了文物搶救保護專家小組,在三峽庫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文物保護工作。 使三峽庫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考古文物保護工地。 已有部分文物永沉水下,使《四明談助》更加具有保存的價值。

內容介紹

長江三峽地區人文景觀薈萃,三峽大壩建成後水位將升至175米,勢必會有很多文物被淹沒。為了保護這些久遠的文明,國家專門成立了文物搶救保護專家小組,在三峽庫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文物保護工作。《四明談助》主編徐光冀先生即顯該專家組成員。 本項工作從1993年正式啟動至今已有10年。這期間幾乎動用了全國所有的文物考古和相關學科的力量,有近百家高校考古文物和科研機構,上千名專業人員、上萬名工作人員奮力參加。使三峽庫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考古文物保護工地。十年來都保護了哪些文物?有哪些考古重大發現?《四明談助》從中遴選34個主要保護項目,包括張飛廟的拆遷與復建、石寶寨的保護、大昌古城的搬遷復建以及一些地下文物的發掘保護等等—— 作者都是在一線負責本項闊的專家,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和最新信息,保證了文章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二百餘幅精美插圖,增強了現場感和收藏價值。2003年6月三峽工程二期蓄水,長江水位漲至135米。已有部分文物永沉水下,使《四明談助》更加具有保存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